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储蓄利率弹性弱化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息是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是储蓄的未来收入,储蓄行为受到利率变动的影响。近期我国储蓄利率弹性变弱,主要原因是利率的市场机制没有形式,居民人均收入低,金融市场不发达,投资渠道单一以及由于制度变迁而引起的收入两极分化加剧、生活支出结构改变而引起的对未来预期的改革等。利率机制市场化、金融市场多样化和扩大消费信贷提高居民收入和限制非法收入等是提高储蓄利率弹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投资、利率、储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弹性的准确含义和计算公式,建立了计算投资的利率弹性和储蓄弹性的线性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1978—2002年间的有关数据两个弹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我国投资的储蓄弹性远大于其利率弹性,说明我国投资的变动主要是由于储蓄的变动引起的,而利率弹性很小。说明了我国利率传导途径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3.
一般来说,利率对居民储蓄产生同方向影响。我国近年居民储蓄的名义利率弹性和实际利率弹性并不是无弹性,而是有弹性,只是居民储蓄名义利率弹性较小,实际利率弹性异常。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强化居民储蓄利率弹性,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率调控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居民的利率弹性.文章采用直线回归和直线相关分析方法对2002-2009年间我国储蓄利率与储蓄额以及储蓄利率和经济增长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我国的名义利率和储蓄额之间有着较大的相关性,即储蓄的利率弹性是比较充分的.但是实际利率和储蓄额之间呈弱相关关系,说明居民储蓄的利率弹性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对此,本文分别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凯恩斯认为储蓄不仅仅决定于利率,更重要的是受收入水平影响;收入是消费和储蓄的源泉,只有收入增加,消费和储蓄才会增加;收入不增加,即使利率提高,储蓄也无从增加。山西作为我国能源供给布局中不可替代的能源基地,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导致的对能源需求的猛增,大量资金投入到能源重工建设,整个产业结构区域固化,这也就导致了居民收入整体的增速趋缓,财产性收入增长缓慢。本文利用近年山西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实证研究了利率变化对山西居民储蓄的影响,发现了利率变化与山西居民储蓄并没有显著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吴艳 《西部金融》2007,(12):37-38
本文首先提出了影响我国储蓄增长的三个因素,即租金效应、实际存款利率和居民收入,接着针对我国储蓄的利率与收入效应进行了检验,得出居民收入增长对我国储蓄的影响作用明显,而利率效应始终处于不显著的地位.针对检验结果,提出扩大居民消费倾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及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跨时的两期最优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利率与储蓄的关系和预期收入不确定对储蓄的影响,得出了利率调节储蓄的作用不明显,预期收入不确定才是居民储蓄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我国90年代改革的深化,居民开始由短期收入、消费和储蓄均衡转向长期收入、消费和储蓄均衡。在此背景下,储蓄更多地受名义利率的影响,实质是更多地受通货膨胀率的影响。我们不能为储蓄转化创造通货膨胀,且利率下调空间已十分有限,因此,储蓄转化的应对措施可以是:扩展居民储蓄空间,拓展银行业务空间和拓展人力资源资本化的渠道。  相似文献   

9.
居民储蓄存款的利率效应分析——基于1978-2007的数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显莲 《现代经济》2009,8(5):50-51
本文首先提出了居民存款利率效应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接着针对我国储蓄的利率效应进行了检验,得出居民收入增长对我国储蓄的影响作用明显,而利率效应处于不显著的地位。接着再针对利率市场化对居民存款利率效应是否产生影响进行分析,得出利率效应变弱。提出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拓宽投资渠道和完善社会保障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利率政策对我国居民经济行为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从1996—2005年,国内利率持续下降,当时的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并没有取得显著增长,而人均储蓄增长率一直居高不下。低收入、不健全的信贷体制、不确定性、流动性陷阱等因素是造成当时低利率弹性的主要原因。2005年以来,国内利率不断提高,当时的人均储蓄增长率并未大幅提高,而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反而有所提高。原因是消费能力的过度释放、不动产和金融资产投资的非理性,使得居民经济行为对央行发布的利率价格信号不敏感。  相似文献   

11.
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由于息差收窄和竞争加剧,银行将面临利润下降甚至倒闭的风险。与美国储贷协会危机的环境类似,在资金脱媒、金融创新、利率上升和宏观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利率市场化将对中国银行业带来更大挑战。商业银行应建立和健全科学的风险定价机制;加快业务转型,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加快银行经营转型,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对利率风险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率政策的有效性取决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研究表明:中国货币需求具有较高的收入弹性和利率弹性,且中国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在1983~1992年期间,中国利率政策基本上是弱有效的甚至是无效;在1993~2000年期间,中国利率政策基本上实现了其预期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中央银行连续 7次降息的同时 ,美国中央银行却 6度提高利率。针对国际金融市场美元利率持续走高的情况 ,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我国中资金融机构从 2 0 0 0年 5月 2 9日起也上调了境内的美元利率 ,这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避免逃、套汇的发生。尽管人民币与美元的利差扩大 ,但今后一段时间内人民币汇率稳定的趋势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14.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经济建设中的关键环节,要采取措施,克服困难,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利率的形成机制,并由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凯恩斯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理论,实证分析了1998—2010年利率变动对实体经济领域投资、储蓄的影响程度,以及Shibor对票据市场的传导效应。结果表明,我国投资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利率软约束现象和存款利率刚性问题,行政性资金配置导致利率传导机制失灵,投资渠道狭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致使储蓄存款余额居高不下;而Shibor在货币市场的作用表明其对社会资金价格的影响力还较弱,利率市场化进程有待加快。  相似文献   

16.
利率风险结构反映了金融资产的收益与风险的内在关系。有效的金融市场中,高收益与高风险、低收益与低风险是相匹配的。与美国较为成熟的市场利率结构相比,我国短期国债市场不发达,再贴现利率和存款利率调整存在迟滞、缺乏弹性。应取消存贷款利率的官方限制,强化利率的灵活调控机制,实行再贴现利率浮动定价机制,规范和完善国债市场,持续优化我国市场利率的风险结构。  相似文献   

17.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渐进模式"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理性选择。目前我国已经先后完成了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以及外币存贷款市场的利率市场化,未来改革的重点是逐步放松对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的管制。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对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进行了调整,文章根据银行2011年的财务报表数据量化分析了这两项调整对商业银行利息净收入和净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利率市场化浪潮已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利率市场化改革在我国也已是大势所趋,本文从目前经济、金融环境、市场机制、产权制度、央行地位、专业银行商业化、银行体系多元化、金融市场等七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目标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应走渐进的道路,并提出了利率市场化体系的实施方案,为我国利率市场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