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以正庚烷为溶剂,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米糠油中谷维素的含量,研究了最佳溶解时间和最佳溶解温度对测定值的影响,通过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等指标对该法进行评价,并与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米糠油中谷维素含量测定最佳溶解时间60 min,最佳溶解温度60℃。谷维素的质量浓度在4~20μg/m 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未精制米糠油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为0.23%;精炼米糠油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为0.87%;HPLC法精密度略优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略低于紫外分光光度法。  相似文献   

2.
糙米富含谷维素、γ-氨基丁酸等活性物质,不同加工方法对活性物质的含量会造成一定影响,试验采用了挤压膨化、蒸煮、米粉加工对糙米进行处理,比较了不同处理下糙米活性物质的损失率,结果显示:挤压膨化后谷维素含量增加7.4%,γ-氨基丁酸含量降低26.92%;蒸煮后谷维素含量降低59.14%,γ-氨基丁酸含量降低64.05%;米粉加工后谷维素含量降低3.43%,γ-氨基丁酸含量降低50.5%。试验还研究了糙米自然发酵过程中活性物质的变化规律,通过对发酵0、12、24、36、48、60、72、84、96 h进行取样测定,发现γ-氨基丁酸的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呈现明显增长趋势,谷维素的含量基本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先从燕麦提出燕麦胚芽,通过有机浸出、离心沉降分离、旋转蒸发、水化脱胶、碱炼脱酸、吸附脱色、真空脱臭等工艺制备精炼燕麦胚芽油。从分析结果来看,燕麦胚芽油是一种脂肪酸组成合理、营养价值较高的油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并研究微胶囊化燕麦胚芽油的加工工艺,实验测定该产品的微胶囊化效率为85.5%,包埋后燕麦胚芽油的抗氧化稳定性明显提高,在常温下贮存10 d,过氧化值上升0.5~0.58 mmol/kg。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12批次市售散装茶油为研究材料,分别对其酸价、过氧化值、黄曲霉毒素B1和苯并[a]芘4个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其食用安全性.结果显示,12批次样品的酸价范围为0.63~5.40 mg·g-1,过氧化值范围为0.036~0.660 g/100 g,黄曲霉毒素B1含量为未检出~5.19μg·kg-1,苯并[a]芘含量为1...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抗氧化活性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出茶多酚/壳聚糖/乳酸链球菌素复合涂膜剂配方:茶多酚1%、壳聚糖2%、乳酸链球菌素0.03%,对澳洲坚果仁进行涂膜处理,考察不同涂膜处理对澳洲坚果仁贮藏期间酸价、过氧化值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多酚/壳聚糖/乳酸链球菌素复合涂膜剂对澳洲坚果仁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能够显著延缓澳洲坚果仁的氧化过程,保持较高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叶黄素酯的含量。样品经氯化钠和无水乙醇分散,石油醚萃取出叶黄素酯,在氢氧化钾-异丙醇溶液中60℃水浴皂化成游离的叶黄素,再经正己烷萃取,无水乙醇稀释后使用YMC类胡萝卜素色谱柱分离,使用紫外检测器于445 nm测定吸光度,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51 5~5.150 0 mg·L-1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 9;方法检出限为5.35 mg·kg-1,方法定量限为17.80 mg·kg-1;按照优化后的样品处理方法同一水平加标,加标回收率为93.7%~101.0%;进行重复性实验,精密度为2.24%。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回收率、重现性和精密度,针对性强,适用于饮料中叶黄素酯含量的检测,可为叶黄素酯的测定研究和市场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选用质量分数0.1%、0.2%、0.3%碱液进行大米蛋白的提取,探讨碱处理对各种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质量分数碱液对大米蛋白纯度及提取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碱液质量分数的增加,大米蛋白的Arg、Pro、Lys等氨基酸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碱处理降低了大米蛋白Lys/Arg及Lys/Ala比例.说明不同质量分数的碱处理能够影响大米蛋白氨基酸组成与含量,碱处理是影响大米蛋白含硫氨基酸水平的制约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鱼肉中8种环境激素(辛基酚、壬基酚、双酚A、己烯雌酚、雌酮、17α-乙炔雌二醇、17β-雌二醇和雌三醇)含量的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两次,过固相萃取柱净化后,将洗脱液氮吹至近干,再经七氟丁酸酐衍生后,氮吹至干,正己烷溶解。采用HP-5MS色谱柱分离,质谱测定中采用电子轰击离子源,选择离子监测模式。结果表明,方法检出限(3S/N)在0.1~0.3μg·kg-1,方法的回收率在71.64%~91.08%,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1.04%~3.20%。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国家标准《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19681-2005)中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辣椒油中苏丹红含量的方法进行优化,使方法更加简便快捷,且满足实验要求。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提取液经ProElut SDH固相萃取柱净化,经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外标法定量。优化后的方法中,苏丹红Ⅰ~Ⅳ在0.16~2.56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苏丹红Ⅰ~Ⅳ的检出限分别为0.010 7μg/kg、0.011 1μg/kg、0.011 9μg/kg、0.011 0μg/kg,加标回收率为89.21%~95.69%。优化后的实验方法易于操作,能够缩短实验时间,有良好的回收率,更适合检测辣椒油中苏丹红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稻米毛油中色素的去除与谷维素的保留很难做到同步,因此需要创新的工艺才能得到色泽Y10 R1.0左右、谷维素含量大于10 000 mg/kg的稻米油产品.通过研究影响脱色的混合脱色剂添加量、脱色温度、脱色时间等3个因素对谷维素含量以及色泽的影响,在真空度8 kPa时,筛选出:混合脱色剂添加量6.5%、温度95℃、时间20 min的脱色条件,可以经济环保高效地得到脱色油,并有助于目标产品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