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IPO抑价现象一直以来就是中国以及西方金融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国外关于这方面的文献观点纷呈.在我国,上市公司抑价现象更加严重.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主要从发行人、承销商和投资者之间的非对称信息、新股发行定价的相关制度、市场主体的非理性行为等方面入手,对中外上市公司IPO抑价理论进行对比和评述.  相似文献   

2.
笔者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会计稳健性测量模型、IPO抑价测量模型,采用2005年~201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A股的539家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会计稳健性与股票的首次公开发行(IPO)抑价之间的关系,探讨信息不对称程度对会计稳健性与IPO抑价之间关系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与IPO抑价呈负相关关系;当信息不对称程度高时,会计稳健性和IPO抑价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中国A股市场IPO抑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O抑价是全球资本市场的普遍现象,是一级市场定价效率低下和二级市场交易不规范的具体表现。IPO抑价使得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同时也会产生众多金融风险。在中国IPO抑价率过高,普遍达到100%以上,超过了国外成熟市场和很多的新兴市场。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之后,再构建模型引入实证分析,对理论在国内的适用性进行研究进而探寻导致IPO抑价的原因。信息不对称是导致IPO抑价的主要原因,同时承销商声誉、公司信号、资本市场羊群效应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IPO抑价的经典理论并结合创业板自身实际情况,对A股新推出的创业板市场IPO抑价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影响我国创业板IPO抑价的因素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解释。在认识到非有效市场的投资者情绪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创业板IPO抑价有较好解释力的同时,也发现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市场的完善对降低创业板IPO抑价带来的有利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IPO抑价的经典理论并结合创业板自身实际情况,对A股新推出的创业板市场IPO抑价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影响我国创业板IPO抑价的因素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解释.在认识到非有效市场的投资者情绪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创业板IPO抑价有较好解释力的同时,也发现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市场的完善对降低创业板IPO抑价带来的有利效应.  相似文献   

6.
认购方式与IPO抑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Chowdhry与Sherman(1996)模型为基础,研究认购方式对IPO抑价的影响。2002年中国IPO认购方式从上网定价转变为向二级市场配售,两种方式之间的差异之一是投资者在认购股票时是否需要支付利息。在上网定价方式下,投资者认购股票期间的冻结资金利息为公司所有;在二级市场配售方式下,投资者认购股票不需要承担利息损失,Chowdhry与Sherman(1996)模型认为,二级市场配售的认购方式将显著降低IPO抑价率。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认购方式中隐含的利益分配是影响IPO抑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中国A股市场新股发行一直处于高抑价和低长期回报状态,出现了IPO初始报酬率高、上市首日换手率高和超募融资比例高等特征,造成了中国A股市场特有的"圈钱市"、"投机市"的怪象。中国A股市场的IPO高抑价现象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研究表明中国A股市场新股的抑价程度远远高于国外证券市场。针对IPO抑价现象在国外己经有很多成熟的理论,很有必要对这些理论在中国A股市场的适用性进行验证。基于非对称信息下对IPO抑价理论在中国A股市场的适用性进行实证检验,选取从1990年12月到2012年6月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的共2032只股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及显著性检验表明:胜利者诅咒理论、信息传递理论在中国A股市场显著适用,代理委托理论显著不适用,而承销商声誉理论适用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创业板IPO企业的财务审核应着重从内部控制、规范运行、财务真实性、公司治理等方面进行审核,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以确保申请企业能顺利通过创业板IPO审核,并达到上市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人工阅读招股书并打分的模式构建研发信息披露得分指标,并从一级市场定价效率与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抑价2个维度解释研发信息披露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对2012—2018年间459只创业板IPO新股样本进行研究,双边随机前沿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一级市场上股票发行定价明显偏高,研发信息披露提高了一级市场定价效率;而股票上市后,研发信息披露与IPO抑价率无显著关系,这显示了中国二级市场大部分投资者尚不具备能合理利用研发信息的专业知识,不能有效利用企业在招股书中披露的研发信息.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监管部门完善研发信息披露制度,培养理性投资者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董鹏  王晓露 《当代经济》2007,(10):24-25
文章从理论研究方面,利用三个模型来总结相关文献;在实证研究方面,着重从四个角度归纳了分析国内A股股票市场IPO抑价问题的有关文献,并简要介绍了IPO抑价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之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2006年6月—2010年3月的数据,基于格兰杰因果随机波动率模型GC-MSV,利用募集资金和冻结资金对我国新股发行对股市波动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定条件下,冻结资金量和募集资金量均构成股指序列变化的G ranger原因,但募集资金量对股指波动的影响相对而言较为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杨丹 《经济学家》2004,(2):108-116
本文试图用中国证券市场特殊制度安排解释A股超高的首日收益率。政府管制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上市公司“壳资源”价值,发行公司在一级市场通过寻租取得壳资源,在二级市场上变现,这是导致一、二级市场价差的基本原因。壳资源价值可以用稀缺指标、公司规模、中签率、蜜月期等代理变量体现出来,实践证据支持基于上述代理变量的壳资源假说。  相似文献   

13.
本较为全面地研究了创业板的IPO市场。风险企业IPO是风险资本退出的有效渠道,风险型企业中的“内部投资”-风险投资家,将在企业IPO煌时间决策,定价和股权结构等方面发挥特别作用;同时邓创业板市场的定价,承销机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股市价值投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价值投资的全面理解,需要在价值投资的经济学基础、稳健的市场表现、与其他投资理念的竞争关系等方面展开.目前中国的价值投资理念遭遇到基础薄弱、变现困难、异化炒作等困境.深化价值投资理念,要求加强以解决股权分置、加快蓝筹股上市、推进金融创新、稳步发展QFII制度、吸引更多投资性资金、完善监管等为代表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二元结构环境下的IPO定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传承我国国情和股票发行定价制度的历史、现状,基于相对估价法的基本原理,采用"变异系数法"分析企业特质,辅之以相关性的技术处理,构建了一个企业特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标准化加权评价法"加以评价后,创造性地通过"标准差倍数法"的技术处理将之纳入定价模型.然后分别立足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构建一步静态模型和两步静态模型,为检验模型的应用效果,本文提出了IPO定价的四个检验标准,并做了实证检验评估.最后结合新股循价制度改革和实践,对IPO定价问题做进一步的检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对于2004年的中国股市来说,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估值之争。 是的,假如高估派占了上风,那么1300点很可能是市场再次下跌的一个起点,千点 论就有可能真正再降临于市。而如果低估派的观点也即“中国标尺”为市场或管理层所 接受,那么目前的市场点位区域就应该是中国股市长期的大底,随着其后迎来的大规模  相似文献   

17.
股票内在投资价值理论与中国股市泡沫问题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股票内在投资价值理论是评估股票内在投资价值的依据。而只有准确评估了股票的内在投资价值,投资者和决策者才能正确认识股市泡沫问题。本文首先对股票内在投资价值理论做了综述,然后对目前最前沿的股票内在投资价值模型(基于帐面价值和剩余收益的F O模型)做了改进,使之更具有实用价值。接着利用改进后的F O模型,测算了中国股市目前的内在投资价值以及中国股市泡沫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计算表明,与2 0 0 1年6月份股市高峰期相比,2 0 0 4年底中国股市泡沫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都已大幅度下降。文章最后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于阳  李怀祖 《经济管理》2005,(22):68-74
金融理论界对规模溢价与价值溢价现象的困惑与争论由来已久,对上述现象的理论解释可以归纳为传统范式与行为范式。前者认为,溢价是对高风险的补偿,后者则认为,溢价源是对过度反应的纠正。为了弄清溢价形成的真正原因,本文对1993——2003年中国深沪A股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A股市场存在规模与价值溢价现象,但上述两种范式的解释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借鉴展望理论的参照依赖原理,提出相对盈利的概念,并对溢价现象予以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背景的特殊性 ,新股发行先后采用了多种方式 ,从而产生了多种的市场赢利模式。本文就最新的新股发行对二级市场进行市值配售方式进行了探讨 ,揭示了市场上“长庄”现象的内在原因 ,同时对证券市场未来的发展进行了一些预测  相似文献   

20.
《技术经济》2015,(8):107-115
构建了一个两期承销商收益模型,用相对行业市盈率反映市场条件,研究了不同声誉的承销商在不同市场条件下的IPO定价机制。以2005—2012年中国A股市场的IPO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声誉承销商为提高声誉对当期承销的IPO进行保守定价,低声誉承销商以最大化当期承销收入为目标对IPO进行激进定价。这种定价机制导致:相对于低声誉承销商,高声誉承销商承销的IPO有更高的首日收益和更好的长期市场表现;在高估值市场条件下,高声誉承销商承销IPO的首日收益与市场条件显著正相关,而IPO的长期市场表现与之显著负相关;在低估值市场条件下,低声誉承销商承销IPO的首日收益与市场条件显著正相关,高声誉承销商承销IPO的长期市场表现与之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