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进一步开放,计算机在银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银行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更好地控制计算机运行管理的风险成为专家、学者及管理者共同探讨的热点话题。本文根据本人的从业经验,对中国银行业计算机管理的风险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0~2008年10家中国上市银行数据,本文引入了Z指数衡量中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并对外资银行进入、外资参股与上市银行Z指数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外资银行进入与中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呈现U型的非线性关系,外资银行进入之初能够降低银行风险,当外资银行资产份额达到及超过1.94%的临界值后,导致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金融开放过程中我国金融风险与国际金融风险的相互影响入手,分析我国金融开放在经济金融发展的不同阶段对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金融业发展程度很低时,金融开放和经济增长会加剧风险,而在金融业高度发达时,资本市场开放表现出促进风险相互传染的通道功能,货币市场开放和经济增长表现出抑制国内风险功能,但这种风险抑制功能只在短期有效。因此,本文提出深化金融业开放过程中,我国要平衡好金融业开放、金融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和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几十年来,为了促进商品和金融服务贸易,各国银行通过在国外开设分行,办事处或者收购国外银行而实行国际化。同时金融自由化进一步促进了银行的国际化。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服务贸易总协议,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必须根据国民待遇原则允许外国银行准入外国或允许在本国设立外国独资银行或中外合资银行。  相似文献   

5.
贾欣 《财务与金融》2009,(5):1-5,11
文本文选取2001-2006年11家原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相关指标,并引入年份虚拟变量,通过建立logit回归模型,研究了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时对目标银行选择的影响因素,从而进一步分析其动机和性质。研究发现,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的动机有三个:首要是逐利性,其次是安全性,同时受到宏观政策刺激的影响。而外资投资动机的主观性、变动性和其所处的非控制地位使得这些因素无法肯定体现其”战略投资者”的性质。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本文针对中国银行业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期外资对中国银行业的投资热潮以及在WTO承诺下中国进一步开放银行业的未来前景表明,外资银行将在中国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借鉴其他国家的经历分析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的情况。虽然在其他大多数国家,外资进入是以直接收购或者取得控股权的形式,但外资在中国银行业至今只占很小的股份,管理方面的参与也非常有限。本文的结论是中国可以从进一步对外开放银行业中获得更多收益。国际经验显示:面对外资银行的更多参与和引发的更激烈竞争,东道国如果建立合适的激励机制和创造充分的机会,将从总体上带来重要收益。  相似文献   

7.
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成就与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金融》2006,(4):22-24
作为我国整体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银行业开放已走过了26个年头,在开放广度和深度上发生了质的变化,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束,机构设立、业务经营以及投资入股等各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实践证明,银行业对外开放促进了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促进了金融改革的深化和银行业整体发展。为更好地迎接银行业全而开放,为“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银监会系统地研究了下阶段的宏观形势,分析和完善了相应的监管对策与风险防范手段,以在巩固现有开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我国银行业开放水平,促进中外资银行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8.
2006年12月11日,中国金融市场对外资全面开放,银行业对外资金融机构的所有限制将取消。本文回顾了外资参股、并购我国银行业的历程,并就其带来的机遇和风险进行了初步探讨,最后对我国银行业应对外资挑战的措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创新科技开始兴起,政策的扶持、技术的创新为金融行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契机。2018年开始,开放银行的概念开始兴起,这意味着一种全新的银行业势态,促使银行回归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同时开放银行与"十三五"规划中"开放、共享"理念不谋而合,对推进普惠金融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在研究开放银行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对开放银行在国内外金融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探究,分析了开放银行技术在中国银行业中的应用场景问题与监管建议,期望为中国银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的效应分析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以来,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保险市场加速扩张,以保费收入年均超过50%的速度高速增长.在中国这样新兴加转轨市场中以及外资保险公司进入的溢出效应初步实现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外资保险在中国的经营状况和竞争策略,重新审视了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对中国保险业发展带来的积极效应和新问题,并提出了在开放经济的视角下对外资保险机构的进入与发展应该实施怎样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我国16家上市银行2006—2014年的数据,通过采用随机效应面板模型,得出影子银行和商业银行破产风险之间存在阈值效应,当影子银行规模超过33.7万亿元时,影子银行将会增加商业银行的破产风险。将破产风险细分为资产组合风险和杠杆风险,发现影子银行和银行资产组合风险之间同样存在阈值效应,而与杠杆风险之间存在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2.
防范危机、维系安全是中国银行业的一项长期任务。其他国家的银行危机及其处理方式,为分析中国银行业的安全问题树立了标杆。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安全性并不令人乐观,引入外资加快商业银行的现代化进程成为有效的举措,但这仅仅是银行业安全性问题的一个方面。深层次的问题还在于银行安全体系的构建,这是保障银行业安全运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拉美、中东欧国家开放银行业的具体实践,分析外资银行进入的正、反两方面效应,指出外资银行进入对不同东道国银行体系的影响与该国银行业的发达程度密切相关,主张发展中国家根据经济、金融发展的不同阶段,渐进开放银行业。在此基础上,将银行业渐进式开放分为三个阶段,阐述了三个阶段不同的开放目标和相配套的措施,并结合中国银行体系的发展现状,为我国银行业的进一步开放提供可行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拉美、中东欧国家开放银行业的具体实践,分析外资银行进入的正、反两方面效应,指出外资银行进入对不同东道国银行体系的影响与该国银行业的发达程度密切相关,主张发展中国家根据经济、金融发展的不同阶段,渐进开放银行业.在此基础上,将银行业渐进式开放分为三个阶段,阐述了三个阶段不同的开放目标和相配套的措施,并结合中国银行体系的发展现状,为我国银行业的进一步开放提供可行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银行业:改革两难与外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月12日,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经济系终身教授田国强博士在北京天则所第252次双周论坛发表演讲,指出中国银行业改革面临效益与整体风险、改革紧迫性和制度环境不完善两个两难,而外资对解决两个两难有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外资赶赴中国银行改革盛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2006年底中国的金融业将全面对外资开放.随着这一天的日益临近,观望良久的外资银行更加时不我待,开始纷纷大举进入。尤其是2005年9月份以来,建行、中行、工行等国有银行纷纷引入外资战略投资者,让这一趋势更加明朗起来。而下一步,中小银行,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和各种股份制银行将成为外资金融机构参股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7.
郭桂霞  彭艳 《金融研究》2016,429(3):42-58
本文使用多门槛面板回归模型,从国家和省际两个层面分析了资本账户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首先,资本账户开放对经济增长确实存在门槛效应,我国处在能够获得资本账户开放红利的区间。其次,资本账户开放的经济促进作用与对外开放程度之间呈现非单调的关系。最后,我国不同地区的资本账户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为了更好地享受资本账户开放红利,我国应进一步提高整体对外开放水平,对各地区来讲,有的应进一步提高人均收入水平,有的应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以降低外贸依存度。  相似文献   

18.
混业经营是银行业发展的潮流,我国银行业在迈向混业经营的过程中,面临着不小的风险,这就要求银行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人员素质,提高整个社会诚信意识,才能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商业银行微观层面的数字金融指数构造方法,以2011-2020年中国175家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整体风险承担显示出了显著的负向影响效应,但存在结构性差异;数字金融冲击下银行表内业务风险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而表外业务风险表现出了集聚的倾向,这一结果在考虑使用工具变量以及反事实检验之后依然稳健;其作用机制在于,数字金融的扩张压缩了商业银行表内业务的收入空间,增强了银行拓展表外业务的动机,进而导致表内业务风险存在向表外业务转移的迹象。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这一影响效应在非上市以及资本充足率更低的商业银行样本中表现的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20.
洪涛 《中国外资》2006,(6):6-11
2004年12月11日,中国零售业入世过渡期的结束,兑现中国零售市场全面向外资开放的承诺,零售领域实行全面开放,外资掀起了进入中国零售业的第二次浪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