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80年代初,中国开始进行生态农业建设的研究和试验。到目前全国各地出现了一大批各种各样的生态农业建设类型为了体现对生态农业分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该文对其进行分级分类。从高级分类单元到低级分类单元。分为生态农业建设区域类型,生态农业系统结类型生态农业开发模式类型和生态农业物种组合类型四级。  相似文献   

2.
生态农业是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培育、利用资源融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近几年来,按照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路,镇江市的种植业开始由以粮为主向粮经饲结合、高效种植转变,粮经比例达到63:37。养殖业发展势头看好,畜牧业、水产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按照市有区域、县有主导、乡有特色、村有专业、户有所长的要求,发挥镇江市丘陵资源和沿江圩区资源丰富的特点,初步形成了丘陵地区、沿江平原圩区和城市郊区三大特色生态农业带。  相似文献   

3.
4.
5.
6.
京山县位于湖北中部,地处鄂北岗地向江汉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全县版图面积324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87万亩,水面21万亩,山林面积228万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京山县农村第一步改革成果显著,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从1985年开始,全县农村经济又出现了新的徘徊,农业持续发展的势头明显减弱;生态环境潜伏危机,农业发展后劲不足。把建设生态农业作为主攻方向,是京山县在探索农业出路的过程中作出的科学而慎重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以及我国从“温饱”型社会向“小康”型社会的转轨 ,人们对农产品和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尤其是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的要求 ,因此发展生态农业刻不容缓。一、绿色产品与生态农业的关系“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对生长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农产品 ,在生产和加工中按照严格标准进行监督和管理生产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食品”的生产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如生长区内没有工业企业的直接污染 ,区域内的大气、土壤、灌溉用水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要求等。其次 ,要防止农…  相似文献   

8.
石家庄市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生态农业建设方面还存在发展不平衡、支撑体系不够完善、技术模式推广力度不够等不足,因此需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石家庄市生态农业建设的政策法规、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的国家财政投入、强化生态农业技术的科学研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青岛市生态农业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青岛市生态农业的基本概况,指出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农民务农积极性下降、农业面源污染加剧、农业生态旅游管理混乱等为制约青岛市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确定"四位一体"模式、观光农业模式、绿色渔业模式、农业生态园区模式、龙头企业带动模式等为青岛市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模式及重点领域,并对今后青岛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试论清代农业的成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闵宗殿 《中国农史》2005,24(1):60-66
本文从土地生产率、粮食亩产量、新生产部门、生态农业、农学著作及养活的人口等方面论述了清代的农学成就,并指出其在中外农业发展史上的地位。.同时,对于清代农具和劳动生产率不高的原因,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温春来 《中国农史》2004,23(4):81-87
清初以前的黔西北是一个汉人稀少的多民族杂居地区,以畜牧业、原始农业为主要生产部门。本文探讨该地区精耕细作农业兴起的历史过程,并将这一过程与中央王朝对西南地区的开拓以及移民运动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3.
传统农业时代广东地区山区和平原分别以获取灰粪和泥肥作为主要肥源.山区制作灰粪的方法有烧畲作灰、樵采制灰、采集草皮泥制作厩肥等,却是山区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的一个原因.珠三角平原则以潮灌和上泥获得珠江河道上沉积的泥肥,是维护当地水环境的生态技术措施.而过度依赖天然肥源都限制了多熟种植的发展和造成了地力的下降,造成粮食产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14.
明清以来山西水力加工业的兴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俊峰 《中国农史》2005,24(4):116-124
尽管明清以来山西水资源状况与历史时期已无法相提并论,但其境内主要河川及泉水灌区的水利型经济却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发展,水力加工业尤其水磨非常普遍,数量惊人,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明清以来山西水资源环境的变化固然对水力加工业的存在和发展产生了影响,但远未达到完全衰退的地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电动机械的广泛应用以及水库建设、挖煤采矿、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河、泉干涸等原因才使得传统农业社会中这一重要动力机械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明清时期农书总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达 《中国农史》2001,20(1):13-13,F003
前 言我国一向以农立国,农业文化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亿万勤劳智慧的先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并经有关人士以文、图形式记录、整理、总结而成为农书被保留下来。她面广量大,涉及到土壤耕作、作物栽培、农田水利、畜牧兽医、经营管理、农学理论、农家生活等各个方面,是唯一反映出传统农业历史特点的古典文献;是祖国农学遗产精华的主要组成;是传统农业科技交流和传播的有效手段;也是反映和研究古代农业发生发展及其成败的可靠凭藉,在史学、农学、生物学……上占有重要地位,受到中外有关学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6.
明清至土改时期,苏州、松江、太仓地区稻田区耕牛一直广泛存在;棉区以吴淞口为界,形成两个完全不同的区域:沿江一带耕牛甚少被使用,沿海一带则被广泛使用。太平天国战争之前和之后,耕牛数量的上述地理分布状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造成这种时空分布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地理环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晋汾河流域灌区用水户参与式管理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灌区管理机构的组成、管理人员的选拔,渠道的开挖、维修,用水管理,资金的筹集与使用,奖惩制度等内容。通过对这些制度的研究,可以看出,要完善灌区用水户参与式管理工作,必须因地制宜地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制度的宣传力度,精简机构、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及加强财务公开,加强民主参与监督。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现代大森工建设取得的成效和现代大森工新森工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提出了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加快森工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转型;加快森工城镇化步伐,打造森林生态城镇品牌;大力繁荣森工生态文化,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需求;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提高林区公共服务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的内部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瑞 《中国农史》2007,26(1):86-99
明清时期,由于人地矛盾加剧、自然灾害频发、战争摧残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徽州宗族部分族人生存状况趋于恶化并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之中。族人的贫困处境引发了秩序动荡、伤风败俗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为了有效维持族人的基本生存及宗族社会秩序的稳定,徽州宗族非常重视救济贫困族人,并通过设置义田、义仓、学田、义屋、义冢等途径积极开展内部救济,以帮助弱势族众战胜困难、渡过难关,实现了宗族社会正常的持续的惯性发展。许多徽州宗族在实施族内救济时,通过增设各类禁止性与惩罚性的附加条件或条款以约束、控制族人。  相似文献   

20.
壮族森林生态文化通过几千年的积淀,蕴含着许多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理性思考。因此,在利用壮民族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发展当地旅游业时,首先,应心诚对自然的崇拜与敬畏规范旅游活动中各方的行为;其次,要力求保全原生态景观面貌与内涵架构旅游景区与景点;第三,要尽力维护淳朴的人文文化建设旅游和谐社区;第四,要充分利用禁忌习俗中的积极因素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最后,应融合现代生态文化元素创造新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