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衍生品市场日益发展,其国际化、市场化趋势也日益加深,加强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无疑是我国金融业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本文介绍了金融衍生品监管的涵义,分析了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现状,在法律制度、监管模式与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金融衍生品监管能规范企业合理使用衍生品,进而对企业审计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法与金融学”思想构建中国金融衍生品监管指数,使用2007-2017年中国企业数据研究了金融衍生品监管与企业审计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衍生品监管对企业审计产生了成本效应、信号效应和合规效应,提高了审计费用和审计质量,降低了企业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相比于低市场化地区,高市场化地区的金融衍生品监管对审计费用和审计质量的影响更大,企业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也更高.相比于民营企业,金融衍生品监管虽增加了国企审计费用,但提高了国企审计质量,并降低了国企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衍生品监管对企业审计的三种潜在效应确实存在,两次国际金融危机则强化了金融衍生品监管对企业审计的影响.本文实现了“法与金融学”和传统审计理论的跨学科交叉,丰富了企业审计影响因素研究,对完善金融衍生品监管和提升中国企业的审计质量也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姚静 《商业时代》2012,(25):96-97
本文首先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有效性问题展开探讨,然后在分析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更为优化的统一监管模式、建立健全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法律法规等提高监管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关于优化我国金融衍生品投资生态环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衍生品是金融产品创新的产物,对全球金融和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风险.金融危机的发生扩大了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金融风险,防范金融衍生品投资的风险除了企业本身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外,更需要宏观层面加强金融衍生品创新的风险监控,为金融衍生品投资提供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文章指出,金融衍生品投资生态环境的优化包括宏观面必要的政策监管、法律约束,改进金融衍生品业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培育金融衍生品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以及加强国际监管和国际合作等.  相似文献   

5.
冯佳 《中国市场》2013,(30):131-132
本文在介绍金融衍生品及其市场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和监管现状,指出统一多层次监管体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6.
金融衍生品监管模式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衍生品是金融界历史最短,但发展最快的金融工具。如何有效地实施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和危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在总结国外金融衍生品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一些值得借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品牌》2015,(8)
"市场的失效,往往引起政府干预或政府管制。"本轮金融危机表明,在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的背景下,仅依靠声誉自律等市场机制已无法遏制金融衍生品的贪婪和欲望,有必要强化政府监管。前述的一系列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立法即可表明政府监管力度的增强。  相似文献   

8.
2008年的金融危机将金融衍生品推到了风口浪尖,其远高于正常水平的杠杆化率受到举世关注。针对此问题,世界各国提出杠杆化,加强了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本文对金融衍生品的杠杆化历程进行了实证分析,从探究法律监管对策的角度说明在去杠杆化下完善监管措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金融衍生品风险形成和传导的机制入手,解释说明金融衍生品风险的演化过程,同时构建监管博弈模型,得出风险操作部门和金融监管机构的纳什均衡,并对模型结论进行分析,最终时加强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周沫 《品牌》2014,(12)
本文从金融衍生品含义出发,来了解其带来的风险,并讨论了如何能尽可能多的避免风险。接下来研究了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以及我国金融衍生品风险监管的问题,最后提出完善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勾一 《中国电子商务》2010,(5):20-20,22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监管制度不健全,法律法规严重滞后,无论是在发展规模还是发展水平上,都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极不相称。我国应从这次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立足国情,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完善的金融衍生品法律监管制度,以促进金融衍生品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在金融体系日益国际化和市场化的趋势下,必然需要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目前,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场内市场还未正式交易,场外市场规模有限。金融危机给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带来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再次使我们深入思考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未来发展路径和监管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金融衍生品呈现飞跃式发展,合约金额总量成倍增长,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中重要的交易品种.自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衍生品交易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因素、道德性风险等弊端逐步暴露,给全球金融业带来了巨大冲击,我国也深受其害.如何在市场和监管中构筑一种新的平衡,以增强金融市场运作实效成为各个国家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以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市场现状为切入点,对金融监管理论进行考量,并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从法律和制度上提出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14.
国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经验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衍生品虽为避险而生,但因其自身存在高杠杆性、高风险性和虚拟性,具有潜在的巨大风险和破坏性,一旦金融衍生品市场失灵,将会极大的危害本国的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通过对美国、英国、日本三种典型的监管模式作比较分析,给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提供的借鉴和启示是:应加强政府立法,重视行业自律,强调交易所和企业自律,寻求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5.
新会计准则的出台,与原会计准则有许多明显差异,其中涉及金融、证券行业的很多方面,造成了会计目标与监管目标的差异,会计口径与监管口径的差异,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规则的差异,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与监管框架不吻合等。同时,这一系列的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是影响了对银行资本的计算、对减值准备计提对金融衍生品处理方法、对交易类证券的计价和处理等。  相似文献   

16.
金融衍生品和金融危机是否具有因果关系,业界对此存在争议,本文在阐述金融衍生系统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分类监管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衍生品作为金融创新的一种,一方面对金融市场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金融机构逃避监管的能力,而且衍生品的复杂性加大了监管的难度、助长了投机行为,并使监管日益跨越国界。中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应采取谨慎态度,加大对投资者的教育和人才培养,重点关注金融衍生品创新业务和市场的主导者,并加强国际监管合作。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金融自由化及金融体系日益完善,金融衍生工具应运而生,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工具。金融衍生工具的范围比较广泛,不仅包括远期合约、期货合约、期权合约、互换合约等基本的金融衍生品,也包括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结构化金融衍生品。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催生了金融衍生工具及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然而,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监管制度暂未跟上其发展的步伐,存在一定的漏洞,加大了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甚至危及金融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很有必要采取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9.
赵峰  吕媛  程悦 《财贸经济》2019,40(2):114-130
通过借鉴La Porta等"法与金融学"思想,本文手工整理了96部外汇衍生品监管法律法规,自行构建了中国"外汇衍生品监管指数"(FEDRIBTBU),并以2007—2016年中国跨境投资企业为样本,研究了外汇衍生品监管政策对中国海外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长期内,外汇衍生品监管政策会促进海外企业的投资效率,即存在"督促效应";但在短期内会抑制海外企业的投资效率,即存在"抑遏效应"。考虑股权集中度的影响时发现,在短期,适度的股权集中能对外汇衍生品监管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产生正向影响,但在长期内,较高的股权集中度则会产生负向影响。按所有权性质划分样本,发现外汇衍生品监管与投资效率的影响关系在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过度投资企业,外汇衍生品监管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在投资不足企业中更为显著;企业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越高、跨境投资规模越大、企业成长性越高,外汇衍生品监管对于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程度越大。本文结论对于政府评估外汇衍生品监管的政策效果和中国海外企业提高自身投资效率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虽然一年多以来,美国的次贷危机给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地带来了大范围的负面冲击,但是不可否认金融创新是仍然是金融体系完善和发展的主动力。我们要认清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和本质,不能因为金融衍生品本身具有的风险而否定它的价值。通过加强注册和呈报审查,资本和枢押品,有序市场准则等方面的监管,从而提高金融创新过程中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