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0 毫秒
1.
大别山区中共革命是由下乡革命知识分子引入的。这些革命知识分子由城市陆续转入乡村、由联络地方精英到专注民众动员,其动员农民汇入革命洪流的革命实践有一个地方性因应特征,即由一个非正式组织网络动员向组织化动员转向的趋势。这种动员趋势大体可呈现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仇恨驱动的;第二阶段是由土改型塑的;第三阶段重点是反富农的再动员。需要指出的是,在没有相关刹车机制的制衡下,其间的两难困境凸显了苏维埃革命本身的不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大别山区中共革命最早是由革命知识分子引入的.这些革命知识分子多来自大别山区的地主、富农家庭,最初他们在城市开展活动,因触及新思想而加入中共党团组织,而其串联模式却极为本土化,基本都是利用传统的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同学关系、同宗关系等由复杂历史积淀而成的传统社会资本构件来推展的.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主导下,他们主动或被动性地由城市转回乡村推展乡村农民运动.在这个转型过程中,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他们抱持的还是先前那一套动员模式,走精英主义路线来推展乡村串党、串团事业,虽然组织和发动群众已被提上日程,但那只是细枝末流.总体来说,国共合作破裂之前偏向联络地方精英,之后才专注联络农民.转型的态势极为明显.国共分裂后,动员最广大农民群众夺取政权并建立苏维埃政府,作为中共乡村革命首要目标已被提上征程.  相似文献   

3.
许纪霖 《开放时代》2021,(1):91-113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创党、大革命和"一二·九"三代革命知识分子,本文着重研究的是后两代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个人背景和心路历程.家庭、学校和童年经历是影响读书人趋向激进的重要因素,而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暴力流血事件则是激发知识分子投身运动的催化剂.除了外部条件,知识分子趋向革命还具有四种内在的精神气质:追求自由的个人英雄主义、革命加恋爱的浪漫主义、对底层民众同情与怜悯的民粹主义和痛恨外国列强的民族主义.而在各种主义与政党争夺青年的竞争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胜出,乃是其独特的信仰力和组织力,让革命知识分子获得了一种认知世界的方法、值得献身的信仰和团契生活的"家".不过,列宁式布尔什维克政党要求具有无政府主义散漫倾向的文人改造为服从严密纪律的组织人,这又与其原先的个人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气质产生了内在的冲突.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与突破口□杨连云杜荣水刘增玉吕玉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愈演愈烈,国内外大企业集团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已经打到省内;国内外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各国都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国内市场已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扩张型经济发展阶段已告结束;国...  相似文献   

5.
浙江的民营企业发展大都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个人奋斗起步,第二阶段动员家族成员奋斗,第三阶段是较高层次,聘用社会人才共同奋斗。相当一部分家族企业在高速度发展到一定规模时,都遇到自身过程中“跳不出”的门槛,也“绕不过”的瓶颈。  相似文献   

6.
1920年前后,中国大陆与台湾的革命者开始探索两岸合作抗日,争取民族独立之路,这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其时,戴季陶等人公开提出收复台湾的主张.两岸革命知识分子在"民族自决"论的启发下致力于将大陆炽热的国民革命与台湾新兴的反日民族运动结合起来."台湾革命"被纳入"国民革命"之中,成为"中国革命"的一部分.他们呼吁全面动员台湾民众,实现"台湾革命化",并投身祖国的"国民革命"运动,一同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最终收回台湾,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这一努力虽因国共分裂而落空,但"民族自决"的反帝反殖民理论仍然得到进一步发展.全面抗战期间,台湾革命明确为"独立与光复"相统一,即两岸同胞共同为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伟大事业而奋斗.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家运动的形成与变异:基于政体的整体性解释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本文旨在把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有形式的政治运动和"运动武治理"作为一个整体,印"国家运动"来研究,并力图以政体为中心为国家运动的形成和变异提供一个整体性解释.本文认为,继承革命遗产,并适应推进赶超型现代化的需要,新中国诞生的是革命教化政体.基于该政体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所面临的强大绩效合法性压力,以及该政体所提供的组织和合法性基础,国家能够不时打破制度、常规和专业分际,强力动员国家所需要的社会资源,于是形成国家运动.尽管国家能够根据社会改造需要而不时变换国家运动的基本取向、变革目标或动员范围,但由于目标置换、政治凌驾专业和异化等因素的制约,任何一个国家运动都不可能永续发展,而只能与常规社会治理方式交替发生.随着国家卡理斯玛权威的常规化,国家运动在总体趋势上会越来越温和,发生频率越来越低,直至消亡.  相似文献   

8.
公民政治参与是当代世界各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也经历了曲折的三个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公民政治参与的主体、领域、意识、手段都发生了变化,从这些表面变化中可以透视其内在的嬗变:从革命型、动员型、激情化向建设型、自主型、理性化转变。未来中国,公民政治参与还将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毛巧晖 《开放时代》2022,(6):124-134+8-9
从19世纪末开始,清末持变革观念者就较为关注民间文艺样式。北京大学发起歌谣运动,民间文学被纳入新文学范畴,但是对于“民间”,知识分子较少直接深入民众对民间文学进行搜集与研究。1919年,由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发动的“到民间去”运动对这一间隙有所弥合。他们探寻利于民众接受的,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的文学样态,藉此宣传社会主义革命,民间文学所蕴含的“革命性”被激发。20世纪30年代,尤其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民间文艺成为知识分子与民众沟通,进行革命宣传的重要样式,向“大众化”“通俗化”进一步发展。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在“革命话语”浸润下的民间文学呈现出丰富样态,并成为革命动员的重要形式。新中国成立后,民间文学以其独特的“人民性”被纳入文学话语的建构,这也成为中国民间文学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0.
黄文治 《开放时代》2010,(10):36-59
鄂豫皖苏区富农政策形成与共产国际、中共中央及革命场域民众动员需要有莫大关系,而不同时期富农政策贯彻执行的过程中,又会形成相异的中共与富农博弈情况。总体而言,中共在乡村与富农总的博弈轨迹是,前期中共动员农民,包括联合富农打击能够拉动农民心弦的革命组织敌人豪绅地主、贪官污吏等,后期随着共产国际指导下的中共富农政策转变,同时也为满足民众动员的需要,中共逐渐从联合富农走到联合、动员贫雇农、中农打压富农上面来。因此在整个鄂豫皖苏区革命运动中,中共与富农经历了一个从合作、半合作到富农抗争及全面受控的过程。纵观该革命场域不断“左”倾化的富农政策及其实践造成的中共与富农相异博弈关系,透视出苏维埃乡村革命时期中共民众动员策略并不精细,此时还是一种全赢全输的排他性零和博弈。  相似文献   

11.
革命不是知识分子喊一声“欢迎”它就来了,也不是知识分子喊一声“告别”它就去了。同样,革命也不是在利刀下不公正的改革,促进了经济增长就可以避免的。一个社会的稳定必须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找到它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2.
刘世佳 《生产力研究》1994,(4):23-26,37
本文系统地研究分析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从五个方面作了概括,即生产力决定社会发展阶段;要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上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根本动力;改革与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的两种不同方式,改革解放生产力是革命解放生产力的继续和发展,两者根本日的是一致的;以“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一切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因特网的应用.曾有人说,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计算机,计算机最伟大的发展是因特网,而因特网最伟大的应用是电子商务.它改变了从开发到生产、到流通、到消费、到金融运作的整个经济过程,也在变革、刷新着管理观念、理论与方法.并且,正在大幅度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4.
《经济》2005,(3):6-6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曾多次整风整党,党员集中教育工作已司空见惯,而2005年1月开始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却有着全新的政治内涵。以往的整风整党一般采取政治运动方式,而且往往升格为激烈的路线斗争,重点是清理队伍、重置权力,目的在于统一思想、不断革命,而此次“先进性教育”则是一次程序严谨、主题清晰的学习教育活动,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目的在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活动分为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并不单独设立一个组织处理阶段。  相似文献   

15.
无政府主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0年左右,无政府主义便构成了中国现代意识形态的主旋律.20年代末,它奠定了中国激进主义文化的一些基本要素,并在中国激进知识分子当中散播强烈的乌托邦意识,激发起知识分子的浪漫主义的热情和改造社会的冲动.他们相信一个美好的社会即将到来.为此,他们怀抱政治救世主义苦苦求索着革命的道路,并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特点:在国际、国内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具有规律性。即第一产业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呈稳定趋势;第三产业呈迅速发展趋势。在第一产业内部,种植业是下降趋势,林牧渔业呈增长趋势。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中等欠发达地区,都不例外。二是具有阶段性。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即由形成期、成长期、高潮朝,到退潮期的时序阶段变化。而这些阶段的长短是受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因素制约的。  相似文献   

17.
满永 《开放时代》2008,(3):166-174
政治动员一直被认为是共产党革命的一个重要特征,斯考切波甚至将中国革命直接称之为一场“大众动员型革命”。无疑,政治动员确是共产党革命成功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但乡村普遍“反行为”现象的发现,使得人们很有必要去重新思考政治动员的效能问题。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关系营销发展新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消费者市场营销、产业市场营销、非盈利组织市场营销和服务业的市场营销四个阶段,而关系营销被视为是对传统营销理论的一次革命。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IT技术的普及,关系营销将出现一系列新的变化并体现出新的性质和特点。21世纪关系营销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营销传播由大众传播变为个人传播;关系营销与数据库营销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网络营销的再现使关系营销表现出虚拟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18世纪以前,世界都处于农业社会阶段,中国在生产力上一直居世界先进水平,故几千年长盛不衰.乾隆在位时期,正是18世纪下半叶,由于政治腐败,满清王朝由盛而衰,更深刻的原因,是这时欧洲兴起了以工业经济为核心的生产力革命,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中国错过了工业革命机会,在生产力上落后于西方一个历史阶段,这是导致中国近百年来衰败的根源.20世纪末,世界上兴起了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生产力革命,国家领导人洞察出这一世界大走势,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作好准备,迎接这次生产力革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此一举.  相似文献   

20.
安东尼奥·葛兰西通过对自身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意大利革命运动失败的反思,提出了著名的以市民社会、阵地战、有机知识分子为核心的文化领导权理论.而在对文化领导权的强调过程中,葛兰西尤为关注知识分子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并高度重视有机知识分子问题.鉴于此,本文通过对葛兰西"有机知识分子"的全面理解,以求探寻"有机知识分子"和"文化领导权"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