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我国影子银行规模进行测算,并利用73家上市及非上市商业银行2013—201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影子银行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银行影子业务对商业银行全样本数据流动性创造的负向影响效果明显;随着银行影子业务规模的扩大,流动性创造能力下降的幅度增大;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受到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影子银行促进了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削弱了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综合来看,监管部门对不同类型银行的影子银行业务制定差异化监管政策时,要在风险可控范围内鼓励其开展影子业务,促进金融创新,同时对于规模较小的地方性商业银行而言,应严格控制其内部影子银行业务的规模,防范流动性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影子银行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我国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使得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被进一步压缩,一些商业银行纷纷通过业务创新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影子银行业务也得到不断发展。但是,这些影子银行业务将传统的表内资产转到表外,具有监管套利的性质,给影子银行的运行带来较大的潜在风险,同时也加大了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本文结合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对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监管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关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自由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影子银行近年来如雨后春笋版迅猛增长,一方面影子银行业务拓宽了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帮助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提升了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影子银行抢占了有限的金融市场,给商业银行造成经营压力,且通过交叉业务将自身风险传递给商业银行,降低商业银行整体盈利能力。本文在剖析影子银行运作机制的基础上,研究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结合影子银行的特点提出针对性建议措施,帮助商业银行更好的利用影子银行业务提升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影子银行以商业银行为中心,本质上是商业银行为进行监管套利主动发起或主导的类信贷业务.影子银行不仅使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之间的关联更加复杂,也增加了商业银行与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存在系统性风险隐患.本文使用2007-2020年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季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影子银行业务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少量适度的影子银行业务规模有助于增强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子银行业务规模超过一定阈值后才会降低银行体系稳定性.因此,本文认为应中性看待影子银行发展,维持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适度平衡,防范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死灰复燃,引导低风险影子银行资金流入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影子银行业务规模持续膨胀,在商业银行业务结构中的比例持续上升,但从微观视角对影子银行风险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尚有空白。本文采用全国125家中小商业银行2011年至2016年经营情况的面板数据,将同业投资纳入影子银行测算范围,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影子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子银行业务发展显著提高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影子银行业务的发展使得商业银行资产配置更多投向高风险资产,最终使得资产质量下滑、不良贷款增加,即影子银行主要通过信用风险传导机制影响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因此,应加强对影子银行业务和商业银行的监管,扎实整治金融乱象,约束商业银行的过度风险承担行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2007-2020年中国120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商业银行主动发起或主导的类信贷影子银行业务对自身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发现:(1)影子银行业务增大银行风险承担,表现在影子银行业务参与度越高,银行总体稳定性越低、资产收益率的波动性越大、银行流动性风险越大;(2)影子银行业务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呈现银行类型异质性,对于非五大国有银行增大银行风险承担,对于五大国有银行并未形成显著影响;(3)影子银行业务通过增加银行表内收益的波动性增大银行风险承担,开展影子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在严格资本和拨备监管下的被迫选择。因此,应对影子银行实施差异化监管,重点监管非国有银行主导的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继续积极稳妥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但也应允许适度有益的影子银行创新存在,以弥补正规金融体系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08~2017年我国30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从资金运用方的视角探究了影子银行业务发展对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始终高于利润效率,商业银行为成本控制所做的工作比利润创造更加有效;从全样本回归结果看,银行发展影子银行业务对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的提高都有促进作用,凭借对杠杆的灵活运用,同业资产等影子银行业务的扩张促使商业银行以较低成本创造了较高收益;从分类型回归结果看,影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显著促进了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成本效率的提高,但对城市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几乎无显著影响。影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对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利润效率的改进均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对比影子银行业务对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影响的差异,发现影子银行业务参与度更高的大型商业银行,其影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对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的正向作用也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利率市场化会促进我国影子银行业务的创新,从而使本身风险很大的影子银行体系面临更多新风险。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影子银行将面临更大的业务转型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及监管风险。建立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间的防火墙制度、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建立影子银行自身的市场风险应对机制、加大流动性管理和监管力度是对影子银行以上风险的有效防范。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2000—2014年间我国27家商业银行的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在当前金融体制下,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对于影子银行的监管,本文建议:一是建立独立的金融协调部门,弥补分业监管的监管套利;二是要建立防火墙制度,严防影子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的风险传染;三是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影子银行透明度.  相似文献   

10.
影子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监管力度相对薄弱的区域,其是否会影响银行系统性风险以及如何影响系统性风险是金融部门监管、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主要依据。本文选取2007~2017年的季度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分析了影子银行业务规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影子银行业务规模与银行系统性风险之间为非线性的U型关系,当影子银行业务规模较低时,会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而当影子银行业务规模超过一定水平后,将扩大银行系统性风险。最佳的影子银行业务规模为0.315万亿元至0.4万亿元之间。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合理引导影子银行业务方向和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68家非上市银行和16家上市银行2007-2017年的数据为样本,检验注册会计师审计在抑制商业银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风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探究高质量的审计对商业银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风险的具体影响.研究表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更高,更能有效抑制银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股权集中度较高和处于法律保护水平较低地区的银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更大,高质量的审计对其风险的抑制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12.
影子银行是在商业银行理财、民间金融等非传统银行业务的快速扩张.以及资产证券化等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的情况下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业界讨论的焦点之一.置于银行业改革与监管热点问题。由于影子银行定义模糊.易导致监管的缺失。加强对影子银行监管,尤为显得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特点及运行机制的分析,提出监管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对策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影子银行监管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006-2012年中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数据,从影子银行体系资金融出方的角度,分析了商业银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本文发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业绩好的银行、资产规模小的银行、贷款比率和存款比率高的银行以及位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高的省份的银行,其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业务规模更小,说明银行业绩压力以及外部金融发展水平是影响商业银行开展同业业务的重要因素。而且,商业银行从事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业务的规模越大,其潜在经营风险越高,具体表现为买入返售业务的低收益率降低了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但是这种负效应在存贷比比率高的银行并不显著,说明商业银行向影子银行体系融出资金的一个重要动机就是规避贷款能力受监管限制而对业绩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曹诚 《甘肃金融》2012,(10):32-33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民营资本投资政策的放宽和金融体系创新步伐的加快,以信托融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及小额信贷、融资性担保、典当融资为主的影子银行业务快速发展,社会经济领域从影子银行体系获得的流动性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不断上升,金融脱媒现象明显。针对当前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缺失和影子银行与金融体系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陆畅 《时代金融》2012,(3):94+105
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传统商业银行体系之外,从事与银行相类似的金融活动,但是却不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统称。影子银行在中国发展迅速。本文在介绍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影子银行业务对银行经营的影响以及影子银行的风险,并提出了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陆畅 《云南金融》2012,(1X):94-94
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传统商业银行体系之外,从事与银行相类似的金融活动,但是却不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统称。影子银行在中国发展迅速。本文在介绍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影子银行业务对银行经营的影响以及影子银行的风险,并提出了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7.
摘要:抑制影子银行扩张和金融“脱实向虚”,引导资金流向实体是我国金融监管的重要工作。选取2013-2022年42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利用中介效应模型,选取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作为中介变量,验证资管新规出台产生的政策效应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进而抑制其影子银行业务规模扩张。进一步研究发现,就商业银行类型而言,资管新规产生的政策效应对国有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抑制效果较为显著。对商业银行提出加强影子银行业务得监管以及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13年,银监会相继下发了8号、10号文,影子银行部分业务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监管.但是,它存在的高杠杆率、流动性风险、信用违约风险仍值得我们进一步加强监管和指引,才能促进金融业多元化健康发展.本文对我国影子银行业务的融资形式进行了风险分析,并针对影子银行体系缺乏的有效监管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背景出发,对私人银行的发展模式和策略进行了探讨.作者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造就了中国富人阶层的崛起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这为私人银行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条件.通过对瑞士和美国私人银行模式的比较,认为我国发展私人银行应更多地借鉴美国的发展经验.本文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健全相关法律政策和监管体系;培育高素质的符合私人银行业务需要的人才;推进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为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产品支持;根据我国的实际,定位客户市场;转变理念,创新组织架构;转变传统的营销服务理念;建立健全和完善个人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20.
批零结构失衡、零售银行业务发展严重滞后,是我国银行业存在的一个突出的结构性矛盾。目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零售利润占比在10%以下。与此相比,零售银行业务在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利润增长领域,各大银行利润总额的30%~70%来自零售业务,一些国际性大银行总收入中零售业务的份额甚至高达80%。零售银行业务发展严重滞后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加快零售银行业务发展,开展一场“零售银行业务革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