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规模越来越大,支付形式复杂多样。我国财政转移支付不仅较大程度地调整了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而且重新定义了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之间的边界,扩张了公共部门,并在决定地方政府支出规模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本文建立了探讨财政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规模扩张之间关系的一般模型框架,并通过分析中国的财政实践对相关假说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从总体看,财政转移支付会引起地方政府支出的扩张;较之于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呈负向关系,说明其对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影响程度小于专项转移支付;同时,相对于地方自有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更加刺激地方政府扩大支出;另外,出于吸引外来投资的压力,地方的开放程度愈高,公共支出规模愈大。  相似文献   

2.
基于1998-2009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来检验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Amery曲线效应。研究发现,我国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确实存在Armey曲线所描绘的非线性效应,平均最优政府规模为10.04%左右,且在大多数年份内中国政府规模存在扩张无效率的嫌疑。  相似文献   

3.
经济转轨时期,中国企业表现出强烈的扩张冲动。鉴于转轨时期政府对企业生产决策有重大的影响,仅从企业自身考量不能全面解释企业扩张的冲动。文章在企业的生产决策过程中考虑了政府因素,并构建模型分析政府对企业扩张的影响。政府官员对产出和企业规模的强烈偏好使企业将产出引进目标函数而偏离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导致企业规模高于企业利润最大化时的规模,过度扩张。随着转轨过程的深化,政府应停止干预企业微观运行的行为,转而为企业发展塑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4.
政府产业总是扩张的。本文建立数理模型考察了公私伙伴关系治理模式对于政府产业规模扩张的约束机制及其效果。公私伙伴关系治理模式能提高公共支出效率,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有效抑制政府产业规模扩张。在公私伙伴关系框架下,政府官员选择一个私人合约者建造和运行项目,理想的公共会计准则能有效约束官员选择项目时的意识形态、社会关系考虑的行为倾向。在预算约束下,项目预期的成本变更反映官员扭曲的激励。如果允许项目部分地实施私人融资,则固定成本合约能够保障公共部门债务明晰并控制其产业规模。  相似文献   

5.
基于资源错配视角探讨土地出让规模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以期为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出让规模与区域高质量发展呈倒“U”型关系;在土地出让规模扩张过程中,地方政府低价出让工业用地、高价出让商服用地的两手供地策略造成了土地价格扭曲,进一步加剧了土地出让规模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作用机制检验显示,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规模扩张导致区域“资源错配”效应,且通过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创新水平影响区域高质量发展;土地出让规模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影响存在时间上、空间上和土地出让类型上的异质性,相关政策调整需要综合考虑地方债务动机、经济增长目标动员及土地出让市场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中国1995-2004年28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政府活动不断扩张的Wagner法则。研究发现,随着实际人均GDP的提高,我国地方政府规模也随之扩大,中国经济增长与地方政府规模之间的关系,有力地支持了Wagner法则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张,其潜在的风险已经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本文基于全国省级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当地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企业会计稳健性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财政压力和晋升激励作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动因,对这种正相关关系具有助推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异质性检验中,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企业会计稳健性的正相关关系存在显著的区域效应特征和产权异质性。机制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企业信贷规模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这种负相关关系越显著,企业会计稳健性越高。本研究为证明地方政府行为影响企业会计稳定性提供了直接证据,为我国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路径与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前,许多有关公共支出的研究均是默认公共支出的规模是膨胀的。对此,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检验验证了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支出规模膨胀的"存在性"。基于经典的理论模型和省级政府的面板数据,本文研究认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省级地方政府存在明显的支出规模扩张。具体到各省级政府,绝大部分地区的公共支出规模是膨胀的,而且中西部地区的膨胀程度要高于东部地区。最后,面对日益膨胀的地方公共支出规模,本文提出了控制地方支出规模的初步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企业集团已成为提高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支柱,其提高经济效益的方式之一就是规模扩张;但集团规模扩张是有界限的,只有保持适度的规模才能享有充分的规模经济。适度规模是由市场边际交易费用、集团内部边际管理费用和其它因素共同决定的。我国在企业集团的规模扩张中必须防止盲目的数量扩张、直接的行政干预以及随意的多角化经营,必须肾效益优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我国GIS产业发展虽处发展初期,但其呈迅速扩张趋势,不过仍存在不少问题。其主要问题在于产业化发展不足,企业规模小,规模结构不合理、体制瓶颈及由此导致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应强化行业领导,落实政府政策;深化改革,转变企业经营模式,加强行业重组,形成行业龙头;加强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政府规模越来越大,政府行为与市场冲突不断.人们普遍要求加强政府会计责任,建立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针对这一背景,本文通过对美国联邦政府预算实践的介绍,指出在技术性安排方面,不断加强政府的会计责任对规范政府行为、保障财政资源的高效配置方面是最为奏效的,而作为制度性安排的预算程序一般都能取得有效控制政府行为,提高财政资源使用效率等多重目标,因此,政府预算是实现政府会计责任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转型经济期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合理性趋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型经济期,政府经济职能必须转换,其合理性趋向为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的转变,即: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趋向;从无限政府到有限政府的转变趋向。政府微观经济职能转变的合理性趋向为:弱化政府微观管理职能,弱化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向社会组织转化政府原先承担的涉及微观经济的社会职能;宏观经济职能转换的合理性趋向为要强化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户经营规模小,单个农户从特色农业生产中获益有限,而政府在市场调研、技术推广和产品宣传等方面提供公共服务,能有效降低农户特色农业生产的私人成本,增加农户收益,有助于促进特色农业发展。根据对陕西富县苹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发现地方政府在项目选择规划、引导促进、技术支持、市场宣传与推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有效服务,是富县苹果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关于小城镇适度规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小城镇规模普遍偏小,不仅削弱了小城镇的功能,难以获取规模效应,而且使小城镇的发展缺乏弹性,并加重了农民负担.合理确定小城镇适度规模的综合指标,并乡建镇,并取得政策性力量的支持.乃是解决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讨论中国企业产权变革的文献强调了政府在企业产权变革中的主动地位,却没有把企业“议价实力”的变化及其影响纳入到分析之中。本文描述了中国企业产权变革的过程,证明了中国企业产权变革过程具有帕累托改进性质;认为中国企业的产权转移是动态的,谈判过程中谈判条件是变化的:产权转移为企业扩张提供了条件,企业扩张为产权转移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16.
从服务型政府的视角推进我国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我国行政改革的一项根本性议题,转变政府职能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由于没有寻找到一个合理的剪裁标准,致使我国政府的职能转变总存在收收放放和某种程度的彷徨。而服务型政府的提出和建设正好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契机:从服务型政府出发来重构我国政府的现有职能。这必将实现我国政府职能配置的科学化。文章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实现这种转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扩大人民币境外流通规模,进而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是我国政府当前的政策取向。要想找到促进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措施,可以从分析当前人民币在境外被接受的原因入手。  相似文献   

18.
私营经济是特区经济生活中一支重要的活路力量,为促使特区私营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加快其规模扩张、结构优化和管理规范的进程,要进一步在思想认识、法律法规、政策环境、管理监督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营造有利于私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9.
“非典”流行暴露了政府危机管理方面的缺失 ,凸显了政府危机管理的职责。政府应强化危机管理意识 ,用科学的机制管理危机。  相似文献   

20.
普鲁东、通货学派及奥地利学派等认为经济危机源于政府信贷过度膨胀,马克思则把经济危机归因于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内在错误。20世纪以来依次流行着饱受各种批评的三个危机理论都片面地强调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某些方面,其致命缺陷在于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资本主义生产的性质,不足以支撑作为危机理论所需要的解释力。马克思扬弃了前人孤立考察危机的局限性,始终把上述各种因素作为一个互相之间不可割裂的整体,从资本主义生产现实运动的整体过程去把握危机成因秘密。马克思虽然判定资本主义达到了它的极限,但这个极限应该是逻辑性的,存在着周期,存在着危机,但没有特定的历史限期。因此,危机应当在逻辑上理解为一个经济运行系统寿命的最后终结和资本主义存在的内在极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