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支付服务体系中提供支付服务的银行机构与支付机构,在支付业务开展中二者各有优势,既存在竞争,又存在合作.本文在对我国支付服务市场基本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将二者的支付服务比较优势进行对比,得出了引导和促进银行机构与支付机构的协调发展、合作共赢,推动支付服务市场良性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自2010年《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出台以来,越来越多的支付机构取得了支付业务许可证,具备了从事支付业务的资格。支付机构进入支付服务市场,增加了服务主体和支付渠道,打破了银行专营支付服务的局面,成为现代支付体系中活跃的、颇具发展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支付机构和银行在支付服务方面既相互竞争,又合作共生,既有相似处,又有不同点。本文根据现有制度规定,立足支付机构市场定位,对支付机构和传统银行的支付服务进行比较,并对两者间竞争与合作的方式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实施《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明确了支付机构地位与发展方向,使支付机构“脱灰”登上支付服务舞台,与银行机构等支付服务提供者联袂为社会提供有关支付服务.到2014年目前,全国获牌支付机构已达269家,累计服务户数过10亿,全年业务规模达500亿笔,金额近50万亿元.支付机构作为社会支付服务的新生力量,在小额零售支付服务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湖南省贫困地区支付业务发展呈现非现金支付工具和方式广泛普及、支付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完善、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全面推广、新兴支付方式逐步开始使用、支付宣传和培训得到重点加强、启动农村支付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全面管理农村支付业务的现状,分析了当前贫困地区支付服务建设面临的困境,主要是支付环境建设的底子薄、外部基础弱、支付业务高运营成本与低收益矛盾突出、支付环境产品设计与农村实际支付需求存在脱节现象,提出了深入开展贫困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应该采取的措施:一是尽快实现贫困地区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全覆盖;二是助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三是服务扶贫“五个一批”,实现与金融精准扶贫无缝对接;四是强化支付风险宣传,营造和谐稳定的建设环境;五是尽快出台贫困地区支付环境建设财政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5.
农村支付服务是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是促进"三农"经济的有力保障,是发展普惠金融的关键领域。本文在分析当前农村支付服务薄弱环节的基础上,研究并提出了从推进农村支付综合服务平台、宣传与推广新型支付工具的应用、鼓励引导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加强农村支付数据的挖掘与利用等方面改进农村支付服务供给。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非金融支付机构发展快速,不断延伸和拓展着传统上以银行为主的支付结算服务,细分了市场,弥补了银行服务的不足,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在手机支付领域、线上与线下支付相结合等领域,非金融机构支付也出现了许多创新应用。但非金融支付机构面临的竞争加剧、管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衡水市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基本实现了阶段性工作目标,但与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支付服务差距,全面提升农村地区支付服务效率和质量,本文通过对衡水市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调查,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罗忠贵  罗琎 《海南金融》2010,(12):78-80
支付服务是金融机构提供的一项基础性服务,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的支付服务建设已经深入到农村地区。澄迈县作为海南省农村支付服务的示范县之一,其农村支付服务建设现状及主要矛盾值得关注。本文基于供需视角,首先简要对海南省澄迈县农村支付服务建设的现状进行总结,然后分析澄迈县农村支付服务建设中的主要矛盾,最后对澄迈县农村支付服务建设的路径选择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充分发挥示范县作用推动农村支付服务建设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加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是今后相当一段时期我国支付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总行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具体要求,近年来支付服务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与城市相比,与发达地区农村相比,四平辖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今后需要继续把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作为支付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明确重点,落实责任,扎实推进。本文从支付服务组织、支付系统、支付工具和支付监管等四个方面,结合四平市有关情况对农村支付体系建设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非金融支付机构发展快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传统意义上以银行为主的支付结算服务得以不断延伸和拓展,弥补了银行服务的不足。随着非金融支付机构竞争加剧,非金融支付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与非金融支付领域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不相匹配的矛盾日益显现,非金融支付领域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需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1.
邹洋 《北方金融》2023,(4):105-108
近年来,随着新型支付服务方式的兴起,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支付服务场景出现了多样化支付服务方式,这些新型的支付服务方式,有效促进了农村牧区资金流通,极大便利了农牧民支付、资金结算和记账等生活经营需求。本文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角度出发,探究新时代新背景下各类非现金支付服务方式体现出的新特点、优劣势,并尝试构建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支付服务体系,提出农村牧区支付服务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支付”是付款人向收款人转移可以接受的货币债权,“支付”的实现过程包括交易过程、清算过程和结算过程。“支付服务”是支付服务组织提供的转移可接受货币债权的服务。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和支付服务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支付服务流程得到了细分,出现了经营某一细项支付服务(例如清算服务)的专业化组织,这些专营化组织提供的细项服务也属于支付服务的范畴。  相似文献   

13.
伦敦奥运会刚刚落下帷幕,作为奥运会独家支付服务赞助商,Visa及其合作伙伴带来的Visa移动支付、非接触式支付、移动预付产品等支付手段和产品,为全球持卡人带来非同一般的跨境支付体验,而支付服务之外大规模的营销活动也印证了Visa的活力与精彩。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建设日益得到重视,农村金融机构支付结算服务手段与效率已明显得到改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但受多重因素制约,目前农村地区的支付结算仍在大量使用现金,非现金支付结算工作进展缓慢。改善农村支付结算服务环境,完善服务功能,畅通支付结算渠道,提高农村地区资金使用效益,是目前农村金融服务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发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支付牌照的陆续发放,标志着长期处于监管灰色地带的非金融支付机构网络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等业务进入规范发展的阳光地带。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实现支付结算服务“三农”,促进城乡支付服务一体化发展战略目标,总行部署在各地开展改善农村支付环境试点工作,由点到面推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经过一定时期的努力,农村金融机构支付结算服务手段与效率明显得到改善,不仅缩短了社会资金周转时间,也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然而,目前的农村支付结算工作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对多元化金融服务的迫切需要相比,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制约着农村地区支付环境的改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新兴经济体尤其是电子商务对支付服务需求的不断变化与升级,催生了大量支付机构的出现,并逐渐成为支付市场中活跃的、颇具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银行机构而言,支付机构与其在支付领域、支付产品、支付手段和支付渠道中既有趋同性,又有异质性,彼此间形成了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本文以电子支付为切入点,从电子商务的视角比较分析银行机构与支付机构在支付服务方面的同一性与差异性,尤其是探索二者差异性的表面特征与本质原因,对预测银行机构与支付机构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戴凯 《中国信用卡》2014,(11):63-66
随着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业务范围、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新型支付工具的推广,非金融支付机构已成为支付服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支付服务市场的稳定与安全。我国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许多问题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显现。如何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促进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健康有序发展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不断繁荣和发展,农村支付结算需求日益提高,但农村支付服务环境与城区相比相对落后,金融机构网点少,结算渠道单一,新型的支付结算方式较少.完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畅通农村支付结算渠道,推广新型支付结算工具,使广大农民享受方便快捷的支付结算服务,成为农村支付服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信用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金融服务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第三方支付机构逐步进入支付服务市场,在使客户获得更加快捷的支付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风险与隐患。随着中国人民银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出台,社会各方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运作、监管等问题越来越关注。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利用专家系统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信用风险评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