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诗歌翻译需要“意美”、“音美”和“形美”,体现原作独特的形式和内涵。《月夜》两种译本说明,译诗做到“意美”、“音美”和“形美”不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音乐美和意象美是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在文学翻译中对美的再现也主要依靠音乐美和意象美得以实现。因此以语言和文化视角分析在翻译汉语的一些散文、诗歌、小说时,译者在英译本中如何达到音乐美和意象美的意境对于创作与翻译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婉约词风代表的李清照,丰富了词的审美内涵,提升和拓展了词的审美品格,创作了不同形态的“美”,有清新素雅、浑然天成的自然美;如玉连环、如转丸珠的流动美;含蓄幽折、意与景谐的浑融美;凄清寂寥、忧愁怨悱的“悲慨”美。在审美的词文里倾诉着自己的情感和生命历程。本人拟从审美鉴赏的角度来探讨其不同形态的“美”。  相似文献   

4.
译诗·译美·美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两种语言无论在词汇还是在语法、句式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文章试图从美学的角度理解和阐述诗歌的翻译并提出根据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和审美特点译出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和形式美。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美国体育场ROSEBOWL的两种翻译谈起,指出翻译时“望文生义”容易造成误译。提高翻译质量要注意的词义选定,习惯表达和谚语翻译几个问题。提供词义选定的几种方法:分清词类,注意场合,确定专业和根据搭配。  相似文献   

6.
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诗歌的美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语言的模糊性衍生的。在诗歌翻译中能有意识地传达模糊美,对翻译实践的指导和译作质量的赏析都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空白美”对“白如玉”瓷质美的表现及重要意义出发,通过对中国绘画中“计白当黑”的“空白美”及中国哲学思想中的“空白美”进行论述,说明了“空白美”的绘画与哲学渊源,并通过论述“白如玉”瓷质美的历史地位,论证了“空白美”在瓷绘装饰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交流.而且是跨文化交流。在翻译实践中如何更好地破除文化背景的障碍,有效地传达原文的意义,这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著名语言学家尤金·A·奈达提出了关于翻译的“文化观”理论,对跨文化翻译的实践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本文在该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文化因素、动物内涵及动物意象的分析,结果表明英语谚语中的动物名称与汉语谚语中的动物名称之间存在三种文化对应关系即:完全对应关系;半对应关系;非对应关系。而与之相应的翻译技巧有:直译法或直译加改编法;意译法;借译法或归化翻译法。  相似文献   

9.
体育充满着艺术的表现力,运用“美”的力量,可以更好地搞好体育教学,它包括教学方法美,教学语言美,教学情景美等。  相似文献   

10.
英汉语言是两种具有悠久历史且表现丰富的语言,在文化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大量的谚语,英汉两个民族因其思维和表达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体现了英汉谚语表达特点的共性和个性.根据这些特性,提出英汉谚语翻译采用直译、意译、直译兼意译和释译四种翻译模式.  相似文献   

11.
翻译活动受到译者先行知识结构中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影响。徐志摩在翻译选材、译语形式及具体的翻译手法的选择倾向上都反映出其主体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翻译"化境"论具有言语表述之朦胧美、丰富的意蕴美及"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翻译实践之美。在"化境"翻译思想实践中,钱钟书力图避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逍遥而游于诸多矛盾如"言"、"意"、"讹"、"化"中,妥善协调译作与原作之间的关系,从而使译作达到"化境"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业作为一个正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行业,其景点的英文翻译成了当前的首要任务,而翻译在兼顾景点特征的同时,亦需要从美的角度去欣赏其翻译,才能更深刻的体会到大自然赐予的美与艺术.本文对英文风景名胜的美学翻译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电影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接受美学认为在翻译电影名时,应该考虑观众的文化语境,使译文与观众达成视域融合;同时,有目的地、适当地保留异质文化因子,能够更好地促进东西方异质文明的对话。  相似文献   

15.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文本只有在读者积极参与下才能成为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源语文本在译者积极动态的介入下,将未定性和开放性的文本形成并不完全对等的目的语文本,两者之间同中有异,互补互足.  相似文献   

16.
《楚辞》是我国诗歌的源头之一,但其英译研究相对滞后于其他经典作品.从植根于中国本土的翻译美学角度研究《楚辞》英译是可行且有意义的.翻译美学涉及神似和形似这对美学命题,具体内容涉及意象、意境、格律及风格等诸多方面.从卓振英译的《大中华文库·楚辞》中看出,“以诗译诗”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为了全值再现原诗所蕴含的美,译者应该采取诗化译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揭示广告美学的学科合法性。这是因为当广告意味着欲望而美学意味着智慧的时候,广告美学便成为悖论。而要揭示广告关学的学科合法性,就必须首先回答一个基本问题,在欲望之外,什么是广告的关学意义。本文指出,广告是凡人生命的华衣,而衣服或许就是凡人的本原。由此广告既非神话亦非悲剧,而是凡人生命的喜剧性的盛筵。  相似文献   

18.
中国百年美学发生发展的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20世纪的美学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与民族文化土壤上,由最初主要是吸收德国古典美学之后逐渐发生发展的;它在百年的中西融汇、中国古今整合过程中,基本形成了自身的理论框架,建构了比较稳定的理论范畴,并从一般原理不断向生活、艺术、自然和技术领域与美学史延伸,大体上实现了体系规模和致用效应,成为一个迅速发展的新学科。  相似文献   

19.
汉语区别于英语的根本之处在于其模糊性,因其意合神会,华美流散及意境性的语言赋予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模糊美感。由于汉英语在表现形式、语言应用及审美价值方面都存有显著差异,因而造成汉语中诸多美感要素在英译中磨蚀,本文对此进行讨论,希望藉此引发对模糊语言翻译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接受美学促使译者转换视角,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在旅游文本翻译的活动中只有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认知水平、审美情趣、语言习惯、文化心理等诸多因素,译者才能实现译文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的视野融合,实现该文本的审美追求。对旅游文本进行适度改译、增译和减译正是基于接受美学而采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