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美元的国际信用受损,给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机遇.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货币国际结算的经验法则,然后从交易成本视角、宏观综合视角对国际货币结算选择的理论进行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人民币国际结算的前景及面临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际贸易计价货币的选择视角,从国家因素、货币因素、贸易因素和其他因素四个方面阐述计价货币的选择,梳理了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的演进历程,剖析了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现状。最后,提出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币区域化结算逐渐形成,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当前存在一些内外制约因素使人民币尚不能成为国际结算货币。对此,本文提出了加快人民币国际结算进程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币区域化结算逐渐形成,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当前存在一些内外制约因素使人民币尚不能成为国际结算货币。对此,本文提出了加快人民币国际结算进程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获得国际市场的广泛接受,在世界范围内行使货币功能,逐步成为贸易计价货币和结算货币、金融交易和投资货币,以及国际储备货币。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开始试点,2011年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正式推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自此启动。背景和历程从理论上讲,一个国家的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为国际市场广泛接受,这个国家至少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经  相似文献   

6.
一种货币国际化的过程就是该货币成为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国际市场的交易货币和国际资产的储备货币的过程。2009年4月,我国政府推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了官方推动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此前,虽然人民币在香港、澳门和  相似文献   

7.
本轮金融危机发生后,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而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2009年4月,我国启动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经过3年多的发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全国所有地区、所有从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人民币的国际使用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经常项目下人民币跨境使用比重不断上升,人民币跨境融资渠道和离岸人民币市场进一步拓宽,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接受度大大提高.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统计,2015年12月,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五大外汇交易货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人民币金融业务、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但我们仍应看到,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阻塞因素.本文从国际结算货币决定因素的角度展开分析,着重研究当前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改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碳交易作为环境保护概念下崛起的新兴能源贸易,其计价结算货币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拥有巨大的碳排放资源,具备成为碳交易计价结算货币的前提和基础。而跨境人民币结算的蓬勃发展则为人民币履行碳交易计价结算货币职能,从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参与制定国际减排计划,加快建设国内碳交易市场,积极稳妥推动人民币“走出去”,是碳交易背景下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一、引论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顾名思义,就是以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的结算货币。这是我国国际业务中一项全新的事物。自中国人民银行2009年7月正式颁布新政策开始实施试点至今,该结算业务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中国及全世界来说,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之一有着非凡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详细的介绍来阐述其出台的背景,发展历程;并试图分析其对相关各方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朱珂 《时代金融》2014,(29):152-153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的汇率出现大幅度波动,这对于我国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中使用美元等国际货币进行计价结算来说,面临着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而人民币汇率在此次危机中一直比较稳定,在国际上赢得了一定的威望和声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就在这一时刻登上了国际舞台。本文遵循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的出台和相关规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现状——限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的因素——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出政策建议的思路——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意见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推出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面临双重利好。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重要的动力源,而人民币国际结算中心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未来人民币结算范围和规模的扩大,将有利于推动上海成为人民币结算和清算中心,不断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可以从货币职能上分为三个阶段,依次为: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从地域上上也逐步从周边化、区域化和国际化三层面逐步推进。国务院决定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使人民币国际化向前迈进了实质眭的一步,标志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地位已经从计价货币提升至结算货币。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的汇率出现大幅度波动,这对于我国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中使用美元等国际货币进行计价结算来说,面临着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而人民币汇率在此次危机中一直比较稳定,在国际上赢得了一定的威望和声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就在这一时刻登上了国际舞台.本文遵循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的出台和相关规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现状——限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的因素——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出政策建议的思路——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框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路线图是人民币先成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再成为投资和交易货币,最后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进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以及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币作为结算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储藏手  相似文献   

15.
盛明 《时代金融》2012,(36):124
为了扩大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影响,使人民币成为与美元等主要货币一样的国际货币,我国全面启动了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本文从人民币币离岸金融中心的现状从发,阐述了人民币距国际货币还相当遥远。  相似文献   

16.
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启动,意味着我国进入了结算货币阶段。而《办法》的出台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正式进入投资货币阶段。2008年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各国对过度依赖美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反思。反思之后的一个共识是:建立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活动中逐渐成为主要结算货币。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后,人民币区域化成为国际金融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从边境视角对如何在边境贸易中促进并实现人民币区域化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周哲英 《中国外汇》2014,(13):69-70
多重因素制约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 人民币的国际认可度有待增强。一是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在人民币尚未实现自由兑换的情况下,央行货币互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人民币在境外实现结算的职能,提升人民币的国际接受程度。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应进一步扩大货币互换协议对签署国家、地区及货币当局的覆盖面。二是跨境交易对象对国际结算货币的选择偏好短期内难以转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数字货币视角出发,采用跨境人民币指数和离岸人民币指数,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法定数字货币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机制做了深入探讨。研究发现:(1)法定数字货币可能通过网络外部效应和币值稳定效应促进人民币国际化;(2)基于人民币职能检验结果发现,法定数字货币的网络外部效应对促进人民币跨境结算和直接投资职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人民币跨境结算、外汇储备职能对法定数字货币的币值稳定效应敏感性不强,只有投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与法定数字货币的币值稳定效应存在正相关关系。基于上述结论和我国实际,得出绿色金融与石油结算是数字货币下人民币国际化的两条具体实施路径的结论。进一步提出构造以法定数字货币为基础的新型宏观政策体系、建设和完善以数字人民币为主的支付结算体系、运用数字货币先发优势促进制度和产品及交易方式创新、积极推动数字人民币应用于绿色金融和石油结算等人民币国际化新途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人民币国际化实现路径为视角,基于文献梳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对两者之间的逻辑关联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具有现实必然性和历史可考性,且须在遵循国际货币职能递进的假设下分阶段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现实考察亦显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推动了人民币的跨境和国际使用,拓展了人民币跨境金融交易渠道,促进了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实证分析进一步显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显著的影响,人民币互换和离岸人民币存款会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从宏观政策、金融环境和企业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