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2016年以来全球贸易摩擦的不断加剧和2019年底至今新冠疫情在全球的持续蔓延对全球价值链协作造成双重冲击.对此期间相关国家间关税水平和进出口数据变化的分析,以及对各国政府出台的产业政策的比较研究表明,在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冲击下,全球价值链出现重构趋势,一些国家的政府越来越将国际政治、国家安全和社会应急考虑置于经济利益考虑之上,积极推动部分产业链回流本国,追求供应链的多元化,加强对本国相关产业的保护.美国出于维护其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地位的考虑,更是企图对中国进行全产业链封锁.面对这些挑战,我国亟需制定新的有针对性的全球价值链战略,积极采取稳链强链补链措施,稳住低端产业、强化中端产业、补齐高端产业,打造完整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巩固和发展全产业链优势,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巩固亚洲价值链命运共同体;大力发展壮大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价值链;以合作共赢理念处理与美国等西方主要经济体的关系,强化全球价值链相互依存度.  相似文献   

3.
蒙丹 《发展研究》2011,(2):9-12
日趋饱和的市场和知识与创新的离散化,使生产者驱动价值链的领导者对核心竞争力的垄断性减弱;而市场重要性的提高,则使购买者驱动价值链的领导者的地位不断提升。全球价值链的驱动力呈现出由生产者驱动向购买者驱动转变的趋势。价值链驱动力的动态变化,为我们构建中国的全球价值链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多种途径。同时,面对购买者驱动作用的提升,我们应充分利用巨大的国内市场优势,培育本土的大购买商,构建中国的购买者驱动型全球价值链。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得益于通信技术的发展、运输成本的下降,以及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发展而带来贸易障碍的减少,跨国公司主导的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使得全球生产活动呈现出国际化分工、分散性模块化生产、任务贸易、服务外包等新型生产和商务模式,这种新的生产模式促进了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一、全球价值链现状过去几十年间,得益于交通运输成本的下降和贸易障碍的减少,全球价值链逐步形成,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性也因此引起各国关注。  相似文献   

5.
6.
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传统制造模式和组织模式变革,促使全球价值链分解、融合和创新,使国际产业分工的"微笑曲线"发生变形,各环节附加值也相应发生变化。面对全球价值链的重构,我国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存在巨大的挑战。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趋势,我国应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打造以"本土企业"为链主的分工体系,积极参与全球贸易规则重构,加快推进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攀升,获取更多的国际分工利益。  相似文献   

7.
8.
总体看,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有了很大攀升,但在高科技产业方面仍未形成竞争优势。中国应在巩固中、低技术产业的比较优势和技术含量的基础上,重视高科技产业发展,利用中国高速增长的市场空间提升本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以期未来在全球价值链上进一步攀升。  相似文献   

9.
10.
吴迪 《经济学家》2023,(2):15-24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旋律、国际分工体系的底层逻辑、政策制定的目标函数发生了深刻变化,叠加世纪疫情及长期积累的全球化负面影响,导致全球价值链加速重构,呈现停滞化、区域化、服务化、绿色化趋势。全球价值链重构为我国发展数字经济、塑造绿色开放竞争优势、打开东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大门带来了重要机遇,但同时也增加了我国对外开放难度。为推动我国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应从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高质量共建区域价值链、推动多双边贸易合作、优化外资营商环境、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等多方面着手,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化危为机。  相似文献   

11.
伴随制造业价值链的分解与重构,全球制造业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战略性重组,这实质上是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以国际价值链为纽带的全球一体化生产体系的形成。我国应采取对策,考虑如何在已有基础上更好地融入全球一体化的生产体系,以提升在产业价值链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卢洋  梅阳 《当代财经》2007,(4):95-97
全球价值链理论在工业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为产业集群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企业和产业集群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中,可以促进自身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和加快产业升级,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如果定位科学合理,还可以促进相关产业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产性服务是增加值创造过程中重要的中间品投入,对农业嵌入全球价值链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OECD AMNE投入产出数据,运用系统GMM模型考察生产性服务对农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生产性服务通过资源配置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贸易成本进而促进农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从细分生产性服务来看,专业与科学技术服务、金融与保险服务投入均能显著提高农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运输和储存服务对农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有一定正向影响,而信息和通讯服务对农业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有负向影响,对后向参与度则有正向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农业产业链上游对农业信息技术的利用。本文研究结论为推动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经济体的农业竞争力提升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技术经济》2019,(3):49-59
从区域经济前向关联视角,构建了国家价值链(NVC)与全球价值链(GVC)相统一的、产业-区域双视角的增加值完全分解模型,考察了中国低技术制造业、中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嵌入国家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的特征。研究发现:2002—2012年期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较高,中技术制造业嵌入国家价值链的程度较高,而低技术制造业的区域"内向性"特征较明显;分区域考察,中国东部地区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较高,而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嵌入国家价值链的程度较高,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技术进步和设施联通的条件下,以全球价值链为主导的要素转移成为当前产业转移的主要特征。近年来,随着全球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国内外产业转移呈现新趋势,并从优化要素供给、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催生跨国企业、促进政府营造更加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制度环境、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发挥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作用。在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过程中,应顺应技术潮流和经济发展趋势,依托产业转移,发挥其在构建国家价值链和"一带一路"大区域价值链中的作用,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建设,着力培育高端要素,从而助推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相似文献   

16.
赵凌云  杨来科 《技术经济》2020,39(5):156-162,183
采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数据,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生产长度进行测算,并构建制造业价值链生产长度的碳排放效应理论模型,以检验价值链生产长度延伸给制造业碳排放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全球价值链生产长度的整体延长及其带来的结构效应,对碳减排有显著效果;②国际和国内价值链生产长度对碳排放效应相反。全球价值链生产长度中的国际生产部分会增加制造业碳排放,而国内部分的提高对制造业碳减排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全球价值链与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促使区域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有效途径。落后地区的产业集群如何融入全球价值体系实现本地产业的升级,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以湖北彭场镇无纺布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为实例,探讨了地方产业集群如何融入全球价值链,如何运用全球价值链的分析框架进行定位并不断升级的新思路;认为我国传统产业集群应寻求价值链上与当前发展阶段相匹配的位置,从低成本导向到创新导向,不断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