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会计准则的运用是不是引起目前金融危机、经济下滑的原因还值得商榷,但是它确实加重了金融危机的影响。由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过去几年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经济上行的年份,金融工具和房地产在市场上被高估,而公允价值的计量方式使得企业的账面资产和利润也相应被高估了。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几乎所有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当时都实行固定或钉住汇率制度。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前,东亚各经济体大多实行钉住美元的相对固定汇率制,大量国际资本流入,本币严重高估,经常项目巨额逆差,宏观经济严重失衡。在汇率贬值的预期下,国际投机资本对东亚经济体货币发动攻击,大量资本流出,受攻击的经济体外汇储备耗尽,最终导致实际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崩溃,金融危机爆发,蔓延成危及东亚乃至世界的金融危机。东亚金融危机的事实表明,金融危机、资本流动和汇率制度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利用外资最多的五大发展中国家中(中国、墨西哥、韩国、泰国和以收西),除中国外,全都经历了金融危机。国内外有分析说,如果亚洲金融危机推迟两年爆发,很难说中国不会被卷进去。国内外学术界也把中国平安度过亚洲金融危机笼 归功于资本项目的全面管制。其实并非完全知。1996-1998年期间中国的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大滑坡程度仅次于泰国和韩国。此外,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的国家也有的恢复了对资本项目的全面管制,但还是无法挽回资本流失的局面。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单纯靠资本项目的全面管制对一个经济已经国际化的国家来说能起多大作用?这就有必要对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经济的各种变量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总结,以使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资本项目开放。中国改革开放的成轼就在于中国从来没有“原封不动”地照搬别国的模式,而是在不断地摸索之中发现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亚洲金融危机开始于泰国的金融危机,由于影响泰国经济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是从汇率制度分析。金融危机前,泰国内经济一片欣欣向荣,为了保持经济的高增长速度,泰国大量举借外债,与此同时,当时泰国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即泰铢是与美元挂钩的,从而高估了泰铢,使得泰国的出口竞争力下降,造成了泰国的经常项目的赤字,同时泰国政府为了减少泰国的经济泡沫,就制定了高利率政策,使得投资成本升高,因此更加剧了泰国的经济衰退,造成恶性循环,泰国金融危机由此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5.
阿根廷金融危机的成因剖析和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文 《金融论坛》2002,7(6):57-60
从全球范围看,阿根廷金融危机是21世纪的第一场金融危机,它的形成和爆发不仅对阿国本身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很大破坏,也对整个拉美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深入分析了阿根廷金融危机的成因,指出阿根廷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汇率制度选择一成不变导致币值真实高估,降低了出口竞争力;加之巨额财政赤字和债务危机以及领导人频繁更替等,共同促成了金融危机.作者建议采用"相机抉择"原则制定汇率制度;审慎对待财政赤字和外债问题,财政赤字不宜过大,外债应该合理,并进行良好的控制、监督与管理;加强IMF等国际金融机构的危机预警与国际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6.
世界经济进入70年代以来,在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自由化和证券化趋势中,金融危机频仍,尤其是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经济动荡,为此,重新重视、思考国际资本的形成,特征和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成为全球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从全球范围看,阿根廷金融危机是21世纪的第一场金融危机,它的形成和爆发不仅对阿国本身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很大破坏,也对整个拉美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深入分析了阿根廷金融危机的成因,指出阿根廷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汇率制度选择一成不变导致币值真实高估,降低了出口竞争力;加之巨额财政赤字和债务危机以及领导人频敏更替等,共同促成了金融危机。作者建议采用“相机抉择”原则制定汇率制度;审慎对待财政赤字和外债问题,财政赤字不宜过大,外债应该合理,并进行良好的控制、监督与管理;加强IMF等国际金融机构的危机预警与国际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伟 《金融博览》2013,(6):46-47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市场债券供求模式的变化、联邦政府税收和监管方式的转变、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对经济和财政持续冲击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客观地增加了市政债券估值的难度。美国市政债券价值持续高估2012年,在其他高信用级别固定收益债券特别是国债的收益率稳定回升的同时,市政债券的收益率仍然是"跌跌不休"。对国债的避险需求主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国际资本流动在全球舞台上的活动日益活跃,了解金融危机背景下资本流动状况,明确其异常流动原因,对保证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增长,促进金融体系完善有重要意义。本文搜集了金融危机前后国际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私人投资等数据,通过对其趋势、浮动范围进行分类对比分析,得到了金融危机下国际资本流动各形式在流量及流向方面均出现异常状况的结论,并结合国际资本流动的相关理论对异常流动的原因进行说明和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资本账户开放、金融风险与最优外汇储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东亚经济体外汇储备出现新的动态。这表明资本账户开放条件下金融危机风险是最优外汇储备规模决策的重要变量。在传统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金融危机发生概率这一变量,新的最优外汇储备测算模型获得了更强的解释力。拟合结果表明大多数东亚经济体近年来甚至存在储备不足,东亚经济体持有超额外汇储备确实是一个伪命题。但是,这一结果只有用极度谨慎,也就是金融危机恐惧才能解释。此外,中国即便考虑了金融危机恐惧,外汇储备仍显过度。  相似文献   

11.
1982年后墨西哥开始实施经济市场化和贸易自由化,但是依然维持着僵化的盯住美元汇率制度,墨西哥货币比索长期高估,出口竞争力不足,经济过分依赖外资,终于在1994年因社会动荡而引发了金融危机。墨西哥被迫退出固定汇率制,把货币政策的目标修正为降低通胀、维护浮动汇率制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结合当前金融形势论述马克思经济学关于金融领域和经济危机的重要原理.世界金融危机是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体系多年积累的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探讨中国在世界金融危机中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从虚拟资本看金融危机形成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结 《金融科学》2001,(4):33-37
在不经意中,虚拟经济已成为现实,这是虚拟资本发展的必然结果,而虚拟资本的固有特性和特殊的运动规律又必然使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发生背离,从而产生泡沫,发展成泡沫经济。当泡沫破灭时,便爆发了金融危机。重温马克思有关虚拟资本的论述,对于我们深刻认识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把握近年来金融危机的特点,进而制订出能有效防范金融危机的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结合当前金融形势论述马克思经济学关于金融领域和经济危机的重要原理.世界金融危机是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体系多年积累的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探讨中国在世界金融危机中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红侠 《新金融》2009,(1):21-26
不健全的金融体系和金融监管被认为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巴塞尔协议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由此遭到了金融界的质疑。本文在分析了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后,简要介绍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主要框架,并对其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防范作用及对银行业风险管理的意义进行了论述,最后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全球金融危机对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着世界经济的每一个层面,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人对作为全球金融监管原则的新巴塞尔协议的关注和思考。本文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阐明了金融危机凸显了新资本协议实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揭示新巴塞协议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的根源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如果能找到衡量金融危机即将被开启的一些关键指标,就有可能预防金融危机爆发。关于中国的金融风险,目前被普遍认可的说法是:金融风险总体可控。这实际是一个模糊不清的说法。表面上看金融风险固然"可控",但实际上金融风险却会以另外一种方式表现出来。本文试图说明一个简单道理,即:金融风险或金融危机或金融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是人类经济体系的内在特征或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18.
夏凡  姚志勇 《金融研究》2013,(2):184-193
穆迪、标普、惠誉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扮演着关键角色。但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三大评级机构广受批评。有人认为其评级太过宽松,对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负有责任;有人认为其评级过于严苛,频繁下调公司和主权信用评级加剧了金融市场动荡。本文为协调上述两种貌似对立的观点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模型分析,本文发现"评级高估"和"评级低估"都可能在均衡路径上出现,同时信用评级具有"顺周期"特性:评级高估更有可能发生在经济繁荣时期,而评级低估则更有可能出现在经济萧条时期。  相似文献   

19.
全球实体经济的缓慢复苏和流动性的恢复与中国自身的情况结合,形成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在总量和结构方面的特征,总量规模的缩小和结构的变化对中国走出金融危机影响和经济的长期发展都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需要从资金流动管理、汇率形成机制、资金流动风险预警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等当面采取切实措施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20.
<正>2010年亚洲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后强劲反弹。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亚洲国家在1997年金融危机中的经验使它们能更好地经受住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考验。但同时,大量的资本内流也引起了人们对通货膨胀(通胀)和市场波动的担心。特别是随着美国和欧洲实施低利率政策,国际投资者将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