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兰 《中国金融》1996,(6):42-43
美联储对外国银行的监管王兰1995年4月,美联储公布了对在美国的外国银行分支机构的新的监管方法,这一新的监督方法的主要目的是统一检查标准,调整各州联储之间的检查日程,实施更为有效的检查。同时,尽量从外国银行的母国收集信息,更全面地掌握外国银行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邓娟 《金融博览》2007,(1):72-73
19世纪末.继第一家外国银行——丽如银行在中国成立以后.各国银行纷纷进入中国.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于是.中国一些有识之士提出要建立中国人自己的银行.以抵制外国资本的入侵,盛宣怀就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人物.1897年在盛宣怀等人的努力下,近代中国首家华商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3.
蔡弈 《深交所》2005,(9):28-34
巴林银行的倒闭,是1995年国际金融界的爆炸性新闻,尽管时间已过去10年,但巴林事件所折射出的银行管理体制上的问题,仍在现实中大量存在。在2006年12月之前,中国将兑现根据世贸组织协定做出的广泛承诺,向外国全面开放银行业,今明两年将是国内银行转轨改制,改善管理体制的关键年。此时重温巴林银行覆灭的教训,对完善国内银行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美国新法规加强对境内外国银行的监控纽行为了实施对其境内外国银行经营活动的监管,美国国会早在1978年即通过一个《国际银行法》(TheInternationalBankingAct)。其中规定,美国境内的外国银行要受到同美国银行一样的监控。1991年,...  相似文献   

5.
银行危机与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大量外国银行业文献的研究与梳理,分析了银行危机及其产生的机理,并指出银行监管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进而分析了银行监管的一些方式,最后针对以上分析从存款人的角度对银行危机与监管做了总结,并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展现外国银行进入东道国市场的直接效应和潜在效应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外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效应以及中国在开放金融服务市场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外国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国民福利的最大化,降低外国银行进入产生的消极影响,作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美国有关金融法规对各类银行机构营业范围所作的划分,美国的银行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种类型:1.全面性银行;2.限制性银行;3.境外银行;4.投资银行。如果再加上外国银行在美国境内开设的各种分支机构,则上述分类还应包括这些外国银行在美国各地设立的办事处。  相似文献   

8.
中美银行经营绩效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美两国银行业在竞争实力上存在着较大差距,中国银行的权益资本收益率和资产收益率远远低于美国的银行。我国的银行的盈利能力明显劣于美国的银行,美国银行的业务创新能力明显超过我国,中间业务已成为其业务拓展的主要方向和利润增长的重要来源。我国的银行必须支效益为中心,努力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积极创新业务品种,在较短时间内积聚起与外国银行竞争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现代商业银行》2006,(8):42-42
近日荷兰合作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与杭州联合农村合作银行在杭州签署了一项协议。基于此项协议,荷兰合作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将分别拥有杭州联合银行10%和5%的股份。这标志着外国股份第一次加入中国的农村合作银行。这项富有开创意义的合作必将对三方产生深远影响,并为中国农村信用社的重组和改革提供一个值得借鉴的先例。  相似文献   

10.
银行信息化和银行变革二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银行经营和管理的变革是信息化的基础,它决定了一定时期的信息化水平和方向。但银行信息化作为一种工具,能推动银行的变革。近年来,在银行变革需求的促动下,我国银行信息化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同时,对银行的变革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所谓私人银行.主要是服务于高端客户。其服务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服务、财富管理服务、国际资产传承规划服务、综合授信服务、金融咨询服务,由此来帮助客户达到个人财富保值增值及事业成长发展的双重目标。过去说私人银行,那只是外国银行的专利品。改革开放以后,  相似文献   

12.
东欧转型经济与中国当前的银行改革具有相似性。东欧国家在第一次银行改革中保持了国有控股权,但并没有提高经营绩效,继续开放导致超过75%的银行资产被外资控制。东欧国家的经验表明:在继续保持国有控股的情况下,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小股东并不能建立良好的银行治理结构,也不会有效改善经营业绩;而外国战略投资者控股银行后能够显著提高银行业绩,但国家也丧失了银行控股权,似乎在现有的改革路线中改善绩效与保持银行控股权二者不可兼得。因此,中国如果必须保持国内力量对主要银行的控股权,则应借鉴招商银行模式,建立国内大型企业法人持股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3.
马林 《金融研究》1981,(9):50-50
据调查:截至去年六月三十日止,在美国的149家外国银行帐面上,共有387亿美元的贷款。其中有十三家贷款额均超过了十亿美元。外国银行中放款最多的是四家日本银行。居第一位的是东京银行,总额为19.8亿美元;第二是东京的富士银行,17.6亿美元;第三是东京第一劝业银行,15.4亿美元;策四是东京的三井银行,14.5亿美元。其它外国银行在美国国内贷款额超过十亿美元的有:巴塞尔的瑞士行银,14亿美元;大阪的住友银行,13.2亿美元;蒙特利尔银行,11.6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不少外资金融机构做出了积极反应,在华设置办事机构或将机构升级,特别是很多外国银行打算将自己的后台办公室转移到中国。这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把银行后台办公室转移到中国来表明了外国银行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参与中国金融业务并获取利润的决心;第二:中国人力资源比较充足且相对比较低廉。由于中国经济建设方兴未艾,广大海归赤子与内地英才都投入其中,人力资源非常丰富,而银行后台办  相似文献   

15.
英国是外国银行非常集中的国家,到1986年9月,有490家外国银行在英国设有分支机构,居世界第一。从70年代以来,英国已正式结束了银行业的“自我管制”状态,代之以用法律的形式来对银行实施管制,外国银行机构也不例外。目前英国管制外国银行的法律依据主要是:《1987年银行法》;1971年《竞争和信用管制条例》;1981年《货币管制条款》以及英格兰银行1980年9月颁发的“资本测定”,1981年4月颁发的“外汇风险测定”,1982年7月颁发的“  相似文献   

16.
银行垄断与银行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行垄断不必然产生无效率,更不用说银行危机了。但是这一状况却出现在我国的四大专业银行上。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指出,由于我们在国有银行作用定位上的错误,强使它们承担了许多本不属于它们的社会和政治的义务,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确定了其垄断地位,因此产生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如资本金不足,技术上的破产等,尤其是潜在的银行危机。  相似文献   

17.
伦敦一直是世界金融的中心,可是近年来在纽约开设分支机构的外国银行日益增多,1970年时还只有73家(伦敦有161家),至1979年底已增至234家(伦敦328家。) 此外,还有28家是间接通过银团来进行业务的,从国籍来分。在纽约开设银行机构的有48个国家。在英国的外国银行,基本上集中设在伦敦,仅有少数几家外国银行在伦敦以外开设机构,有的是因为北海油田的关系在苏格兰开行,有些则开设在外裔公民聚居的城市里。  相似文献   

18.
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最近在其出版的月刊《联邦储备公报》上发表专题文章,就外国银行的分行和代理机构在美国的经营状况及其特征提出了新的看法。文章指出。  相似文献   

19.
15年前,在《中国房地产金融》1999年第5期发表的《德国住房金融考察报告》文中。我提出“与外国银行合作成立合资银行”的建议。1998年10月在施豪考察时我向施豪行长建议与建设银行合作在中国成立合资住房储蓄银行,并特别介绍烟台住房储蓄银行姜行长与其接触。耐人寻味的是。五年后,在中德两国总理见证中国建设银行与德国施豪住房储蓄银行签署中德住房储蓄银行章程之时,健康运营了16年的烟台住房储蓄银行更名为恒丰银行,  相似文献   

20.
在常人视野中,外国银行机构进入中国,应该是整体机构的进入。事实却大相径庭,在其前台客户业务大规模展开时,其后台办公室职位及相关结算、通关、监督等管理事务和职能却被留在了母国。时至今日,外国银行后台办公室预期将迁移中国,祸兮,福兮?这应该引起业界和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