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信息技术的革新催生了数字金融,同时也加剧了个人金融信息危机。由于个人金融信息自身的多元复杂性、相关立法的碎片化、监管权分散等多方面原因,实践中我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存在信息泄漏面大、信息不对称加剧和传统保护模式失灵等诸多问题。在数字金融背景下,应遵循金融信息保护优位原则,从建立个人金融信息法律保护体系、加强行业监管和提升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等领域着力,实现个人金融信息的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金融的大背景下,梳理当前我国金融信息保护的法律监管现状,分析在金融信息保护领域存在的保护范围、义务主体、责任追究和破产解散情形下的移交保存等法律监管困难与问题,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对金融信息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目的是探究金融机构、第三方机构与金融消费者三方的策略选择,促进金融机构建立健全个人金融信息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和防护措施。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模型,运用逆推归纳法分析金融机构、第三方机构与金融消费者间在博弈回合中的策略选择和得益情况。结果显示,随着博弈回合的增加,三方的得益会不断递减;金融机构在收集及共享个人金融信息时强化信息保护,能促进三方共赢。为切实保障金融消费者信息安全,应完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的法律框架体系、深化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的监管科技应用、做好个人金融信息的安全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个人金融信息安全是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内容,但我国在个人信息特别是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方面,尚无专门的法律规定,相关保护工作也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银行法为切入点,对个人金融信息的法律保护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完善我国个人金融信息法律保护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金融标准已成为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个人金融信息安全标准的保护机制有公法规制与私法保护两条路线,通过个人金融信息安全标准与金融机构服务文本的文本契合度比对可以发现:个人金融信息安全标准在公法规制与私法保护两条路线之间,存在较大“保护盲区”。虽然金融标准对个人金融信息保护产生积极影响,但不应回避在包容审慎原则下“内生于市场”的金融标准与“外生于市场”的金融法律,在生成机理和治理逻辑的根本差异。个人金融信息安全标准的保护逻辑需要不应陷于单一的工具主义的管制思维,而需强化金融法律限定与引导个人金融信息安全标准生成的竞优环境,厘清金融标准生成的驱动方向,消除个人金融信息安全标准两种保护机制之间的保护盲区。  相似文献   

6.
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金融领域带来了更多机遇和挑战。金融科技虽然给金融行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但是各种风险也随之显现出来,特别是2013年以来,以互联网支付、P2P网络信贷、众筹融资、机构内部个人信息泄露等侵害消费者权益事件频发,使得消费者个人金融信息保护问题日益凸显,其中欠发达地区因为对新技术方面的认识欠缺和管理不到位等原因,成为金融科技风险的最大隐患点。针对这种状况,从维护国家金融稳定,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出发,呼伦贝尔市中心支行对呼伦贝尔市地区535家金融机构开展调查研究,并整理出本地区金融机构在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方面的存在问题,并结合国内外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方面成果,探索欠发达地区在金融科技不断发展背景下如何有效实现对个人金融信息保护。  相似文献   

7.
个人金融数据是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时积累的重要基础数据,涉及金融消费者个人隐私保护。在金融业信息化水平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个人金融信息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近期,笔者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部分金融机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从制度和操作层面加以完善。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现行制度体系不完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方面的  相似文献   

8.
本刊点评     
《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发布,聚焦个人金融信息安全2月13日,央行发布了金融行业标准《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两个方面规定了个人金融信息在收集、传输、存储、使用、删除、销毁等生命周期环节的安全防护要求,明确了金融支付机构在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方面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规范》还将个人金融信息按敏感程度从高到低分为C3、C2、C1共3个类别,这是央行第一次清晰、明确地对个人金融信息作出分类。  相似文献   

9.
随着金融发展的深化,金融行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明显。作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方面——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金融信息与金融隐私有着密切的关系,金融信息的范围决定了个人信息权利的界限。个人金融信息在金融体系中流动的方向塑造了不同的法律关系。当前我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立法尚不完善,个人信息权利受侵犯现象较为突出。域外发达国家关于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实践做法,提供了很多的经验和启示。构建我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体系,必须从完善立法、加强金融监管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本课题从金融科技的视角,审视当前个人金融信息保护问题的架构设计缺陷,构建了一套基于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框架,架构以个体授权为中心,以个人金融信息使用方为主体,应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建立一个数据使用需授权、可审计、可跟踪的个人金融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制。提供了一种通过技术手段保护隐私信息不被非法使用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技术框架实现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如何认识金融中介在不同融资体系的发展?这是把握当前金融机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所应该搞清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两种融资模式的渊源出发,对市场导向的融资体系和银行导向的融资体系中金融中介的作用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我国融资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2.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金融抑制是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因而,在著名学者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的金融深化论影响下,许多发展中国家选择了金融自由化的道路.但令人失望的是,除亚洲外的广大拉美和非洲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并未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为此,经济学家赫尔曼、穆尔多克、斯蒂格利茨提出了金融约束理论,认为政府选择性地干预金融部门有助于而不是阻碍了金融深化.目前国内也存在一些观点认为我国现阶段已具备了实行金融约束的条件,应该选择金融的约束战略.而本文在对金融约束理论及其政策主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金融约束在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可行性,逐步深入地推行渐进式的金融自由化战略乃是我国金融发展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13.
胡坚 《银行家》2004,(4):16-16
近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我国金融业改革和开放的步伐在不断加快,金融市场呈现出一片崭新的景象,各个金融机构纷纷出台内部机制改革和服务业务改进新举措。然而,在高歌猛进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即我国金融业的潜在风险有加大的趋势,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仍然在生成,个别金融机构倒闭和破产的事件时有发生,金融信用体制还有待建立和完善。总体上看,在金融业改革和开放的过程中保持我国金融稳定性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国际融资》2005,(5):19-25
为什么金融技术也是重要的生产力:金融技术命题的提出如果把金融市场的技术进步与整个金融史、整个经济发展的轨迹对照起来观察,可以发现,金融技术的进步对于人类福利的增进具有多么大的影响力。金融技术差距在造成全球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日趋显著:国际比较与趋势没有金融手段支持的国家里,人们不能把资金和各类资源调配到最能创造价值的领域来,也许更多人所能依靠的只有一双手,只能卖苦力,再就是只能依赖一些土地、自然资源。金融技术进步需要怎样的制度环境:现实的诊断从实际的运作角度看,与金融技术的进步直接相关的,是金融监管,可以说,没有一个好的金融监管,很难有好的金融技术的进步。中国金融技术滞后的负面影响远大于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历史与现实的反思中国是典型的间接融资型的金融结构,这种金融结构意味着,因为缺乏证券市场的有力支持和金融技术的滞后,银行体系在事实上被动地承担着经济波动的大部分风险。中国金融技术的进步从何处着手?通过保证财经类媒体信息的流通和新闻监督,让舆论监督有效,让媒体不受约束地充分曝光,这样,每个人都会自然地对自己的行为注意很多,腐败、不诚信等不恰当的行为就会少很多。  相似文献   

15.
金融监管中的激励冲突、金融企业家行为与金融脆弱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企业家是金融系统中最为活跃的能动因素,金融企业家利用系统中的非对称信息、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偏差进行的市场操控、过度创新是导致金融脆弱性的微观基础;金融监管制度设计中的激励冲突是扭曲金融企业家行为进而导致金融脆弱性的制度根源.基于这一框架,本文对美国次贷危机成因进行了重新认识,并从监管激励冲突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及其对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从本次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监管体系提出的新挑战出发,本文探讨了金融国际化与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关系,以及金融危机对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影响。未来,金融监管将日趋国际化,更加注重风险性监管和对创新业务的监管,重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同业自律机制,而统一监管将成为监管体系发展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应走综合监管、统一监管之路,以适应混业经营发展和金融创新的需要;要加强宏观金融审慎监管,保证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注重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不断完善与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相配套的其他制度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Innovation in financial markets, spurred to a significant extentby developments in finance theory and financial econometrics,has played a critical role in spurring economic growth. However,the current turmoil in financial markets raises fundamentalquestions about the nature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the roleof policymakers in maintaining financial stability. This paperexplores these questions, focusing on the complexities of modelingfinancial risk and the potential trade-off between policiesaimed at combating short-run financial instability on the onehand and the potential financial market distortions and moralhazard that can result from such policies on the other.  相似文献   

18.
现代金融技术在美国金融危机中的作用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变幻,2008年的金融危机再一次激起了人们对现代金融技术褒贬不一的争论.诚然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是此次金融海啸的根源所在,但不容忽视的是,对金融衍生品的不当使用和对金融创新的监管缺失也是导致危机扩散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伍旭川 《银行家》2005,(5):118-120
随着经济金融业的发展,两个非常重要又很专业的金融术语逐渐被人们所熟悉:金融深度和金融宽度。这两个指标可以很直观地衡量一国金融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和成熟程度。本文将会为读者作一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20.
王敏 《新金融》2010,(9):21-28
文章围绕金融危机暴露出的监管缺陷以及监管改革进行梳理、总结和反思。在金融全球化、一体化,虚拟经济、金融网络以及金融创新极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金融监管工作无论从监管理念、规则设计,还是组织架构、监管手段等各方面,未能及时做出相应调整,未能实现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业务三大风险领域全覆盖式的监管,是导致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金融危机中暴露出金融监管严重滞后,传统的金融监管手段失效,对系统性风险、金融创新以及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缺失,金融资产价值计量会计原则存在制度缺陷,金融救援计划在有效控制了市场恶化趋势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危机后在金融体制和监管规则方面进行了金融改革。文章最后阐述了金融危机给我国金融监管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