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国金融业专利战略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1998年State Street Bank案的判决对商业方法软件专利保护态度的转变,使得商业方法软件专利成为金融业参与市场竞争和促进金融创新的重要武器。本文在分析了美国金融专利背景及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剖析了一些与金融商业方法软件专利密切相关的专利战略模式,以期为我国金融企业运用专利战略增强竞争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李柏梅 《中国金融》2004,(10):66-66
如何看待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和商业方法专利的影响,如何应对商业方法专利对我国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形成的挑战,就职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黄毅和尹龙两位博士,经过一年多的潜心研究写就《商业方法专利》(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一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从商业方法创新相关概念的辨析和商业方法专利在银行业中的发展出发,本文详尽检索了中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并在检索的专利数据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分析了中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发展的态势。同时,入世之后,商业方法专利已经成为外资银行涌进并占有中国金融市场的利器之一,因此,研究结论认为,中国内资银行的专利保护意识有所提高,专利管理工作有所改善,但专利领域的竞争优势尚未建立,专利战略的实施还需时日。所以,要进一步提高商业方法专利的技术含量,加强核心技术领域的专利研发,加紧对发达国家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技术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5.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来,我国人寿保险业发展迅速。本文以1990年~2006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等相关数据为样本,以主成分分析及主成分回归为主要研究方法,以统计软件SAS8.02为数据分析工具,就它们对我国寿险保费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到城市化水平是对我国寿险业发展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余翔  邱洪华 《金融论坛》2007,12(12):10-15
从商业方法创新相关概念的辨析和商业方法专利在银行业中的发展出发,本文详尽检索了中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并在检索的专利数据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分析了中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发展的态势.同时,入世之后,商业方法专利已经成为外资银行涌进并占有中国金融市场的利器之一,因此,研究结论认为,中国内资银行的专利保护意识有所提高,专利管理工作有所改善,但专利领域的竞争优势尚未建立,专利战略的实施还需时日.所以,要进一步提高商业方法专利的技术含量,加强核心技术领域的专利研发,加紧对发达国家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技术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电子商务商业方法专利的保护及界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结合相关案例,论述了电子商务商业方法专利在美国的起源和发展,并详细分析了电子商务商业方法只要具有专利性,是可以被纳入专利保护的范围的。最后对其保护过程中与传统方法和排他性方法产生的冲突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对这一新的专利主题既要给予保护,也要注意它的界限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9.
近年来,汇率波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特别是从2005年7月21日以来,我国实施的一系列汇改更是对中国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首先构建影响汇率变动因素的指标体系,通过对从1978年到2010年我国汇率及相关指标之间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工具及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相关实证分析,找出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进而发现和评估相关政策的效果,为相关部门政策制定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金融创新的专利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商业方法专利是一种产生于金融创新的新兴专利,它对金融创新具有重大影响.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接受商业方法专利是中国金融领域对外开放与合作的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我们应当采取措施,提高我国金融业专利权取得和保护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何青  钱宗鑫  刘伟 《金融研究》2018,454(4):53-70
本文综合考虑机构个体风险、联动和传染效应、波动和不稳定性以及流动性与信用等风险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分位数回归法(PCQR)构造出可以全面反映实体经济运行情况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并对系统性风险影响实体经济的传导途径进行了探究。实证结果表明,该指数能较为准确、有效地预测未来宏观经济冲击的分布情形。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通过信贷这一渠道传导至实体部门,进而对宏观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依据本文构建的指数,当前中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处于中高位,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保持信贷的稳健,是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刘国强 《金融研究》2018,453(3):1-20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消费者金融素养不足问题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对消费者金融素养的研究文献逐渐增多,本文梳理了现有的消费者金融素养理论和衡量方法,结合全国范围内采集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问卷数据,在主成分法和因子分析基础上构造公共因子来构建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指出当前我国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水平处于中等水平。此外通过多维度进一步探究金融素养指数的影响因素,发现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收入、职业、年龄和地域等五个因素对消费者金融素养得分有影响,不同性别在金融素养得分略有差异。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一是要积极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二是要针对不同特征的金融消费者群体设计有针对性的金融知识普及方案,三是要关注地域差异,对消费者金融素养薄弱地区考虑加强政策倾斜和资源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上半年中国金融市场运行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上半年,我国金融市场继续保持了快速的发展势头.货币市场成交大幅增长,市场利率波动幅度减小;债券市场运行平稳,债券指数冲高回落;股票市场成交明显萎缩,市场指数大幅下跌;人民币汇率继续走强,外汇衍生品市场成交放大;黄金市场成交量快速增长,黄金价格波动频繁;期货市场规模显著壮大,商品期货价格处于高位.总体来看,我国金融市场在国内外宏观经济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成交放大,震荡较为剧烈,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明显增强,金融市场运行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在增大.我们要高度关注金融市场波动,密切监测金融市场变化,积极应对市场面临的新局面和新挑战,全力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国家金融信息平台"新华08"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和统计部门的数据,结合十年来我国实际经济运行状况和全球经济形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影响我国金融体系脆弱性水平的指标进行了选择,并且采用因子分析法做出了定量的测度。结果表明,十年来我国金融体系脆弱性水平有了长足的改善,其中流动性风险逐渐减少,信用风险和外汇风险不断波动。基于此,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防止突然的流动性反转、严控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带来的信用风险、提高汇率风险管理水平和管理工具的操作水平以合理配置外汇资产。  相似文献   

15.
以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建立,对企业预防和化解财务危机,提高其危机预警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多元判别分析模型、神经网络预警模型等模型的构建上,本文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在总体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及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的共同作用下,我国金融市场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建设,自身也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态势,融资量大幅增加,交易量创历史新高,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融资、价格发现及保值等功能均得到较好的发展。在其今后的发展中,应积极关注国际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对金融市场运行的影响、积极把握监管政策与市场主体动作方式变化对金融市场发展的作用、积极应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对金融市场发展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在经济全球化、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大环境中培育和发展金融资本,是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更为适合的改革途径。本文试图从金融资本理论出发,探讨这一改革途径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的若干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在发达国家银行体系和实体经济进入调整期的同时,中国商业银行面临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如何抓住历史机遇,强化自身核心竞争能力,是摆在中国商业银行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在对全球金融危机下的竞争环境和中国商业银行竞争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经典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对中国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采取的若干竞争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业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是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对维护金融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银行业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教育的实践,指出当前金融知识宣传教育面临的五大主要矛盾,并提出进一步深入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教育的五项对策。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实践与中国金融开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金融自由化浪潮席卷全球。本文试图对金融自由化概念及其利弊纷争进行深入诠释,并针对金融自由化在发展中国家的具体实践经验和教训进行客观评价,然后通过回顾中国金融自由化的历程,提出深化中国金融开放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