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快消品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寻找联盟伙伴、建立品牌联盟成为快消品企业未来发展的引擎。基于战略联盟伙伴“3C”原则,即兼容、能力和投入,结合快消品企业特征建立快消品品牌联盟伙伴特征指标体系,根据联盟实践活动情况和伙伴特征要素归纳出3种品牌联合模式,最后探讨了伙伴特征与联合模式交互对联盟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企业前期对伙伴企业特征因素考量会影响联盟模式和实践活动,且伙伴特征要素在联盟绩效与影响联盟之间具有路径传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是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为了激发联盟成员的积极性以及维持联盟成员长期稳定的合作,必须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与风险分担机制。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框架构建了企业主导模式和独立主体模式下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利益分享和风险分担模型,分析了联盟最优合约的利益分享比例、风险补偿机制以及政府补贴方式,并提出了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效用理论的研究视角,在分析产学研联盟主体效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基于知识产出、经济效益和人才培养三维度的产学研联盟主体效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影响因素对不同主体效用的贡献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联盟主体的整体效用与关键要素的关联性表现的较好,但从深层次挖掘分析,各主体效用与底层关联指标的一致性表现的并不突出,由此,分析得出导致两者关联性较差的根本原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提高产学研联盟主体效用的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2年10月,中关村第一个产业联盟—TD—SCDMA产业联盟成立。截止到目前,中关村已有18家产业联盟。覆盖了软件、集成电路、通讯、新材料、环保、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多个产业领域。可以说,近年来以企业为主体,联合大学、院所、中介组织等,围绕技术标准成立产业联盟,已经成为活跃在中关村的一种重要经济现象。产业联盟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在促进中关村创新集群的形成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它为创新主体、创新要素的交流、碰撞提供了新机制,有助于促进企业内部创新走向外部协作创新。提高政府支持产业发展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直面客户经济,打造企业与客户之间,企业家和领导团队与员工之间,战略联盟和供应链各主体之间的诚信互动机制,从而有效地推进诚信文化战略管理,是整个企业文化建设赖以推进的主线工程。  相似文献   

6.
邹文杰 《改革与战略》2012,28(12):48-51
企业的现实能力与目标能力不匹配形成了企业能力缺陷,企业联盟是克服能力缺陷的最有效手段.企业联盟独特的组织特征使成员企业通过能力互补和融合实现联盟效应.基于能力互补的企业联盟效应主要表现为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以及学习效应.  相似文献   

7.
周杰  李平 《科学决策》2013,(3):1-14
作为一种兼具企业组织方式和市场交易方式各自优点的独特双元组织形式,供应链联盟已经成为学者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目前,供应链联盟的研究主要采用基于企业内在运作的交易成本理论和资源观念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从最小化内部交易成本出发,资源观念理论从最大化内部价值出发,忽略了供应链联盟中的内部化成本和交易价值。同时,供应链联盟的研究也没有同时兼顾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两个方面。因此,从交易价值的视角对供应链联盟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兼顾供应链联盟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供应链联盟独特双元模式。  相似文献   

8.
企业战略联盟的高失败率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企业战略绩效研究的现状和理论基础得出,影响联盟绩效的两个关键因素是关系资本和联盟能力。应重点建立联盟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分析战略联盟的绩效,以期推动我国企业战略联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长株潭物流发展现状,长株潭区域构建基于核心能力的物流联盟模式的设计应以三市优势产业为基础,突出园区主导型物流联盟;积极培育区域内大型物流企业,组建准集中化联盟;实施三市主导园区、主导物流企业及各区域中小型物流企业联盟的联盟合作.  相似文献   

10.
企业联盟和虚拟企业是两种重要的企业战略联盟模式,其先进的管理思想对当前我国物流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在分析物流联盟与和虚拟物流企业基本特性基础上,研究了物流联盟和虚拟物流企业间的关系,提出了构建物流联盟和虚拟物流企业可能会面对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11.
颜隽  彭迪云 《特区经济》2007,225(10):225-226
目前,供应链联盟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并逐步取代企业集团和战略联盟的位置,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的焦点,被喻为是21世纪企业合作的主流模式。跨国公司供应链联盟降低了供应链的总成本,增强了信息共享,提高了顾客满意度,使跨国公司依靠整体优势主动参与竞争。但是,由于联盟成员的多元性、功能上的集成完整性、地域上的分散性和组织上的非永久性等特点,使得跨国公司供应链战略联盟这种组织形式潜藏着许多风险因素,文章着重分析了跨国公司供应链联盟中的六大风险因素,并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研究,针对这些风险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六个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委托代理理论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各自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且他们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备等不确定性因素,委托人应对代理人进行有效的激励和引导,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达到企业业绩最优。本文建立了一个动态的经理激励合同设计模型,假设经理在完成第一期任务后,可以与委托人重新谈判,进而对经理的有效激励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计算和分析得出,经理能否得到满意的固定薪酬对经理人的行为选择和企业的长期业绩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12家具有典型物流金融业务内容的上市物流公司为样本,运用DEA方法测算其2007-2012年间的静态效率,通过TOPSIS法区分DEA有效的样本效率差异,最后测算了各公司跨期动态效率变化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物流金融业务已经成为物流公司发展的"新引擎",规模效率是影响技术效率的主要动因;各公司物流金融效率差异显著,其中中储股份、中海海盛与深赤湾A达到物流金融效率前沿,五矿发展和中集集团物流金融效率较低;2007-2012年间物流金融效率呈现"先抑后扬"的发展趋势,其受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大;物流金融业务TFP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的"增长效应",技术效率的"水平效应"相对不足。通过进一步的比较分析,从智慧物流金融变革、物流动态联盟构建等方面提出了改善物流金融效率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其商业模式也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革,从而体现出商业模式创新的动态性特征。针对大多数基于静态视角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从动态视角分析商业模式的创新路径和内部要素的调整,并提出了商业模式动态创新路径逻辑框架。同时,以三达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案例。基于逻辑框架,描述了企业商业模式动态创新路径,并基于转换时间和转换程度勾画了企业商业模式变革过程,同时分析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的内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的研究对象是智力资本与战略联盟企业价值创造的关系,属于企业组织层面的研究。在阐明智力资本与战略联盟企业价值创造关系的理论基础上,通过31家参与战略联盟的上市公司的智力资本与其企业价值的回归分析,发现智力资本显著影响战略联盟企业价值创造。通过本文的研究,认为战略联盟企业应该提高智力资本,从而在战略联盟活动中获取更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16.
王怡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6):101-104
作为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之一,工业共生网络内部企业间的行为对其稳定运行有着重要影响。文章通过对工业共生网络中的投机行为和风险的分析,提出了工业共生网络战略联盟,并构建了基于动态合作博弈的联盟收益分配模型,该模型探讨了利润分配比例确定和不确定下联盟内企业的行为。以此为基础,该文认为在实际构建工业共生网络战略联盟中应从激励和惩罚机制、政府协调和管理机制和联盟的社会责任机制等方面入手维护工业共生网络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李涛 《特区经济》2014,(8):58-60
在我国特殊国情下,战略联盟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学者们从创新的视角分析.却把战略联盟作为企业践行开放式创新的一种组织形武,但是很少有学者去分析战略联盟对开放式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没有厦清二者的关系。基于此,本文把开放武创新和战略联盟作为两种独立的商业模式,并从三个方面来解析二者的关系,旨在为企业实施战略联盟和开放武创新提供理论指导,加快企业创新进程。,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企业采用虚拟企业模式进行技术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旺  魏晓平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9):78-81
文章在对我国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的有效分析基础上,提出构建以大中型企业为盟主、以中小企业为成员的虚拟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是适合我国的有效模式,并对该模式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9.
邓宇  揭筱纹 《改革与战略》2009,25(10):117-119
房地产企业价值链优化是房地产企业在宏观调控背景下为了生存和发展,以顾客价值为核心进行的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房地产企业价值链优化应从改变价值链的方向、业务流程的整合、业务外包、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客户关系管理(CRM)的应用、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实现房地产企业之间的协同运作等六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张杰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5):114-119
对于中国汽车行业而言,跨国品牌联合是能够有效提高品牌竞争力的营销战略.掌握消费者对跨国品牌联合的评估机理和影响因素是品牌联合取得成功的前提.文章通过引入来源国匹配性和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的概念对已有品牌联合消费者评价模型进行了扩展.结果显示,民族中心主义既能够直接负向影响消费者对联合品牌的态度,也能借助来源国匹配性、品牌匹配性、消费者对本国品牌的态度、消费者对外国品牌的态度作为中介变量,对消费者对联合品牌的态度产生负向间接影响.此外,尽管未受到民族中心主义的影响,但产品匹配性仍可正向影响消费者对联合品牌的态度.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汽车行业进行品牌联合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