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高豹 《时代金融》2013,(21):163
环境保护部和中国保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首次正式提出实施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体现出我国政府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以及我国解决环境问题的紧迫性。文章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市场中存在的市场失灵问题,作为任意责任保险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难以自动实施,需要以强制责任保险的形式来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相似文献   

2.
2013年,我国开始尝试通过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来解决前两次自愿性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中遇到的供需双向不足、市场难以自发形成的问题。但是,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推进进程,并不如想象中的那般顺利。实践表明,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支撑的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最终难逃“叫好不叫座”的命运。笔者认为,未来应构建由四个层次的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法律体系,借此打破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僵局。  相似文献   

3.
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旨在保护第三人利益与社会公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公共性、强制性等特征。但该保险自试点推行以来,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困境,无论是环境高风险企业亦或是保险公司对于推广该保险的积极性较低、动力不足。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法律制度不完善,高位阶法律法规缺失、合法性基础薄弱,具体规定模糊、缺乏细节指引。破解该问题的前提在于明确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法律正当性。从法理视角进行分析发现,一是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能够服务于公共利益、体现了法律与国家政策的价值观,具有目的正当性;二是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满足必要性原则和狭义比例原则,具有实质正当性。为进一步完善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建议完善和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立法支持;加强政府引导与监督,促使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市场化发展;完善环境侵权案件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司法环境。  相似文献   

4.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具有转移分散风险、风险监控、社会管理等功能,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窘境中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运营模式的基础上,发现“强制模式”有利于化解当前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的尴尬局面,促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快速推广。  相似文献   

5.
彭灵修  吴维娜 《时代金融》2014,(30):147+149
近年,我国环境污染事故频发,带来巨大损失,在此情形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亟待完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模式是自愿还是强制,也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议题。  相似文献   

6.
7.
2013年春节前后我国部分地区多次出现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北京的情况尤为严重。恰在此时,环境保护部和中国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建设再次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杨艳华 《时代金融》2011,(32):35-36
责任保险作为商业保险的一种,遵循的是"契约自由"的原则,是否投保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愿。而强制责任保险是国家以立法的形式要求特定单位或个人,不管意愿与否,都必须购买的责任保险。强制性受制于法定性,强制程度的强与弱取决于国家法律的具体规定,体现的是政府对于公共政策的立法考量,并且以牺牲"契约自由"原则为代价,因此,这项考量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能任其泛滥,必须与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中国保险》2013,(2):F0003-F0003
近日,环保部与中国保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在涉重金属企业和石油化工等高环境风险行业推进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