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蓝欣  孟浩 《河北金融》2021,(8):39-42
支付是商品和服务交易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银行支付机构提供的支付服务具有连接民生、服务大众的特性,市场参与者活跃度强,垄断趋势日益显现.当前,我国非银行支付服务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其"支付不能"的信用风险特征导致风险事件时有发生,非银行支付服务监管应确立功能监管理念,以监管对象同类产品的业务实质为依据,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3.
4.
近年来,金融科技赋能支付服务提质增效,驱动非银行支付机构不断创新支付业务模式、业务流程和支付产品,实现变革式发展,而有效识别和控制非银行支付服务风险的难度也随之增加。如何趋利避害,更好地催化金融科技在非银行支付服务领域的应用,是当前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管面临的关键挑战。文章总结在金融科技驱动下支付行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非银行支付机构创新发展的主要特征和风险特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建立了非银行支付机构准入管理工作机制,有效推动了支付服务市场规范、健康发展.本文从山西省监管实践出发,梳理了准入监管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及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非银行支付机构业务发展迅速,而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监管刚刚建立,监管法规、制度和模式都处于摸索阶段。因此,为增强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监管效力,防范非银行支付业务风险,借鉴国际经验和监管模式,研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非银行支付业务监管体系,是尽快完善我国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这一时代发展进程中,非银行支付机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致力于新兴支付产业,并快速发展,逐渐成为我国零售支付领域的主力军。同时,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少数非银行支付机构,以其强大的资金、技术和用户优势,锁定我国零售支付市场交易地位,形成垄断发展趋势。垄断引起了不正当竞争,扰乱了支付市场秩序,因此,银行机构应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加大创新力度,破解垄断格局,以维护支付市场的正常秩序。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开启了客户备付金的互联网支付时代.然而,非银行支付机构占用甚至滥用客户备付金的行为,既侵害了消费者和商家的合法权益,也威胁着国家金融秩序的稳定.为了及时有效地监管备付金,人民银行相继采取了集中存管和网联清算模式,总体上遏制了备付金滥用的风险.然而,高效谦抑的金融监管手段要求完善的金融私法以及金融私法与金融公法的有效衔接;而目前,由于客户备付金的法律权属不明、备付息分配制度缺失、监管立法层级较低、备付金滥用的法律责任缺位等问题,导致客户备付金的监管仍存潜在问题.此外,网联掌握了客户线上交易的大数据,如何促进该数据正向有序流动,也是现行监管所面临的新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相关建议:(1)从法律性质上,客户备付金应当定性为信托财产,消费者与非银行支付机构之间的法律关系应当定性为信托关系.(2)加快完善上位法的立法规定,综合评估滥用客户备付息的法律后果,建立客户备付息分配制度,形成信托法-银行法-刑法三法合一的法律监管体系.(3)通过社会化和场景化控制,为个人消费数据的流动提供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9.
随着第三方支付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非银行支付机构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支付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部分支付机构因创新力不足和市场份额较低,导致长期经营亏损,第三方支付服务市场将面临兼并、重组的浪潮。同时,随着监管政策趋严,监管机构将注销存在重大风险隐患或严重违规行为的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要求支付机构退出第三方支付服务市场。因此,研究建立支付机构市场退出机制有着重大的意义,不仅是完善我国支付机构监管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保护消费者利益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客观要求。本文将从退出边界、方式、现状、问题等方面对支付机构市场退出机制进行研究,并提出构建我国支付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相比国际外汇市场,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外汇市场程度较低,这与外汇市场长期以来坚持实需交易原则有关,可考虑从适度放开自营交易、丰富产品等方面拓宽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外汇市场。  相似文献   

12.
A two-stage procedure is employed to evaluate non-bank financial institution cost efficiency. In the first stag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is used to calculate technical, allocative and cost efficiency indices using a sample of 200 Australian credit un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typical credit union's costs in 1997 were 30 per cent above what could be considered efficient on the basis of observed best practice. The major source of overall cost inefficiency would appear to be allocative inefficiency, rather than technical inefficiency. The second stage uses limited dependent variable regression techniques to relate credit union efficiency scores to financial statement inform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mmercial lending activities, expenditures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rketing and promotion, the proportion of non-interest income, and association membership ar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level of cost efficiency. The results are found to be invariant to alternative model specifications where input prices are first assumed to be different for each credit union and then assumed to be identical across the sample.  相似文献   

13.
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sector (AFS) is highly concentrated and interconnected. Besides, Australian banks' lending portfolios are dominated by residential mortgage loans, and 70% of insurance companies' revenues arise from non-policyholder sources. The AFS also performed relatively well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GFC). Given these distinctive features,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systemic risk contribution of Australian banks, insurance companies, and other financial services providers. We use a flexible copula-based delta conditional value-at-risk (ΔCoVaR) method across different frequencies. Further, we study the systemic risk determinants in a panel setting. We find that the major Australian banks are systemically more important than all oth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ystemic risk is typically higher after the GFC than in the pre-crisis period, despite the introduction of more stringent capital requirements. In addition, the short-term ΔCoVaR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medium- and long-term ΔCoVaRs. Finally, institution-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and market-wide variables explain the cross-sectional and time-series variation in systemic risk, and their explanatory power varies across frequencies.  相似文献   

14.
国际小额信贷机构评级始于1996年,距今已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并广泛应用于投资评价、监管等方面。近年,国际小额信贷机构评级发展加快,有20余个评级机构活跃在市场上,2010年共发布396份评级报告。但是,小额信贷机构评级发展时间短,市场需求不足、评级方法不成熟等因素将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是指小额金融机构的营业收入足以覆盖全部成本,从而能够实现财务上的自足.在国际小额金融实践中,可持续性逐渐成为衡量小额金融机构发展成败的重要标准.本文从国际小额金融机构发展现状入手,对国际小额金融机构的财务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初步列举出了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图为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试点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国家利益的非均衡金融监管国际合作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供求理论和模型分析金融监管国际合作供求非均衡现状,可以发现,在开放程度、经济体制、金融结构方面的差异是造成金融监管国际合作非均衡的主要原因。据此,应基于国家利益建立分层次的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加强国家之间的沟通机制;统一会计准则,加强信息披露合作,推动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全流通背景和上市公司集中的股权结构特征,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决策机制,结果表明在股权流通的背景下,通过可转债方式融资并成功转股,需要上市公司具有较高的盈利前景,否则融资后会降低控制性股东的融资收益,这一条件使得可转债融资方式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但可转债灵活的条款设计和转股前较低的资金使用成本受到了一些暂时难以进行增发融资的上市公司青睐——可以通过缩短初始转股期、降低初始转股价、放松向下修正转股价条款、严格赎回条款与回售条件等手段,提高可转债转股的可能性,从而间接地实现股权融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制度创新与公司效率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以2005年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中的上市公司为例,通过样本的选择,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计算企业效率值,运用单因素分析法和两配对样本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对效率值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来探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实施循环经济后,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技术效率呈现上升的趋势,且其效率值显著的高于实施前的效率,实施循环经济确实有助于企业技术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经验来看,货币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有着根本的影响.本文运用结构化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模型),考察了货币政策调控对房地产公司业绩的影响,并进行了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实证结果显示:货币政策冲击在短期内对房地产公司的业绩具有正向影响,且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冲击效应要强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以广义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为核心的货币政策变量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存在滞后效应.因此,有效控制房地产公司的财务杠杆比率,促使其实行稳健型的财务策略,将有助于企业在常态化的宏观调控中保持稳定的收益预期.  相似文献   

20.
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是信用管理和信用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手段。目前,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采集机制、深刻剖析我国非银行信用信息运行状况,成为新形势下开展金融信用制度创新,使其更好服务于金融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