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刘武的采访是愉快的,坦诚的语气、率直的谈吐,信手拈来的故事和小幽默……仿佛这只是朋友问的一次闲聊。 其实,跟刘武也算是老相识了,早在2006年本刊记者就曾专程拜访过他,并写出了《刘武的大物流情结》一文刊登在了2006年第5期的《中国储运》杂志上;同年,《中国储运》杂志获得了中国物流发展专项基金行业大奖,成为2006年“宝供物流推动贡献奖”唯一获奖的物流媒体。 彼此的惺惺相惜促成记者与刘武再次倾谈,是在银妆素裹的美丽城市——沈阳。  相似文献   

2.
《中国储运》2009,(1):20-20
二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是短暂的瞬间。 二十年,中国物流产业澎湃而起,引来无数巨制鸿篇。 二十年.物流媒体大浪淘沙,《中国储运》始终挺立潮头,为我国的物流事业呐喊。  相似文献   

3.
新年伊始,正值《中国储运》创刊二十年,出版一百期之际;回眸历史,二十年如白驹过隙,弹指瞬间,但二十年的历程,正是中国物流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二十年:在出版的百期杂志中,已经让本刊对中国物流业有了太多的感慨与忧患;正因为背负着见证历史与为物流业呐喊的重任,《中国储运》才矢志不移地把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物流媒体、精品杂志为己任。为此,本刊邀请把酒临风、夜雨观澜、金玉其中三位专家做客编辑部,就《中国储运》的风格、特色、前景及存在的问题品头论足,直抒胸臆,以求《中国储运》杂志今后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发展。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中国储运》2005,(6):82-82
在2005年第六期《中国储运》问世之际,新的一年即将来临,编辑部同仁向热情的读者及关心本刊的新知旧交道一声“辛苦”。同时,本刊就2005年杂志的得失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反思,在经过缜密思考和精密的调研后,我们对2006年杂志的编辑思路及版式有了新的编辑方针,即: 2006年的《中国储运i》杂志,在对原有的栏目进行系统化、精益化的同时,还将就读者所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探讨。话题包括: 能源问题对物流业的影响 拷问物流领域的霸王条款 现代物流与人才 物流企业的创新与改造 金融与物流 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 现代物流与信息化建设 现代物流与装备 物流园区与物流中心的规划与建设 现代物流的管理手段…… 2006年《中国储运》每期将推出一个或几个热点话题,希望广大读者踊跃投稿,积极参与。同时,《中国储运》辟有“案例”栏目,诚征物流企业、企业物流、管理创新等方面的经典案例。置身于现代物流滚滚洪流中,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不可能,也不可能脱离开物流。作为主流媒体,编辑部的同仁有责任、有义务办好杂志让读者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5.
《中国储运》2004,(6):1-2
由中国生产力学会主办,中国国际物流高峰会组委会、舟山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市长协会支持的第五届中国国际物流高峰会,于2004年9月22日在北京亚洲大酒店隆重召开。《中国储运》杂志作为本次会议的媒体支持单位全程与会。出席本次大会的有: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产力学会会长王茂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10月30日下午,2013亚洲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CeMATASIA创新沙龙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W1馆内举行。《中国储运》杂志作为本届沙龙的合作媒体对活动的举办给予了大力支持,杂志运营总监贾锦珠主持了本次沙龙(扫描本文二维码可浏览本次沙龙视频)。德马泰克物流系统苏州有限公司系统顾问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储运》2011,(8):132-132
《中国储运》曾由原国家物资部主管,创刊于199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12-1204/F,邮发代号6-151。国际16大开铜版纸彩印,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5-0434,国外发行代号BM1821。《中国储运》学术栏目强调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及时传播物流发展理念,关注物流实践热点  相似文献   

8.
历久弥新的《中国储运》 《中国储运》杂志,创刊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 1990年1月,由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主办、天津物流研究所承办的期刊《储运科技》(季刊)面世.创办《储运科技》的初衷,是为天津物流研究所物流管理及物流技术部门提供一个展示成果的平台,为国内外物流同行提供一个沟通与交流的平台.这一年七月,适逢中国物资储运南口会议召开,印制数万册的1990年第三期《储运科技》(储运工作会议专辑)成为当时储运员工的必备读物,这期杂志在业内的广为散发迅速扩大了《储运科技》在行业内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读者来信     
《中国储运》2008,(12):132-132
编辑完本期稿件付梓后已近岁末,此时,我们在想,进入2009年《中国储运》将有何变化,才能不辜负广大读者的厚望?为此,本刊编辑部多次开会商讨明年办刊的思路。2009年恰逢《中国储运》办刊二十年,一月份出版的第一期杂志正值第一百期;对于一本物流人的刊物来说,二十年和一百期见证了我国物流业发展,记述了物流人酸甜苦辣,这也正如日前与读者的恳谈会上,一位读者所说的那样:《中国储运》“二十年岁月如歌,一百期见证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孙昊 《中国储运》2014,(4):76-77
中国储运:首先请您向我们《中国储运》杂志的读者介绍一下贵公司的经营范围和主要产品,并谈谈企业建设自动化物流系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新年伊始,有读者发问:在林林总总的物流期刊中,《中国储运》十几年来靠什么办出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汶川大地震后,总编室召开了几次紧急会议,除了要求杂志社全体员工于关键时刻奉献爱心、踊跃捐款外,还特别提出要求,《中国储运》杂志作为物流领域的主流媒体,对这场大灾难,要给予足够的关注:要关注灾区人民,关注灾区的物流企业,关注在这次抗震救灾行动中物流企业可歌可泣的事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储运》2006,(4):84-87
2006年10月10日,2006亚洲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2006亚洲国际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展览会、2006亚洲国际电力、电工及能源技术与设备展览会、2006亚洲国际工厂自动化技术与设备展览会、2006亚洲国际过程自动化技术与设备展览会及2006中国国际金属加工工业展览会将同时、同地举办。届时将汇集2300多家国内外优秀展商和80000多名高质量专业观众。作为本届展会的特别支持媒体,《中国储运》杂志与汉诺威展览会(中国)有限公司密切合作,联合推出精彩版展前预览,对部分参展企业及展品进行推介。本期推出第一部分,下期将连续刊载。展会期间,《中国储运》将在第一时间,以权威的视角、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对会议情况、参展企业和新产品、新技术进行全面的追踪报道。《中国储运》与海内外嘉宾共同见证中国乃至国际制造业的辉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储运》2011,(7):109-109
《中国储运》曾由原国家物资部主管,创刊于199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l2-1204/F,邮发代号6-151。国际16开铜版彩印,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l005-0434,国外发行代号BMl821。《中国储运》学术栏目强调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及时传播物流发展理念,关注物流实践热点,旨在为物流从业者、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教学人员提供一个交流经验、获取信息、展现成果的有效平台。多年来,《中国储运》学术栏目秉持热忱服务的宗旨,努力为广大作者排忧解难,颇获业界口碑。  相似文献   

15.
新的一年来临之即,一则我们要回顾过去总结得失.再则也要对即将迎来的新的一年寄予新的希望。《中国储运》作为向一流期刊努力的物流杂志。只有站在焦点、热点的潮头,博采众家之长,提供专业、实用的内容,才能会当凌绝顶,将一切尽收眼底,做出最具力度、最有深度的报道与评述。  相似文献   

16.
林木 《中国储运》2013,(2):36-36
上期俺的拙文谈了路之痛、路之殇,同一期木子的文章也说了公路运输潜规则,其实,俺与木子的文章都是上一年11月份的稿件,因杂志是月刊,所以只能在一个月后刊发。俺觉得,在2012年年尾为物流业吼几声,指摘体制上的弊病,也不枉《中国储运》设此专栏为物流业呐喊的苦心?尽管《中国储运》是一份很有影响的物流主流媒体,但终究是行业经济类刊物,受众有限,俺们这几篇文章只能说是尽了人力。医治不了物流沉疴,倘若央视、人民日报等媒体发声,可能效果就会不同,毕竟它们是官方的喉舌,而后有关部门极有可能会出狠招治理。  相似文献   

17.
雨雁 《中国储运》2008,(7):37-41
汶川大地震后,总编室召开了几次紧急会议,除了要求杂志社全体员工于关键时刻奉献爱心、踊跃捐款外,还特别提出要求。《中国储运》杂志作为物流领域的主流媒体,对这场大灾难,要给予足够的关注:要关注灾区人民,关注灾区的物流企业。关注在这次抗震救灾行动中物流企业可歌可泣的事件。主编下达任务,编辑部、记者部雷厉风行,付诸行动。几天来编辑部电话不停。稿约不断。面对那一篇篇来自抗灾最前线的报道,本刊编辑汇编这一组文章时,却发现来稿中的每一段、每一行都让人难以割舍;每句话、每个字都足以让人真情涌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储运》2011,(7):109
《中国储运》曾由原国家物资部主管,创刊于199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 N12-1204/F,邮发代号6-151。国际16开铜版彩印,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5-0434,国外发行代号BM1821。《中国储运》学术栏目强调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及时传播物流发展理念,关注物流实践热点,旨在为物流从业者、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教学人员提供一个交流经验、获取信息、展现成果的有效平台。多年来,《中国储运》学术栏目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信     
《中国储运》2008,(7):132-132
时光倏忽半载已过,回首这个多事之春,我们历经雪灾和地震,全国物流界在灾害面前众志成城,表现出物流人高度的责任感和诚挚的爱心。本期刊发本刊驻成都记者的抗震救灾前线专访,以及中国外运、安得物流等企业抗震救灾的行动,期望读者关注。《中国储运》已然收获了七期杂志,墨香伴随编辑、记者的辛苦,呈送给读者的是我们对中国物流业的挚爱。物流业的发展牵动《中国储运》每一位工作人员,报道物流人所关注的事情,反映物流业内亟需解决的问题,探讨物流业前行的方向,是我们引以为荣的使命。面对已出版七期的杂志,我们衷心感谢那些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企业家和专家学者,是他们对中国物流的深刻认识和行动,才使《中国储运》一些栏目深为读者喜爱。展望今后,提高办刊质量仍是我们工作的主题,巩固优势栏目成绩,提高其它栏目质量,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携手读者群策群力办好这份物流人的刊物。  相似文献   

20.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就是眼前的“天保冈谷”……与天保冈谷可以说是老“交情”了。2004年《中国储运》杂志就以《走近“天保冈谷”》为题,将刚刚建成的天保冈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介绍给了读者。两年时间倏忽而过。这个拥有最先进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第三方物流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