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粮食,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食品,还是保证国家粮食供给安全的重要前提。为了综合度量各种因素对粮食总值面积的影响程度,本文建立影响粮食种植面积的指标体系,通过多种建模方法实证分析发现,影响我国粮食种植面积的主要因素有农业劳动力比重、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施用量等,粮食最低收购价格虽然会影响粮食种植面积,但发挥的作用很小。  相似文献   

2.
作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确保粮食产量不断增长。基于1991~2012年河南省粮食产量和城镇化率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城镇化率的提高对粮食产量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河南省需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中增长、提升耕地质量和农业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但粮食供求局面偏紧,近两年粮食进口大幅增加,粮食对外依存度提高。同时,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农民收入不高,导致农民放弃农业生产而转向进入城市,农业劳动力正在逐渐减少,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随着农业劳动力的减少,我国农业生产将面临劳动力短缺的局面,粮食安全将面临严峻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是减少农业对劳动力的依存度,发展技术密集型和投入密集型的现代农业。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在不考虑劳动力要素的情况下,研究了代表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综合技术水平要素的农业机械化、农业水利建设和化肥使用三个非劳动力要素与我国农业生产之间的量化关系。  相似文献   

4.
有关预测认为我国将在2021年左右实现工业化,此期间工业化对我国粮食安全将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为此,文章选择影响粮食供给的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三大现代化生产要素指标,运用弹性系数法量化工业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预测工业化完成时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这对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用,建立工业化与粮食生产协调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改变工业化对粮食生产的负面影响,不断提高粮食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适应性预期假设,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工具对于宿州市粮食生产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表明粮食生产主要受上期和前期粮食产量、粮食播种面积、降雨量、当期贸易条件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本文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适应性预期理论对于我国欠发达地区粮食生产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上讲,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播种面积,一个是单位面积产量。影响播种面积大小的因素也是两个,即耕地面积和复种指数。那么,这几种因素“九五”期间究竟怎样变化?对粮食产量究竟有多大的影响?我们根据北京市粮食生产的历史数据、现实水平和“九五”设想作如下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松原市是农业大市,是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松原市现有耕地125.9万公顷,每年粮食播种面积都在100万公顷左右,2013年松原市粮食产量已达到150亿斤,占吉林省粮食总产量约1/5。盛产优质水稻的著名东北四大灌区之一的前郭灌区、全国“四粒红”花生生产县扶余县、全国闻名的“马铃薯之乡”长岭县均成为松原市农业之“明珠”。  相似文献   

8.
税收制度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促进或影响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税条例是1958年制定的,一直沿用至今。1979年农业税实行了起征点办法。1985年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农业税由征粮为主改为保留粮食为计算本位,以折征代金为主。1984年粮食大丰收后的几年里粮食产量一直徘徊不前,农业特产品发展迅猛,大量占用耕地挖鱼塘、种果树。1989年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国务院规定,对农业特产品全面开征农业特产农业税(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9.
正当中国人民满怀信心向着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目标迈进、中国的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时候,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提出了“2030年谁来养活中国人”的悲观言论。他说:中国人口增加,耕地减少,粮食播种面积正在并将继续缩小,单产已接近极限,从而总产量将继续下降,到2030年中国自己生产的粮食产量将减  相似文献   

10.
依据2009—2019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和Tobit模型,考量农机服务规模经营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显示:2009—2019年,中国粮食生产效率总体递增,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农机服务规模经营通过技术引入效应和劳动力替代效应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其中,技术引入效应的发挥受限于农业研发支出水平及其增速,劳动力替代效应在农业劳动力成本高的区域发挥的影响效用更佳。鉴于此,应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政府支农投入对粮食生产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政府财政支农对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1978~2008年间粮食生产和政府支农投入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支农支出、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对粮食生产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支农支出与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正向效应最为显著,然而,扶贫资金具有负向效应,存在以粮食产量为导向的短期化倾向。为此,应该加大农业科技投资,加强农业基本建设以及农业支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2.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政府财政支农对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1978~2008年间粮食生产和政府支农投入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支农支出、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对粮食生产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支农支出与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正向效应最为显著,然而,扶贫资金具有负向效应,存在以粮食产量为导向的短期化倾向。为此,应该加大农业科技投资,加强农业基本建设以及农业支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是中国的第一大粮仓,它的粮食产量事关中国的粮食安全。在粮食生产依然靠天吃饭的情况下,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是巨大的。我国的农业保险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覆盖率仍然偏低,险种较少,结构不合理。2013年黑龙江省的洪灾致使许多市县的粮食产量大幅减产甚至绝收,虽然有国家的补助,但农民的生产、生活依然受到了重大的影响,不仅未能偿还农业贷款,2014年的农业生产也受到了影响,部分农民的农业生产资料只能赊欠。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但数千年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由于人口多,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粮食生产尤占主要地位。各个省市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上有差异,本文将利用主成分对各省农业做一个大致分类。  相似文献   

15.
基于我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2007-2015年面板数据,本文从灾前与灾后两个 维度,首先理论分析了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机理,再运用系统GMM模型和门槛效应模 型实证检验了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保险灾前对农业 生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灾后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灾后正效应大 于灾前负效应,所以总体上农业保险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业保险灾前影响效应对农 业生产存在显著的门槛特征,而灾后影响效应对农业生产不存在门槛特征;农业保险对农业生 产的影响依赖于农业生产风险水平,且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随风险水平提高而下 降。另外,人力资本、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生产风险水平均对农业生产有显著影响,而人均 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则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丰歉,对整个改革和建设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1985年以来,我区粮食产量出现了连续徘徊的局面,1988年有了些转机,粮食总产达到了1984年的水平。现在,我区人口增长率达14.3‰,粮食消费量每年增加近2.3亿公斤,而耕地每年却呈现减少趋势。供求矛盾日趋紧张,说明我区农业的  相似文献   

17.
1.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农业生产开始了良性循环。农、林、牧、副、渔各业中,农业(种植业)总产值的比重,己由1978年的67.8%,调减为64.1%;林、牧、副、渔产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32.2%,提高到35.9%;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由1978年的9.6%,提高到1982年的14.3%,四年来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了6,500多万亩。农业生产结构渐趋合理。2.主要产粮区大幅度增产。1982年全国粮食平均亩产已突破400斤,创建国以来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18.
一、农业税制改革对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一)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2004年粮豆薯总产量达到56.7万吨,比上年增长63.9%。其中水稻235044吨,增长64%;小麦10吨,下降86%;玉米206640吨,增长71%;大豆114121吨,增长75%。止住了前几年粮食产量下滑的局面。2005年粮豆薯总产量达到57.5吨  相似文献   

19.
基于CLDS两期平衡面板数据和CHFS截面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Tobit模型和两部分模型,探索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转移显著降低了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采用工具变量法与系列稳健性检验证明了这一结论的稳健性。机制分析发现,劳动力转移通过农业劳动力人口结构效应与土地规模效应影响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的抑制作用在农业劳动力偏女性化的家庭更加明显;在农业劳动人口偏老龄化的家庭,劳动力转移通过土地流出抑制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  相似文献   

20.
一、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 内蒙古科左中旗1998年粮食产量达到18.48亿斤,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产粮第一旗。但由于农业生产结构性矛盾突出,粮食品种单一,优质品不多,不适应市场需求,粮食销路不畅,积压严重,农民增粮不增效,丰收不增收。面对严峻的现实,旗委、旗政府审时度势,决定从1999年起到2003年止,对全旗农业实施全方位结构调整。 主要是由单一粮食生产向粮、经、畜三元农业结构调整。同时在生产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