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新疆农民住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有所居"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本文利用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和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全面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农村住房建设现状及呈现出的特点,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住房改造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新疆农村居民住房改建进程、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以期为新疆自治区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一直致力于城乡居民住房建设,城乡居民住房水平显著提高,居住条件明显改善。2011年新疆实施的民生建设工程将对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居民住房差距,提高城乡居民住房总体水平发挥积极作用。本文着重分析新疆城乡居民住房特别是低收入群体住房基本现状及特点,以及城乡住房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并以此提出加快新疆城乡住房建设步伐,特别是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疆保障性住房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对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意义重大。会议强调指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住有所居是民生的基本要求,要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建设和各类棚户区改造"。本文通过搜集大量资料,在回顾住房保障制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疆2007年以来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以及贯彻落实保障性住房政策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了加快新疆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郭松海  彭留英 《山东经济》2011,27(1):137-142
随着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提出,山东省农村地区新一轮住房建设热潮逐渐展开。本文科学描述了山东省农村建房热潮的变动态势,探讨了此次建房热潮启动的深层次原因及当前所面临的问题,研究结果认为,在农村集中住房建设中,要以农民为利益实现的主体,要多渠道筹措建房资金、科学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逐步推进农村住房产业化。本文还进一步提出了山东省农村实现住房建设持续、稳步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农村住房消费、农村住房制度、农村住房规范布局是当前我国农村住房问题研究主要方向。当前,农民住房独立于公共政策体系,存在自建自管自用自灭局面。需要以支持农村住房建设为切入点,以农村住房确权为抓手,加强农村住房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正>农村住房集中建设工作,从去年以来的情况看,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行动迅速、措施有力、工作扎实,农村住房集中建设取得了成效。一是推进力度大。去年全市累计开工改造建设农村住房5.3万户,完成3.89万户,实施农村住房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不断改善农村住房条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虽然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在不断完善,但是相比之下,农村住房保障和福利制度尚处于起点阶段。美国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农村住房扶助政策已不断得到完善。本文通过介绍美国的农村住房扶助政策,并从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中国农村住房保障体系的建立提出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8.
江北区农村住房集中建设改造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住房是农民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加快农村住房的集中建设改造,不仅是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内在要求,也是扩内需保增长,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大举措。为了加快全区农村住房集中建设改造。近期笔者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9.
新疆是我国西北部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区,居民多为少数民族.当前,新疆正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可以更好地促进新疆地区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本状况及转移特点,得出制约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住房保障现状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丹  汪彩云 《乡镇经济》2009,25(12):37-40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住房条件较差,农民安身之所难以得到保障;而现有的农村住房制度又存在诸多弊端,农村住房保障体系也尚未有效建立。虽然城市住房保障体系已经逐步完善,但农村住房与城市住房存在显著不同,农村住房保障应该从保持农村特色、体现民风民俗、方便生产生活等方面入手。文章旨在通过对我国农村居民住房现状和我国现行农村住房制度的分析,对我国农村住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政府调控、住房需求结构与住房价格:一个动态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建 《南方经济》2009,(2):13-20
垄断土地所有权的政府如果具有短期政绩目标函数,他们对土地的控制会使房地产预期价格具有不断上涨的下鞅性,这会提高住房的投机性需求。本文建立了一个住房价格动态模型,在住房价格服从下鞅性的条件下分析住房价格和住房需求结构的动态,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初始点都会收敛到稳态均衡点,有些初始点会沿着一个稳定的需求结构不断推动价格上涨。对于这些初始点,政府的调控政策至关重要。我们在相位图中分析了政府各种调控政策对住房需求结构和房地产价格变动路径的影响,发现在所有的调控措施中,最有效的调控政策是通过改进土地产权制度来改变投机需求者的预期,减少住房投机需求,使价格收敛到一个较低的稳态水平上。  相似文献   

12.
王留彦 《改革与战略》2011,27(10):41-44
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限制了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出本集体经济组织,但是根据继承法,宅基地上所建的房屋作为法律保护的私有财产是可以继承的,由此导致了房屋所有权与宅基地使用权的冲突与矛盾。同时,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又使我们不能放开宅基地使用权,使其自由进入流通领域。妥善的解决之道是应平衡房屋继承人继承房屋所有权的利益和集体组织对宅基地所有权的利益。“宅基地换房”模式是一个有益的探索,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种冲突。  相似文献   

13.
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施工过程对于建筑材料的使用要求不断提升,混凝土作为建筑物的主要材料越来越受到施工单位的重视,人们更加关注于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而结构安全、工程造价对于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联系。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房屋混凝土施工中出现裂缝的原因,并对解决裂缝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用地的非农转让限制始终在此消彼长的平衡中艰难前进。现实中的农用地转用途径包括城市建设占用、农村产业化与工业化占用、小产权房和宅基地流转占用以及粗放利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教育的保护手段没有达到预想的保护目标,有效的农用地保护途径是通过加强农业基础与应用技术转化、农业衍生产品研究、农业投资等,促使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收益比以及农用地与建设用地价格比落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使农用地保护变成市场主体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15.
林周辉 《改革与开放》2011,(12):145-145
房屋建筑的实践表明,住宅产生裂缝的原因和类型很多,本文针对产生裂缝的原因和类型进行了分析,关提出了尽可能地在材料、施工过程、设计初期对裂缝问题进行有效控制的相应对策,相信这次研究会对完善房屋建设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货币政策背景下房价的变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庆铭 《特区经济》2011,(10):286-287
本文在货币政策传导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实证分析了房价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分析可知,房价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房价渠道的传导效率整体而言比较高,由此而知货币政策和房价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王冬辉  郭祖军 《特区经济》2006,(12):354-355
结合住宅房地产市场的特征,借鉴已有的关于Hedonic模型的理论方法和研究经验,对深圳普运商品住宅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构建了可供实际应用的Hedonic价格模型,揭示了深圳市场上住宅的各物理属性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8.
喻磊  张智凡 《特区经济》2009,(11):238-240
农村宅基地是中国社会保障机制在农村中的具体体现,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是有效维系亿万农民基本生存权利的重要制度。从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出发,通过对目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解决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机制,使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得到合理的利用,以期对中国的城镇化道路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ovides the first estimates of housing price movements for Beijing in late pre-modern China. We hand-collect from archival sources transaction prices and other house attribute information from the 498 surviving house sale contracts for Beijing during the first two centuries of the Qing Dynasty (1644–1840), a long period without major wars, political turmoil, or significant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the Chinese capital. We use hedonic methods to construct a real estate price index for Beijing for the period.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explains a major proportion of the variance of housing prices. We find that house prices grew steadily for the first half-century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declined afterwards in both nominal and real terms through the late eighteenth century. Nominal prices grew starting in the late eighteenth century and declined from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through 1840. But these price changes occurred with contemporaneous price changes in basic measures of the cost of living: there was little change in real terms to the end of our period.  相似文献   

20.
物业税对抑制房价上涨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莉  张超 《新疆财经》2010,(3):54-57
近年来,房价过快上涨已经成为民生的最大难题,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与房地产密切相关的物业税被认为应在楼市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本文认为,在现行财税体制下,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利益格局难以打破,以及旺盛需求的推动,物业税难以有效抑制房价上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