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台湾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利用信息产业推动工业化的分析和研究,结合我国“十五”计划《纲要》中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和浙江省产业结构的现实,为浙江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业化地域类型划分及其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工业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及其所处阶段的重要标志。本文以经济发达的江苏为例,运用霍夫曼定理、钱纳里多国模型以及配第一克拉克定理等理论,多角度地对其工业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探讨,并据此分析了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发展的政策取向。旨在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发展水平研究及产业结构优化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是指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和发展信息产业,不断加强信息产品在经济和社会中作用的过程。信息化以工业化为基础,又是工业化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它给工业化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工业结构调整又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心内容,在世界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环境下,解决好经济结构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也关系列互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朱rong基总理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强调:“必须在发展中调整结构,在结构调整中保持较快的发展,今后五年要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特别要把产业结构作为关键。”  相似文献   

7.
陈永国  赵瑛 《经济论坛》2003,(19):4-4,20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应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创造性地将世界工业化演进规律和我国国情相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深刻领会和牢牢把握这个发展战略的丰富内涵,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报告》明确了工业化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自18世纪英国用蒸汽机带动世界进入工业化社会后,一国(地区)是否进行现代化建设便从是否发展工业算起。自此以后,世界许多国家都先后走上了以工业立国、以工业强国,从而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同传统农业社会…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和工业化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信息化为工业化带来机遇,提供动力;工业化为信息化准备物质,提供保障。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协调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湖南未来发展的成效,在21世纪,湖南要实施赶超型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必须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变的目标模式1 传统工业化道路的缺陷自2 0世纪5 0年代起我国就几乎是在一片废墟上开始踏上了漫长的工业化发展历程。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化模式主要承袭的是发源于西方工业革命的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其显著特点是生产体系前端的高投入、高消耗,在该生产体系中实行社会化的大规模生产,并伴随着高污染。透视我国近半个世纪来的工业化进程,可以看出其存在着下面一些严重的缺陷:1 )过分依赖于自然资源禀赋;2 )缺乏或很少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3)重复建设、过度竞争使得效益普…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到2010年末,我国已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政策的制定尤为关键。去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需要我们认真去分析。文章从总量去工业化和区域性去工业化两个层面对中国的去工业化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通过对区域性去工业化的再分类,探析积极的去工业化和消极的去工业化背后的机理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我们的产业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如何带动工业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刘耀彬  王启仿 《经济地理》2004,24(5):600-603,613
在阐述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涵义的基础上,引用了协调度概念,建立了工业化综合水平指数与城市化综合水平指数之间协调度模型,并对1978年以来的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从时间上看,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基本经历了两个明显的阶段,即1978-1991年是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协调发展时期,而1992-2001年是基本协调发展时期;②从空间上看,我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明显存在着地带性差异:东部地区的大部分省区协调发展程度较高,中西部除了少数省区协调发展程度较高外,其它大部分省区的协调发展都较低;③我国省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地区分布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空间对应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区的协调发展程度相对较高,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省区协调发展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3.
徐震 《经贸实践》2003,(8):36-37
随着信息产业和机电一体化等技术的进步,仪器仪表正在向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成为知识技术密集、应用领域广泛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改造传统产业的重要途径,成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推动整个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手段。由于仪器仪表行业有强大的渗透  相似文献   

14.
“工业化、信息化与跨越式发展”全国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迈向21世纪:中国工业化和当前的主要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是在工业化基础上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在计算机和传媒等技术发展基础上,信息化对传统工业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化是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同时,信息化在工业化提供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之上,也为工业化的延续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未来相当长时期指导各项经济工作的基本方针。新的现代化发展路线的确立,顺应了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根本要求,是党中央顺乎世界信息化之潮流,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第三步战略目标而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深刻认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性,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工业化已经走过整整60年的风风雨雨,其间带给我们许多的历史经验、教训和启示.本文试图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工业化,指出中国工业化是一种国家主导经济发展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是一种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下的产业合理协调和布局的产业发展模式;是一种在逐步提高全国研发基金投入下的国家创新型体系建设模式;是一种由基于传统经济发展战略转变为现代新型工业化以较少环境污染的发展模式,这四方面的特点和规律贯穿中国工业化历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与中国工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到来的21 世纪,中国应把完成工业化历史任务与发展知识经济结合起来,逐步增加知识经济比重并最终以知识主导取代工业主导国民经济。在这种结合发展中,应注重结构的调整升级、提高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水平、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行两个根本转变和两个创新等环节并最终落实到充分就业与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这一发展主线上来。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一般理论,西方详细分析了河南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现状,指出当前河南省工业化、城市化所处的发展阶段与特点、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以及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等。在此基础上,西方进一步提出了加速河南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