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经济金融化现象日益严重,宏观经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后更加复杂多变,货币政策的实体经济效应趋于弱化。基于此,本文从企业金融化视角,借助TVP-FAVAR模型研究中国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动态效应及其有效性。研究表明:企业金融化是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的重要传导机制,且具有时变效应;宽松货币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存在期限特征,企业金融化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和“投机套利动机”随期限而改变;企业金融化显著影响货币政策动态调控效果;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相比,新冠肺炎疫情下货币政策与企业金融化动态机制的宏观效应更为显著。本文主要创新在于从企业金融化的关键机制诠释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时变效应,为抑制过度企业金融化、防范金融风险提供参考借鉴,且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2014年OECD国际投入产出表结构嵌入全球贸易分析数据库GTAP10,通过对全球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进口品的来源及在国内的流向进行划分,实现与WWYZ模型的连接。在此基础上,将就业、消费、通关时间和投资等四个因素作为冲击变量,模拟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宏观经济和产业格局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宏观层面,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在长短期内差异显著,短期内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GDP和进出口总量明显下滑,在经历短暂反弹后,长期内全球经济将逐步回归到基准情景下的增长水平。产业层面,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服务业和农业产出在短期内降幅较大,长期则会逐渐恢复;制造业产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相对有限,但在长期内,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新冠肺炎疫情将促使中国加速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并逐步成为全球价值链供需的核心,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最后,本文就促进经济增长、转型升级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郭强  张明  肖尧 《经济学家》2021,(11):119-128
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随后的经济危机,继已经签署1.9万亿美元的救助计划之后,拜登政府提出美国就业计划,引起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本文在介绍拜登政府的财政刺激计划及其财政理念的基础之上,说明美国的货币政策如何配合财政扩张,分析美国大规模财政扩张面临的通货膨胀、债务的可持续性与基础设施投资难以落实等重要挑战,以及通过贸易渠道与金融渠道造成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4.
2012年,全球金融形势及市场呈现四大特点:一是欧债危机由重债小国蔓延至重债大国,主权债务问题仍是全球经济金融运行最大风险;二是"保增长"重归政策主基调,出现全球流动性过剩、信贷紧缩与美元短缺并存局面;三是全球资本流动不稳定性加剧,新兴经济体流动整体"由进转出";四是国际金融市场经历阶段性剧烈震荡,但风险敞口逐步收敛。展望2013年,美财政悬崖风险、主权债务融资风险,以及新兴经济体尾部风险会左右全球金融市场走势,国际金融格局可能出现主权债务货币化,全球短期资本与长期资本流动分化,以及全球金融市场"钝化"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5.
李若愚 《发展研究》2009,(12):22-27
2009年金融调控的主要任务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方面通过信贷政策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数量型工具满足保增长和扩内需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适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2010年金融调控面临的任务和形势更为复杂,不仅要解决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问题,还要预防潜在的通胀风险和金融风险、应对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形势的可能变数,货币政策要努力做到灵活、渐进、动态微调。  相似文献   

6.
毕静 《经济论坛》2022,(1):64-77
国际金融危机后,日本、欧元区、丹麦、瑞士、瑞典等发达经济体的央行政策利率相继打破"零利率下限",全面开启了"负利率时代".目前实施负利率政策的经济体总量已超全球经济的30%,"负利率"政策已逐步演变为全球货币政策操作的"新常态"之一.负利率政策目标可划分为两种类型.欧元区、日本与瑞典推行负利率政策是为了抵抗通缩,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而丹麦、瑞士则以压低本币汇价,维持汇率稳定为目标.负利率作为创新型的超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对传统货币金融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挑战,究竟是穷途末路还是绝处逢生,仍有待时间的检验与考量.文章首先从政策层面、银行层面及市场层面对负利率的涵义进行了详细阐述.然后分别介绍了日本、欧元区、丹麦、瑞士及瑞典五个国家负利率政策的实施背景及具体实践内容.最后对各国负利率政策的实践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检验负利率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由美国"次贷蝴蝶"扇起的国际金融风暴来势之猛、波及面之广、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之深超出各方预期.本文主要分析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传导机制,及对全球和中国经济的影响,总结这次危机的经验教训,提出中国应在贯彻"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标本兼治"基本思想的基础上,利用财政货币政策有效启动内需;公平分配,提高社会消费水平;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扩大内需;采取措施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郭楚 《广东经济》2015,(1):18-23
展望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将逐步回升,但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经济复苏将继续呈现差异性。美国、英国仍将保持较强的复苏态势,宽松货币政策开始向危机前的常态回归;欧元区内需不足的矛盾突出,财政整顿任务依然艰巨;日本制造业空心化、国债高企等问题对经济增长形成较大制约;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增长仍然快于发达经济体,一些新兴大国经济转型压力增大、金融风险上升,很难再回到以往的高速增长轨道。  相似文献   

9.
李恒兴 《时代经贸》2008,6(19):85-86
2008年世界跌宕起伏,出现了许多重大事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面金融危机。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宣告破产,标志着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成全面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领域。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陷入衰退。  相似文献   

10.
2020年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影响,我国有效控制了疫情传播,成为当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国际领先,GDP突破110万亿,比上年增长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