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知识经济的国际比较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知识经济的涵义及特征进行了探讨,将知识经济的特征归纳为:⑴知识经济是智力资源型经济;⑵知识经济是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的产业;⑶知识经济是一种创新型经济。其次,根据知识经济的上述特征设置了评价指标,并进行了国际比较。最后,对我国发展知识经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具有不同于以往经济形态的规则,相应地,处于这些规则作用下的产业组织,也必须表现出独特的行为特征。准确把握知识经济规则及其相应的产业组织行业特征,是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是当前世界的两大潮流,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湖南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一个省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将从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研究其时空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区别于以往以产业为支柱,以自然资源为主的传统经济,它是一种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以智力为主要资源,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在产业结构上,它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是高技术经济;在资源配置上,它相对于劳动力经济、自然资源经济,是智力经济.可以说,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生产力及生产形式的战略性变革,它对传统企业经营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的涵义不能简单化 ,更不能随意理解。本文重在探讨知识经济的本质内涵与外延 ,认为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 (智力 )资源为首要依托、以科学技术为根本、以高科技产业群为主导 ,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知识积累和知识创新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 ,是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而非产业表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产业特征入手,分析了知识经济社会的产业特征。认为在知识经济社会具有四大产业结构,理念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知识经济社会具有重要地位。现在应当加强对理念产业的研究,引导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从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知识经济一般现象入手,运用核心生产要素理论分析方法,在推出资本经济已从成熟走向衰落,知识要素正逐步显示出核心生产要素特征结论的基础上,重点在经济增长、生产要素投入、产业特征、分配方式等方面对知识经济的本质——知识配置资本进行论述,并提出知识配置资本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变革已经悄然兴起,一种全新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已经显示出勃勃生机——这就是知识经济。它意味着人类社会继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之后,又迎来了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所谓知识经济指的是直接依据知识和信息进行生产、交换和分配的经济,它与传统经济形态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建立在科学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基础之上,以信息和通信技术为中心,以知识为主导的全球经济的新的国际分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竞争的宏观环境,如何把握这一经济形态的主要特征,更新经营观念,以超前的竞争策略迎接这一挑战,是摆在现代企业面前的一个战略性的重大课题。高新科技产业迅猛发展1996年亚太经济发展和合作组织明确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但是作为一种经济形态早在二战后的第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目前我国金融创新的重点应放在:(1)金融理论创新;(2)产权制度创新;(3)银行重组创新;(4)管理方式创新;(5)经管理念创新;(6)经营战略创新;(7)金融产品创新;(8)金融科技创新;(9)金融监管创新;(10)人才培养创新.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与创新教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使得未来的人才教育,应该以培养高技术产业化的人才群体为主题。本文分析了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的特点,针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提出了一系列的传信教育模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建立生产性服务产业名义和实际产出测算体系的基础上,构建向量自回归(VAR)和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利用我国1978-2007年的统计数据分析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生产性服务产业发展是经济增长重要的内在动因,是新的经济增长点;(2)生产性服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出较强的时滞性。  相似文献   

12.
总部经济是体现知识经济特征的一种经济形态,对于提升我国经济在全球的竞争地位,推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带动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聚的外部性机制——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中国产业集聚的外部性机制问题,并由此系统地对我国的劳动生产率与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不论是静态的影响,还是动态的作用过程,外部性在产业集聚中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2)从静态角度看,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都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从动态角度看,产业专业化阻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业多样化在统计上不显著;(4)劳动生产率在地区之间可以分为泾渭分明的三个层次,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在地区间有收敛的趋势。本文所包含的政策含义是,大力推动地区间的一体化进程,将目前集聚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制造业转移到某些中部省份,这可能是实现缩小地区差距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目标迈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蔬菜价格的剧烈波动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本文先分析了蔬菜价格变动特征,然后对北京市蔬菜价格变动的成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北京市蔬菜价格具有明显的季节波动特征,整体表现为冬季价格高、夏季价格低;(2)北京市工业增加值增速、北京市蔬菜产量对蔬菜价格变动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3)2020年新冠疫情因素对北京市蔬菜价格影响不明显,可能是因为疫情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日度数据体现、不同种类的蔬菜受疫情影响程度有一定差异、我国对公共安全事件响应及时。建议完善对蔬菜生产的补贴政策,促进蔬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论知识经济时代的筹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日益接近,知识经济牟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本中,作首先概述了知识经济的内涵和特征,然后对知识经济下的筹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被视为中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集聚外部性效应的甑别与测定却尚存诸多争议。本文侧重于分析集聚外部性的时间性质,选取高技术产业的四个行业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中国1985~2009年28个省、市、自治区23个行业的面板数据研究高技术产业集聚外部性的长期动态特征。研究发现:(1)产业分布格局变迁确实引致集聚外部性效应发生转变,且2003年是效应发生变化的核心转折时点;(2)以2003年为转折时点,产业专业化以及多样化对产业发展的集聚外部效应呈"U"型、倒"U"型或线性特征,竞争的集聚外部性效应则呈"U"型特征;(3)行业差异方面,行业的区域集聚程度是集聚外部性效应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其决定了专业化和多样化外部性效应的动态特征。高技术产业集聚外部性的最大正向效应发挥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宜的产业环境,同时应重视各省份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水平不同所引致的差异特征。  相似文献   

17.
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知识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传统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工业经济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运营特征、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构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期我国企业获得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引导国内产业转移的合理推进对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承接地经济发展往往被视为首要目标,但产业转移带来的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将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20年中国26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综合评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对承接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1)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显著促进了承接地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导致了承接地碳排放的短期增加;(2)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在长期内对承接地经济的促进效应持续增强,而对碳排放的影响逐渐减弱;(3)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两个渠道对承接地的经济与环境产生影响。研究结论为协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参考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今天,世界正步入一个生机勃勃、日新月异的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一种以人类知识精华和最新科技成果为基础的全新的经济形态,其以知识的生产和利用为核心,以人力资本和技术为动力,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为支柱,以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后盾,区分开了以人力为主要生产力的农业经济时代和以机器为主要生产力的工业经济时代。质而言之,知识经济时代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并  相似文献   

20.
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研究——以中国旅游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旅游业为例,研究了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研究表明:(1)中国旅游业同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存在广泛的关联,且关联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2)中国旅游业对"吃、住、行"等相关产业消耗度仍较高,旅游消费结构仍有待优化;(3)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增强,旅游业发展应采取主动发展战略;(4)中国旅游业是典型的"依赖消费型"产业,国内旅游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程度提高,而国际入境旅游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