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我国各地区利用FDI质量的评估与比较:1999~200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14个评价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评估了不同地区1999~2003年和2004~2008年两个时段利用FDI的质量。检验结果表明,利用FDI质量较好的省市主要集中在东部,较差的主要集中在西部,中部地区的质量排名波动较大;区域利用FDI质量的差异随时间的变化而缩小。根据经济含义,将14个指标分为一般因子(FDI对经济发... 相似文献
2.
我国利用FDI的成效是显著的,但是利用FDI质量不高,这与利用FDI的模式密切相关.由Ozawa竞争力发展阶段决定利用FDI的模式可以推断,我国竞争力发展阶段所特有的区位优势决定了FDI质量.本文利用1985-2007年的数据,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研究了影响我国FDI质量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市场规模、城市化、对FDI的欢迎态度、市场化与FDI的质量正相关;对外开放、科技水平与FDI的质量负相关,基础设施的各个变量并没有如预期的与FDI质量全部正相关,这些发现令人意外,原因可能与引进FDI的模式、某些制度形成的特点、FDI的区域分布严重不均衡以及度量FDI质量的指标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3.
论文运用统计和协整两种方法分析了FDI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FDI通过直接的方式降低经济增长的质量,而通过间接的方式即溢出效应影响经济增长质量在统计上是不显著的。 相似文献
4.
湖南引进FDI的质量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FDI的质量可从引进FDI的质量和FDI的利用质量两方面分析,文章从项目平均规模、大中型企业的比例、结构、技术和管理知识含量、实际到位率和污染项目比例等指标实证分析了湖南引进FDI的质量;并提出了提高引进FDI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本文分析了目前盈余质量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从盈余是否具有充足的现金保障、企业的成长性、主营业务的持续性、盈利能力、资产的安全性等几个方面设计出评价盈余质量的单项指标,运用多元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法建立了评价盈余质量的综合指标,用2009年上市的创业板企业的市场数据验证了这一评价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新趋势下利用FDI发生了新变化,使得我国国内经济建设和引资环境面临新的挑战。尽管吸引外商投资及其技术转让.是我国现阶段各级政府都争相采取的对策,但利用FDI在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附带了高风险.甚至会形成经济全球化的“陷阱”.损害我国的经济利益,进而危及民族产业安全。这就要求我国采取新的引资对策和维护民族产业安全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7.
俞秀东 《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学报》2011,(1):8-10
国外直接投资(即FDI)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问题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基于1999-2007年中部六省的数据,研究FDI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FDI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直接促进作用不是很大,但是由FDI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起反向的拉动作用。鉴于此,文章对中部地区在引进外资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即在重视FDI的量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其质的提高,注重FDI对当地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方旖旎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5):1-4
文章运用数理模型、演绎推理方法展示DUP对FDI质量的影响路径,指出跨国公司DUP对FDI质量存在以下影响:FDI实际变速大于无DUP时的政府预期,放大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当FDI规模增加时,投资项目的平均规模减小,小型投资项目比重增加,FDI结构发生不利变动;小型投资项目变速较快,加剧了投资波动,导致整体FDI质量下降,对东道国经济稳定增长贡献率降低。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山东省FDI与进出口贸易出现较快增长,经济也得到快速发展,通过变量的平稳性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Johnson协整检验的分析,得出结论:FDI、进出口贸易总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火电行业上市公司2010年的年报数据为研究对象,选取基本每股收益、净利润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15个反应企业经营绩效的财务指标为研究变量,采用因子分析法,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投资者获利能力、营运能力以及资本构成等方面对我国火电行业上市公司综合绩效进行了分析、评价,以期为经营者和投资者的决策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增长迅速,很多学者提出外商直接投资对服务贸易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那么这种影响关系有多大?为此,本文从1985-2009年的数据出发,对外商直接投资和服务贸易发展这两个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发现: FDI对我国服务贸易增长起着正向的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全部作用,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它们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也不可或缺.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指标统计分析了中部地区引进FDI的质量。研究发现:从FDI企业平均规模、技术和知识含量看,中部引进FDI质量不断提高,而且近年来高于全国水平;从结构上看,中部地区引进FDI的质量不断提高,但整体上的质量仍然不高;从资本形成率、出口倾向、实际FDI的到位率看,中部引进FDI的质量整体上比较高。 相似文献
13.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基于产业联系角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约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有诸多因素,其中,我国企业与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产业联系是关键性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产业联系在FDI技术外溢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国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的产业联系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国内企业与外国直接投资企业的产业联系,促进FDI技术外溢效应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赖普清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6,27(4):29-42
对外开放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对我国东中西地区对外开放度比较和实证分析发现,东部地区外贸开放度遥遥领先,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在数据上基本持平;西部地区外资开放度为1%左右,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分别为2%和5%左右;西部地区旅游开放度存在比较优势,而且国际旅游开放度与经济发展、教育水平和交通条件都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对外开放度不仅在东中西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在西部地区内部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最后,本文提出了提高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度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主要国家(地区)对中国反倾销特征比较分析:1995—2009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芳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5):80-86
研究主要国家(地区)对中国反倾销的特征并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在对中国反倾销问题上,发达国家(地区)法律法规规范,操作性强,较为审慎,但由于其对中国贸易量大,故对中国宏观和微观经济生活影响严重;发展中国家虽然反倾销历史短,但发展势头迅猛,应引起高度重视。就发达国家(地区)而言,中国应针对其反倾销关键领域建立预警机制,以减轻其对中国经济社会冲击;就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政府和相关行业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企业积极应诉,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增强与进口国市场的互补性,减少竞争性产品出口,最大限度地减少反倾销行为所带来的利益损失。 相似文献
16.
程进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2):45-49
一般而言,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两者应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引进偏相关系数并不显著。原因在于外资主要来源是东亚区域内的港、台,而技术则主要来源于欧美。此外技术引进与外商投资两者服从不同主体控制,有着不同的目的,所以技术引进与外商投资出现一定程度的背离。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在引进港台资本的同时要提高对其技术的先进性要求,其次利用市场的开放加大对欧美的外资引入,以逐步减轻技术来源和外资来源相背离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戴翔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34(2):1-7
在Helpman(1984)关于垂直一体化跨国公司的理论分析基础之上,构建了旨在解释FDI与产品内贸易关系的理论模型和计量模型。之后以中国为例,利用中国与其七大外资来源国的双边总贸易、产品内贸易以及FDI等数据,对流入中国的FDI所产生的产品内贸易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流入中国的FDI对双边总贸易和产品内贸易均有显著影响,但前者的影响要甚于后者。据此认为,如何抓住产品内分工下的产品价值增值环节国际梯度转移的历史机遇,通过利用FDI进一步融入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实现向产品价值链高端攀升、提升国际分工地位、获取更多的贸易利益,应是中国今后进一步大力利用外资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的区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计量分析方法,从实证角度对近10年来影响我国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的区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市场开放度、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集聚效应对我国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影响最大,彼此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而影响外国直接投资的传统区位因素,如市场规模、市场增长潜力、劳动力成本等,虽然与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但其线性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2—2008年的统计数据,设定出考察中部六省利用外资效率水平的十项指标,借助SPSS13.0统计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各年份指标进行综合,得出利用外资效率水平指数。运用聚类分析,将中部六省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安徽、江西、湖北,其利用外资效率水平在中部平均水平之上;第二类为山西、河南、湖南,其利用外资效率水平在中部平均水平之下。然后分别对其利用外资效率水平进行评价,并探讨其原因。最后为中部六省利用外资效率水平的提升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