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中国科技投资》2002,(11):46-50
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材料被誉为当今世界引领经济时代的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在国家计委专项的支持下,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专项的助推,使具有资源优势和技术的新材料产业化取得了重大成就;大部分材料研究及应用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部分新材料的应用跨入国际先进行列;新材料的应用明显加大了对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并为国家建设需要提  相似文献   

2.
为帮助地方和企业发展,促进资本与产业快速融合,《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联合北京视联动力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融信商会,于2013年1月12日共同主办2012中国科技投资年会取得圆满成功.中国信息协会会长卢时彻、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韩文秀、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出席了会议并讲话.同时,邀请了国家有关部委领导、专家学者、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本次会议主题为资本与项目对接,并分为主会场和分论坛两部分.主会场主要听取国家部委领导对资本与产业项目对接的意见和建议;探究创业资本与产业和建设项目对接的发展模式.会上融信商会会长王金忠做了演讲.北京视联动力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春晖在分论坛上汇报了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信息资源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发展信息产业的核心内容,是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2002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2002年,世界经济缓慢增长,全球信息产业走势低迷,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面对不利的国际环境,各有关方面全面贯彻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部署,大力推进高技术产业化,培育新兴产业,加快运用高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步伐,促进信息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在世纪转折之际,受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全球信息产业在蓬勃发展后,经历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目前正处于复苏时期。国际IT产业下滑,使产业的国际竞争加剧,也使中国信息产业结构性矛盾愈显突出。可嘉的是,在不景气的大环境面前,中国信息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全力开拓市场和开发新产品,保持了稳步快速发展的势头,成为便于经济中的一大亮点。但是,中国信息产业也面临其自身的严重缺陷,应该引起社会的重视和改进。  相似文献   

6.
我国创意产业金融体系构建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创意产业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资金短缺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韩国创意产业之所以得以快速发展,与其健全的投融资制度密不可分。我国应从政府资金扶持、产业基金设立、银行信贷制度创新、民间资本引入、资本市场支持等方面构建创意产业金融体系。此外,为促使我国创意产业金融体系有效运行,还应建立相应的信用机制、约束激励机制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产业融合为产业成长和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并成为引领现代产业转型发展的新趋势.在服务业成长的不同阶段,产业融合的贡献整体上保持了较高水平,并且超越劳动力和资本的贡献,充分说明产业融合推动了服务业成长,也体现出服务业成长对信息业的强烈依赖.产业融合的贡献在服务业成长过程中经历了由低到高的变化,且其贡献随着服务业不断成长出现小幅下降,这主要是产业发展的不均衡性和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滞后性引起的.应进一步加强落后地区信息技术投入,缩小产业融合的地区差距,强化信息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现代产业融合体系,注重技术创新和全产业链建设,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高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发展模式后的新型经济发展形态.在信息化高速推进的过程中,区域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区域整体的转型大方向,是未来区域规划发展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DOT(Digital)Orinted)Transformation)提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产业转型发展,根据...  相似文献   

9.
浙江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重要时期,怎样在这个重要时期实现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韩国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该文梳理了有关韩国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的经验及对我国启示的相关文献,分析了韩国产业发展的阶段,提出了促进浙江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的启示性结论。  相似文献   

10.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规格、数量和结构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改革的目标是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做到"产教对接、产教融合".政府层面要在统筹规划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制订产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学校层面要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根据产业布局及发展规划设置相关专业,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的有效性;产业层面要通过校企合作、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产业技能竞赛等手段引领高职院校与产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