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彭红利 《经济论坛》2014,(4):152-155,173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持续性的雾霾天气频频侵袭中国,"雾霾"渐渐成为社会舆论热词。以雾霾、PM2.5为切入点的环境保护与治理问题日益成为政府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企业作为环境资源最大的消费者和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对治理环境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文章基于雾霾天气治理的视角,分析了雾霾天气治理中企业行为的转变及其雾霾天气治理中的利益相关者,总结出我国面临环境问题时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雾霾天气持续时间长、范围广,政府加强治理大气污染的管理与明确责任分工愈发显得紧急和必要了.本文对我国雾霾治理中政府责任的缺失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此问题提出了有效建议,以期能够使雾霾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真正发挥政府责任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揭示公众对雾霾天气的关注程度、认知程度、所受影响及困扰和公众对雾霾天气的应对方法,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公众应对雾霾天气的防范措施和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是我国雾霾污染最严重的地区,除了自然环境因素,京津冀雾霾污染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通过对京津冀区域的产业结构、城镇化进程、工业生产和机动车的研究,结果表明燃煤、扬尘、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是京津冀雾霾污染的四大因素。同时在对雾霾污染进行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四维空间分析法",从利益补偿机制、沟通协调机制、效益评价机制与反馈提高机制四个维度设计京津冀三方联动雾霾治理机制的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尤其是近年来的雾霾天气,雾霾天气的加重给人们的健康生活以及社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避免雾霾污染的恶化,减少雾霾天气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本文就雾霾污染的成因及其控制措施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多地雾霾天气频现,已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公众的身心健康。当前,受政府宏观金融调控能力有限、金融市场环境尚不完善、社会各界对绿色金融认识不足、雾霾防治投资大且技术要求高等影响,我国雾霾防治金融政策存在强制性差、政策实施监管不足、雾霾防治金融支持体系不完善、雾霾防治风险投资体系发展滞后且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应完善与雾霾防治相关的金融政策体系,加大雾霾防治金融政策实施的监管力度,集中解决雾霾防治风险投资发展两大瓶颈,更好发挥绿色信贷的引导作用,建构PPP雾霾防治产业基金,同时融合公益性评价,支持第三方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7.
连日来,雾霾天气笼罩我国中东部地区,从华北到江南,天气预警持续,污染指数居高不下.雾霾天气的持续已经影响到多个经济部门,包括物流、消费、旅游等,甚至影响到对投资环境的评价.对此,专家指出,雾霾天气更凸显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性,而随着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雾霾天气不会是长期现象.  相似文献   

8.
当前,以PM2.5为代表的大气颗粒物导致的雾霾天气在我国各大中型城市频频出现,其中北京连续多日出现重度污染。雾霾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它的出现与车辆尾气排放、城市供暖、城市建设污染、地形构造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章剖析了当前我国城市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以来,以PM10和PM2.5为特征的大气污染现象备受社会关注。今年雾霾问题依旧严重。雾霾天气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危害了人体健康,治理雾霾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结合国外经验及国内实际,就雾霾治理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应加快治理进程,但不宜急于求成。为了缓解并最终解决包括雾霾在内的大气污染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2013年9月公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其中,明确提出用5年时间,  相似文献   

10.
近一个时期,我国部分省市严重雾霾天气频现,引发社会各界对大气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强烈关注。据统计,我国80%的PM2.5污染与能源相关,70%以上的温室气体排放与化石燃料燃烧有关。因此,解决环境污染尤其是雾霾问题必须着力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1.
自魁奈提出"纯产品"学说以来,经济学家对剩余认识的分歧一直难以弥合,这是由他们对剩余研究的目的决定的,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研究剩余的来源或源泉都是为了给剩余的归属即剩余的占有找到更"合理"的出路,与剩余的真正来源无关.由他们所戴的理论有色眼镜所决定,经济学家把剩余的来源分为劳动说、创新说、不确定性说和监督说.劳动说体现的是社会公平正义,创新说注重的是激励,不确定性说强调了企业家的责任,监督说意在减少偷懒.只要我们不怀任何偏见,这些不同的学说就会为解决目前的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矛盾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制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国际企业战略联盟的内部合法性与外部合法性问题。通过对战略联盟内部合法性、外部合法性概念、作用的阐述,构建了一个整合框架,进而分析了企业特征、环境特征对企业获取合法性的影响,进一步拓展了基于制度理论的战略联盟研究,为国际企业的跨区域扩张,尤其是为新兴经济国家或转型经济国家的市场整合提供了新的解释与思路。  相似文献   

13.
坚持科学发展观是保证县域经济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至关重要指导思想。文章构建了一个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安徽省县域经济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安徽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娟  陈翔 《技术经济》2020,39(1):19-24
数字经济已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通过对国内数字经济的期刊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希望能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8年到2019年8月1日收录的,以篇名"数字经济"检索出的971篇中文期刊论文作为数据来源,以文献计量为主要研究方法,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该领域的期刊文献进行数据挖掘与规范化处理,以可视化的知识图谱,描述各个高频关键词的起源以及内在联系,揭示该领域自产生至今的研究热点以及演进过程,最后提出相应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基于企业文化的品牌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英 《经济问题》2008,341(1):69-71
品牌传播关注外部效应,企业文化注重内部管理,两者看似不相关,但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达成相互统一,这样才能通过平衡外部效应与内部管理之间的关系,有效地拉动企业成长.在分析了企业文化对品牌传播理念、品牌传播实体和品牌传播行为的影响后,提出了基于企业文化的品牌传播流程.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公司治理的会计行为与伦理制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控制作为公司治理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它是包含企业在内的所有组织和机构正常运转的制度基础,加强会计控制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而作为会计控制的主体,即接受委托并具体执行、实施会计控制的单位及个人,其产生的会计行为是企业实施会计控制的具体表现,且其采取的控制对策和实施效果均取决于产生的会计行为的导向。只有从利益导向与伦理约束双视角研究会计行为的动因及产生的效果,才能真正找到有效规范会计行为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关于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研究均是围绕企业展开,而对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领域的研究甚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事业单位改革还不够深入,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现有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和模型对于事业单位的适用性较差。本文试图针对事业单位自身特性,为其设计计量模型,以便于更好地开展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基于过度自信理论的公司购并行为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海东 《现代财经》2006,26(10):37-40
基于过度自信理论,通过一简单模型对高管人员的过度自信如何影响公司购并行为和购并效率进行分析表明,高管人员的过度自信可部分地解释中国上市公司购并事件的频发以及购并效率的低下之原因。  相似文献   

19.
行业技术轨道变化频率的不同造成了技术生命周期更迭频率的差异,因此导致创新机会分布的差异。技术轨道变化相对缓慢的行业,创新机会的把握较多取决于资源积累能力;而技术轨道变化较快的行业,创新机会的把握较少取决于资源积累能力,而较多取决于企业学习能力和创新环境支持。就这种创新机会的不同分布特征进行了论述,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基于BPR思想的企业组织重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总结性地描述了基于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构建起来的企业传统组织结构基本特征,并以此为起点,进一步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了传统企业组织结构与当前市场经济环境对企业组织新要求不相适应所造成的业务流程分块割裂、信息沟通的滞后失真、业绩评价机制失效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必须基于企业业务流程重构(BPIL)思想,重新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型企业组织结构。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首先对企业各既有组织完全打破解构,然后进行梳理,并重新分类归纳出基于顾客需求为终端的各条完整业务流程,然后针对每条具体的业务流程,从该业务流程执行小组的组建、流程小组内部结构设计两方面展开,最后还进行了作为新型组织运作保障的业绩评价体系设计,至此构建出完整的企业组织重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