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道德风险是从业人员在其自身需要得不到有效满足时而产生的道德风险,受其思想状况,道德修养、价值取向影响,本质是以利己为目的谋私行为,明知故犯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区别于其他风险的关键,具有长期性、潜在性、破坏性的特征。从近年来基层行发生的案例分析来看,犯案人员都是思想道德上出了问题,从而铤而走险,走上了犯罪道路,给国家  相似文献   

2.
美国在全球首创存款保险制度,但是该制度在维护银行体系稳定的同时,激励了银行的道德风险。以道德风险为主线,对美国存款保险制度相关成果分三部分进行了梳理:一是制度建立的原因;二是道德风险及其产生的原因;三是控制道德风险的理论研究及制度改革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进行了评价。美国存款保险制度发展史和研究史证明,道德风险是存款保险制度的固有缺陷,能否规避道德风险决定了制度运行的成败。  相似文献   

3.
政府采购天然地易产生代理人道德风险。权力制衡是规避公权代理人道德风险的基本路径,以强制性为特征、法定的集中执行机制是政府采购践行权力制衡思想的集中体现,并在实践中显示其优势。然而,规避政府采购道德风险,还需将权力制衡理念落实到采购的管理决策层面与监督层面等。本文运用委托代理、权力制衡等理论观点对政府采购道德风险和权力制衡问题进行了分析,尝试为研究政府采购中的道德风险问题提供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4.
政府采购"天然地"易产生代理人道德风险。权力制衡是规避公权代理人道德风险的基本路径,以强制性为特征、法定的集中执行机制是政府采购践行权力制衡思想的集中体现,并在实践中显示其优势。然而,规避政府采购道德风险,还需将权力制衡理念落实到采购的管理决策层面与监督层面等。本文运用委托代理、权力制衡等理论观点对政府采购道德风险和权力制衡问题进行了分析,尝试为研究政府采购中的道德风险问题提供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5.
李明强 《济南金融》2012,(11):17-22
2007—2009年的全球金融风暴使监管者最终认识到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性,其主要目的是缓解顺周期问题。然而,我们认为宏观审慎管理可以兼顾"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机构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本文对这一问题做了初步性的探索,结论为:时间可变的资本充足率不能很好地解决"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道德风险问题;或有资本可以部分解决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问题;救助保险基金能够很好地解决道德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6.
道德风险一直是农业保险经营中的难点问题,也是农业保险研究的热点问题.已有研究多侧重于投保人道德风险,即单向道德风险,而对双向道德风险问题少有研究.运用双向道德风险理论,分析我国保费补贴条件下农业保险中的投保人与保险人道德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后果,进而对农业保险中双向道德风险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治理双向道德风险要区别对待,对于投保人道德风险应主要通过改善合约、诚信培育等方式来防范;对于保险人道德风险则主要应通过完善法规、加强监管等来治理.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体制改革与转轨时期,我国银行业积聚了大量的金融风险,主要有道德风险、能力风险及经营风险等。而道德风险主要又表现为信贷道德风险。信贷道德风险就是违反道德规范、违反信贷规范,具有主观故意所形成的风险。这种风险的最大特点是以牺牲国家、银行利益为代价来满足个人私欲,明知违纪违法违规,仍伙同犯罪分子共同作案,其危害性最大,造成的损失最多,影响最为恶劣。近年来信贷风险居高不下,析其原因,是银行方面道德风险大大高于能力风险所致。  相似文献   

8.
自2007年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实现跨越式发展,但其也面临诸多经营风险,例如投保农户的道德风险问题。本文以内蒙古农作物保险为例,界定投保农户道德风险的内涵与类别,分析其产生机理,结果发现:在内蒙古现行“低保障、广覆盖、低保费、低赔偿”的农作物保险政策下,投保农户并不存在事前消极防损和事后怠于减损的道德风险问题,而是存在事前骗保与事后骗赔等属于保险欺诈范畴的道德风险问题;建立健全保险机构在乡、村两级的保险服务体系则是减少农户保险欺诈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当前,深入研究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金融道德风险及其对策,保证金融业安全稳健运行,具有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意义.本文在分析金融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全面查找了金融道德风险的成因,进而提出了防范金融道德风险的对策:一是增强金融道德风险防范意识,强化金融职业道德教育;二是从抓法律法规建设入手,加强金融机构内部监控自律机制;三是从抓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建设入手,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消极腐败现象;四是从抓违法违纪违规案件的查处入手,坚决惩治金融腐败分子;五是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全方位预防金融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0.
当前,深入研究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金融道德风险及其对策,保证金融业安全稳健运行,具有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意义。本文在分析金融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全面查找了金融道德风险的成因,进而提出了防范金融道德风险的对策:一是增强金融道德风险防范意识,强化金融职业道德教育;二是从抓法律法规建设入手,加强金融机构内部监控自律机制;三是从抓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建设入手,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消极腐败现象;四是从抓违法违纪违规案件的查处入手,坚决惩治金融腐败分子;五是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全方位预防金融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背景,通过分析危机中金融参与者各方的道德风险问题,得到金融体系的演进无法消除道德风险、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道德风险的防范、完善制度是控制金融机构道德风险的关键、金融道德教育是消除金融从业人员道德风险的根本、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是防范国家道德风险的必然要求等结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商业银行道德风险以业务类型为依据划分为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基于信息披露程度与银行道德风险负相关、加强信息披露能为存款保险制度"保驾护航"的假设,选取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13年第二季度至2017年第一季度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信息披露程度、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与银行道德风险的关系,并探索二者是否存在协同效应。研究表明:信息披露力度的增大可有效降低银行道德风险;存款保险制度在发挥金融安全网作用的同时,亦可诱发资产业务道德风险;充分的信息披露可降低存款保险制度所引致的负债业务道德风险;能否降低存款保险制度中的资产业务道德风险,关键在于银行信息披露力度及相应的制度和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3.
亚洲金融危机表明,道德风险是导致金融体系脆弱性的重要根源之一,突出表现为政府隐性担保机制下的过度投资、过度消费以及金融机构及大企业集团与政府间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尽管从短期看,我国的金融安全不存在问题,但从长期看,中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也源自道德风险。从银行体系来看,其脆弱性突出表现为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而其产生原因可归结为信贷市场上无所不在的道德风险。一方面是政府担保下道德风险的恶化,储户在选择银行的时候实际上是把信用集中在政府身上,银行负债实际上转化为政府负债;另一方面银行自身也存在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  相似文献   

14.
多重制度缺陷与商业银行道德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华 《海南金融》2007,(6):22-27
近年来,与银行道德风险有关的金融案件频发,警示我们对银行道德风险的关注.商业银行道德风险问题是其脆弱性产生的根源,而我国商业有银行是一种体制性脆弱,是由既有的制度缺陷决定的.制度安排不同,道德风险程度就不同,因此,从制度缺陷角度分析我国商业有银行道德风险,探究其成因,寻求化解之道,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伟  张佳 《中国保险》2000,(5):43-44
道德风险是人寿保险业中最难以发现、最难以测定的一种风险。它主要表现在:保险当事人对保险事故漠不关心;故意诱发保险事故;违反告知义务:骗取保险金;强行索要保险金等。在人寿保险业发达的日本。通常以具体的投保目的、保险金额、收入情况等作为测定标准衡量道德风险。为使寿险道德风险防范有法可依。形成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包含投保人、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三方主体的理论模型,分析商业医疗保险市场中事前和事后道德风险的产生机理及其影响。研究发现,投保人投保后减少预防疾病投入或过度消费会使其效用水平增加,并且投保人的过度消费额和保险公司承担医疗费用的比例与预防疾病投入额呈负相关关系;医疗机构产生过度供给的诱因是其利润水平为医疗费用的增函数。投保人的道德风险只会减少保险公司的利润;而医疗机构的过度供给行为会同时损害投保人和保险公司的利益。基于理论模型的分析框架,本文认为完善医疗费用分担机制、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或投保人合作都有助于缓解道德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为结构性金融产品,投资人难以穿透观察底层基础资产,且交易主体间存在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为实现各自利益,会做出损害利益相关方的道德风险行为。声誉理论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良策,本文根据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首先构建了声誉共同体模型解释声誉控制道德风险的机理,其次采用序贯博弈推导出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声誉模型中的“主导者”为发起人,最后重点分析发起人声誉模型,根据声誉动态、期间贴现因子、误报的发起人收益区分最低成本分离均衡、完全分离均衡、部分混同均衡和完全混同均衡,研究声誉如何帮助投资人区分发起人类型及甄别其道德风险行为。本文得出声誉共同体的声誉价值即为其道德风险行为获益的机会成本,防范信贷资产证券化道德风险的重点在于控制发起人道德风险,风险自留减少可以成为其声誉提高的信号这三项结论。本研究对分析结构性金融产品交易主体的声誉机制有一定参考意义,对声誉实证研究也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研究责任保险的道德风险防范问题。首先,介绍责任保险的道德风险是如何产生的,以及该类风险的特点;其次,对责任保险中道德风险的常见表现进行分析;第三,指出主要责任保险险种的道德风险防范中所存在的问题;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最后提出了包括强调损失补偿原则、完善侵权方面相关法律政策、甄别第三方索赔者的类型、提高法庭判决的公平性、提高业务员综合素质以抑制承保风险、合理设计责任保险合同条款等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杜金岷  危勇 《武汉金融》2007,13(5):17-19
最后贷款人思想产生伊始,其道德风险问题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随着最后贷款人理论的演进,对道德风险问题的认识也不断得到发展和深化。本文对最后贷款人道德风险理论进行回顾,研究了几种主要理论的思想起源、政策内涵和实施障碍,在此基础上得出了防范最后贷款人道德风险的一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道德风险是商业医疗保险市场面临的主要风险,往往会引起医疗费用快速不合理增长。本文从分析商业医疗保险的道德风险入手,深入剖析了商业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成因及其结果。并借鉴美国占主导地位的管理式医疗保险,提出了在我国发展管理式医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