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琦 《商业时代》2011,(28):24-25
本文根据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将劳动者收入划分为持久性收入与暂时性收入两种类型。劳动者收入结构对于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劳动者持久性收入过低以及持久性收入的不稳定性、预防性特征抑制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劳动者暂时性收入的不确定性特征降低了居民的消费需求。为此,本文在提高我国劳动者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农村固定观察点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农村居民在暂时性收入冲击和永久性收入冲击下的消费保险问题.我们发现,中国农村居民能够通过消费平滑机制抵消部分暂时性收入冲击对消费的影响.而绝大部分的永久性收入冲击,都能传导到消费波动.进一步的细化分析发现,亲友间的转移支付比财政转移支付更能增强农民平滑消费的能力,户主从事非农就业活动、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户主处于青年阶段等因素都能提高农村家庭对永久性收入冲击的保险程度.深入分析农村居民面对收入波动时的消费行为,对于当前促进农民消费,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进行协整分析。通过协整分析实证分析了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和收入之间的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关系。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家庭实际收入和实际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当期收入和长期均衡对居民消费都具有较强的制约作用。在长期中,收入增长是制约居民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考察了影响中国出口的供需因素的重要程度以及各种冲击对出口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内消费、国内投资、国外收入以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均是中国出口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各种因素形成的冲击对出口的影响有所差异.其中,投资冲击的影响主要体现为短期的正向效应;消费冲击短期内会促进出口扩张,而长期却会造成出口下滑;国外收入冲击会造成出口的持久增长,但增速会逐渐放缓;汇率冲击会在大部分时间对出口产生负向影响.总体来看,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国内供给对出口的影响始终比国外需求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5.
供给、需求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使用结构VAR方法考察中国短期宏观经济波动的成因,并比较国外冲击以及国内供给和需求冲击对产出短期波动的相对解释能力。结构冲击的识别基于Blanchard和Quah(1989)的长期约束条件。经验结果表明,国内供给冲击是产出波动的主要来源,而国外冲击对国内宏观经济波动的溢出效应并不明显。此外,国内吸收政策的变化尽管决定着国际收支,但对于稳定经济增长的效果却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金融创新和资产多元化趋势,货币需求的变动与决定机制日趋复杂。基于这个背景,运用协整检验、VEC模型估计和冲击响应分析等计量方法对我国货币需求变动及决定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货币需求的滞后项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较大,即外部冲击对货币需求变动的贡献不到30%。外部冲击与货币需求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而且在外部冲击因素中:国际油价波动对货币需求变动的短期影响较大,联邦利率、有效汇率基于脉冲响应分析的基础上对于货币需求的影响较小,几乎不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故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要更注重内部的持久性收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外部冲击因素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中国月度数据,在运用经济学理论对变量的Cholesky次序进行合理设定的基础上来设定财政冲击,然后分别研究了财政支出冲击和财政收入冲击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我们发现宏观经济变量对财政冲击的响应大多存在一个月的时滞,对财政支出冲击而言,产出呈现出"高位波动"的特征,说明我国的财政支出冲击效应兼具增长和波动特征;财政支出冲击挤入了私人消费,表现为凯恩斯主义特征,但存在"偏城市"倾向;私人投资的波动很明显;财政政策对产出、消费以及投资的冲击存在一条利率通道;财政收入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冲击也十分显著,私人部门对税收冲击的响应十分敏感.本文的研究对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宏观当局政策目标的实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消费-收入二元线性回归模型,结合广州1998-2007年的实际数据,对广州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对消费需求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持久性收入水平和暂时性收入水平都是影响广州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显著因素,而暂时性收入与持久性收入对广州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的影响力度各有侧重.政府一方面要把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摒弃为GDP而片面追求GDP的数量和速度的理念和行为.另一方面要针对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对消费支出的影响从战略和战术、长期和短期等多维层面和角度,系统全面地采取有针对性、可行的措施努力增加居民收入,从而提高消费率.  相似文献   

9.
金融冲击是引起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采用冲击叠加的研究方法,将异质性行为人、认知局限假设和金融冲击引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框架,分析不同货币政策参数设定结构下金融冲击的短期效应,探索应对金融冲击的合意货币政策。研究表明:注重调控产出波动的货币政策具有较高有效性,但对产出波动的过度平抑反而会削弱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冲击的调控效果,注重调控通货膨胀波动会引发受担保中间部门的产出和总产出在施行货币政策后出现持续、显著的波动。因此,我国的货币政策应采用适度调控总产出的策略应对金融冲击,同时应减弱金融冲击发生后对通货膨胀目标的关注,以达到减弱金融冲击短期效应,平抑宏观经济波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1978年-2011年整个湖南省的人均居民消费水平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对于居民消费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依照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建立方程。本文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实证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尽管两者之间存在波动关系,但从长期来看,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还是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叙述了某车载电子设备的显像管冲击模拟试验方法。根据冲击响应谱进行冲击试验规格的转换计算。也顺便指出了该电子设备隔冲设计的问题即并未衰减冲击而是放大了冲击。  相似文献   

12.
From the view of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and overseas buyers at the China Import and Export Fair (Canton Fair), the value of China s currency has become some sort of scapgoat for the US to cover up its ailing economy. As US took unilateral actions' to lower value for the dollar, other nations have been following suit. Chinas foreign trade must be prepared for a "currency shock" that may arrive at any time.  相似文献   

13.
14.
Wage hikes affect production costs and hence are usually analysed as supply shocks. There is a long‐standing debate, however, about demand effects of wage variations. In this paper, we bring together these two arguments in a Kaldorian model with group‐specific saving rates and a production technology that allows for redistribution between workers and entrepreneurs following a wage hike. We thereby pinpoint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a) wage variations affect aggregate demand and (b) the positive demand effects of wage hikes may even overcompensate the negative supply effects on aggregate employment (‘purchasing power argument’). We conclude by noting that, whereas demand effects are very likely to occur,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purchasing power argument does indeed hold are very unrealistic.  相似文献   

15.
去杠杆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平稳有序地去杠杆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在2016年前后的经济数据,刻画了去杠杆进程中我国宏观经济存在的“扩张—收缩”波动特征。基于此现实,本文在金融加速器理论基础上构建金融经济周期模型,尝试利用违约成本的变化引入金融冲击,从未预期和预期冲击两个视角理解去杠杆背景下中国的宏观经济波动。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去杠杆过程前后信贷、杠杆率以及信用利差等重要宏观经济变量的波动不仅源自未预期违约成本的变化。违约成本预期的变化同样也可以很好地解释近年来我国重要宏观经济变量的“扩张—收缩”波动特征,为理解我国去杠杆进程中的宏观经济波动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基于本文结果,政府实施去杠杆政策时不仅应充分考虑违约成本的实际变动,还应重视金融机构的预期因素。  相似文献   

16.
识别不同群体参与环境保护的意愿与方式,是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和建立广泛环保合作体系的基础。基于中国强制退休政策这一外生的准自然实验,构造模糊断点回归模型,检验退休冲击对老年人环保偏好的影响。研究表明:退休对老年人环保偏好有负向影响;退休冲击降低了男性的环保支付意愿、环保合作行为和环境关心,且对男性的影响大于女性。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心理、身体健康冲击,身份转变以及不完善的社保制度导致老年人在退休后降低环保偏好。据此,可以认为,有针对性地进行环保宣传与教育、社区组织传递环境信息、退休制度灵活化以及建立环境治理的参与保障体系,是建立多元化环境公共治理机制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尝试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验证外需变化对企业工资的实际影响。本文构建包含外部市场需求冲击的理论框架诠释了企业外需变化会直接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引发工资调整。接着,本文采用全球200个国家(地区) 3800种的HS6分位产品进口数据,匹配中国企业的出口信息,测算了每个企业基于目的国—产品的国际外需变化,结合2010—2013年中国海关和工业企业库进行实证。结果发现:控制企业外部供给和内需冲击等因素后,外部需求冲击对我国企业工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0%的外需提高能使企业工资上调0. 173%;企业外部市场暴露加强了外需冲击对企业工资的作用;外资企业及我国港澳台地区企业、低技术行业内企业工资遇到外需冲击调整幅度较大。本文研究有助于从微观企业视角厘清国际外需变化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对逆全球化下保证劳动力收入有着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8.
金融混业经营的冲击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慧刚  张澍 《商业研究》2005,(2):142-145
金融资本对利润追求的本性、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跨国公司 (银行 )市场内部化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使混业经营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成为了一种趋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我国金融业不得不经受外资金融机构混业经营模式在金融机构利润、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金融机构风险管理、金融监管等四个方面的冲击。目前 ,分业经营仍是我国金融制度的现实选择 ,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不可回避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This research examines the impact of shock advertising on consumer brand evaluations, for both socially acceptable and controversial product categories. The intervening roles of brand familiarity, perceived incongruity and disgust are also investigated. Utilizing two experiments and drawing upon congruence theory, this research offers empirical evidence to demonstrate that: (1) when familiar brands are advertised using a shock advertisement, consumers will show less favorable evaluations towards brands in a socially acceptable product category as compared to controversial products, and (2) for familiar brands, the differences in consumer evaluations between a socially accepted versus controversial product categories is mediated by perceived incongruity and disgust (a serial mediatio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