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征信宣传教育是围绕征信知识和诚信意识传播开展的一系列宣传、培训和专题讲座等活动,它是以金融领域为主着力点,辐射经济、社会的信用教育与诚信教育,对于有效提升社会诚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全国各地围绕征信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借鉴国际征信宣传教育经验,应尽快制定征信宣传教育长远发展规划和征信知识宣传指引,通过持续集中的宣传活动来强化国民信用意识的教育与培养,建立健全征信宣传机构体系和征信宣传教育长效机制,丰富征信宣传教育渠道和产品等,以提升我国征信知识宣传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2.
主编:征信体系建设,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2016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让失信者寸步难行”.按照中央的要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培育征信文化成为了征信队伍建设和征信制度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2013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以征信文化建设促进征信管理水平提升,做出了许多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在征信制度宣传方面,河北提出在全省以征信文化引领征信制度建设、宣传、调研和培训工作,请问开展这项工作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 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李小秋:正如你所提到的,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在不断完善征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切实加强征信市场监管的同时,积极推进河北省征信文化体系建设,以征信文化引领征信管理,用精神力量凝聚发展合力,不断提升征信管理工作效能.  相似文献   

3.
张剑 《金融纵横》2010,(11):63-65
征信宣传是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央行向社会传播征信知识,树立企业、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地方经济金融发展和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地位,提高社会各界对央行征信工作认知度的重要窗口和手段。但是目前基层央行征信宣传活动在形式、内容以及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宣传效果。因此,应加快推进基层央行征信宣传创新步伐,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征信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4.
完善我国农村征信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信用环境能使农村经济长足有效发展。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农村征信体系建设仅是起步阶段,信用水平和信用意识远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本文从研究农村征信体系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出发,找出农村征信体系建设中的现存问题,并进行合理分析。为完善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提出活跃农村金融市场,培育征信产品市场需求,建立农村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平台,扩宽征信数据来源渠道,宣传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制度,出台相关配套的法律等建议,使农村尽快建成完善的征信体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信用保障。  相似文献   

5.
建立征信宣传长效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征信宣传是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责,为深入持久开展征信宣传工作,提高大众信用意识,有力配合征信体系建设,人民银行需加快探索建立征信宣传的长效机制。本文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科学的征信宣传体系,建立培训交流和典型案例信息积累制度,建立沟通协调、联合协作和人、财、物保障机制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逐步完善、个人征信报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人们信用意识的逐步提高,冒名贷款导致的征信异议情况多发,基层人民银行受理的涉及冒名贷款的征信异议也逐年增多.通过采取加大征信宣传和服务力度、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完善异议处理业务规则、有效开展自查自纠和及时进行征信数据更新等有效措施,妥善处理冒名贷款导致的征信异议,对于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维护金融机构声誉和提升征信系统数据真实性,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莹 《金融博览》2009,(1):24-25
征信及相关金融知识宣传是人民银行征信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人民银行分支行通过回向政府及相关部门、企业、金融机构、社会公众等不同对象,借助新闻媒体、宣传画,宣传横幅等不同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征信宣传工作。但在实践中,宣传人员经常感到缺乏影响他人的技巧,一时难以改变社会各界的传统认识,在提升社会公众信用意识,  相似文献   

8.
金融扶贫是新一轮扶贫开发中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拓展资金渠道的新举措,是扶贫投入的重大创新,是脱贫攻坚最强有力的支持.在金融精准扶贫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户的信贷支持,帮助其发展产业、增产增收是金融助推扶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但调查显示,有生产经营能力和致富愿望,但因信用原因受到约束无法获得信贷支持的贫困户占有一定比例,亟待从征信视角,帮助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满足贷款需求,早期脱贫致富.本文以扶余市为例,对贫困户金融需求及征信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刘旭 《征信》2015,(2):25-28
随着《征信业管理条例》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实施,亟待对征信宣传网络体系建设进行深入研究。从经济学角度对征信宣传工作分析表明,构建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征信文化与宣传机制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构建金融机构征信宣传网络体系,应发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部门在征信宣传中的主导作用,完善征信业规章制度,建立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征信宣传网络体系长效机制,构建虚拟网络宣传平台,继续强化征信教育宣传。  相似文献   

10.
6月14日上午,宿州分行在营业大厅、汴河路、淮海路、国贸等四个支行营业网点门前设置咨询宣传点,开展了“征信知识宣传日”宣传活动,拉开了“征信知识宣传月”活动的序幕。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我与我的信用记录”、“珍爱信用记录,享受幸福人生”,旨在普及征信知识,提高百姓信用意识,不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建和谐社会、和谐宿州。其影响广泛、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1.
缓减贫困一直是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政府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基于2003~2011年中国26个省市的统计数据,运用面板模型定量研究农村小额信贷缓解农村贫困的效应。结果表明:小额信贷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其降低农村绝对贫困的程度效应要大于降低农村贫困人口相对收入短缺和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效应。为了更好地发挥小额信贷缓减贫困的效应,应进一步放开小额信贷发展的约束成分,改进贫困农户贷款评级授信的方式,提高小额信贷缓减贫困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等信贷可得性视角,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减缓的影响路径与影响程度,以期强化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社会资金捕获能力,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客户触达能力,促使城乡之间金融服务的机会均等化,降低融资交易成本,破解金融排斥,缩小城乡差距,降低农村地区的相对贫困水平.但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只能够有效地降低东部地区的农村相对贫困水平,而在中西部地区,这种效应并不明显.中国应因地适宜改进和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提高各类微弱经济体信贷可得性、增强金融赋能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姜世群  朱波  从宝辉 《征信》2020,38(2):64-68
作为促进现代金融和农村经济耦合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金融精准扶贫、普惠金融发展的必要条件。2019年,安徽省委组织部牵头多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选点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方案》,在全省13个地市选择基层党建基础较好、经济发展条件较好、信用体系建设水平较高的26个乡镇开展试点工作。实地调研发现,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宣传功能、组织功能、服务功能,促进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推动全省农村信用体系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应当从思想上强化使命担当,永葆攻坚克难干事创业本色;从行动上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背景下,利用湘鄂渝黔毗邻民族地区脱贫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产业扶贫政策对脱贫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扶贫政策显著抑制了脱贫农户生计脆弱性。在考虑了遗漏变量和安慰剂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对于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力度较大的地区而言,产业扶贫政策对脱贫农户生计脆弱性的抑制效应更加突出。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分析,明确了生计模式和致富意愿是产业扶贫政策降低脱贫群体生计脆弱性背后的深层原因,其中生计模式呈现了更为明显的渠道效应。在消除绝对贫困转向缓解相对贫困的重要时间节点上,本文为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衔接提供了有益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路晓蒙  吴雨 《金融研究》2021,491(5):40-58
农村土地流转是放活经营权、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一环。在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中,农户面临的融资问题至关重要。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年和2017年的微观数据,本文从转入土地的视角对农户融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户的农业信贷约束较为严重、信贷缺口较大。同时,转入土地这一行为对农户信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转入土地这一行为显著增加了农户的农业信贷需求,但对非农信贷需求没有显著影响;(2)虽然相比未转入土地农户,转入土地的农户参与农业信贷的比例较高,但其面临的信贷约束更加严重;(3)转入土地农户的信贷金额满足度较低,信贷金额缺口也较大。进一步从土地规模来看,转入土地规模较大的农户其信贷需求更大,信贷约束与金额不满足度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研究表明,土地流转过程中转入土地这一行为会导致农户面临更大的信贷约束问题,应持续加大对转入土地农户的金融支持力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脱贫攻坚”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的重要任务,金融减贫在其中扮演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空间视角下分析了普惠金融对农村地区减贫增收的直接影响与空间效应,并基于2005—2017年中国省级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普惠金融的扶贫增收效果。结果发现:我国各地区间的农村扶贫增收绩效具有明显的空间联动与依赖性;普惠金融发展对本地区农村减贫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各地区应该继续加强普惠金融发展,并重视地区间普惠金融减贫合作与政策互通的深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金融中介理论视角,考察当前三农金融市场中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社、扶贫基金会等发展的农村信用合作组织拓展金融功能,开展资金互助、对外联保、担保,对接正规金融,缓解三农融资困境的效应,以期在现行金融环境的约束下,充分发挥农村信用合作组织的金融功能,使其成为解决当前农村金融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国家农村扶贫信贷制度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是阻碍发展和威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金融扶贫是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借助金融扶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反贫困方法。本文考察了孟加拉、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农村扶贫信贷制度状况,对各国农村扶贫信贷制度的共性和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各国农村扶贫信贷制度建设经验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农村扶贫信贷制度给出了有关创新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基于政策协同视角,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与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法实证考察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减贫效应发挥的财政政策协同效应。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有利于减贫,但部分贫困县域的减贫效应并不显著;非贫困地区的农村金融减贫效应明显高于贫困地区;贫困地区财政政策显著抑制了农村金融减贫效应的发挥,且贫困程度越深的县域,抑制作用越大,即两者尚未形成有效协同。  相似文献   

20.
陈卫东 《济南金融》2009,(12):76-79
在目前的农村信贷市场上,以农村信用社为主的正规金融和私人借贷等非正规金融构成了信贷的供给方。但由于种种原因,作为支农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在担负起支农、兴农责任时,尚有部分保留,而非正规金融由于"先天不足",其借贷活动的规范仍需长期的政策引导与市场监管,这就导致了"涉农贷款难"。为此,本文从"三农"的角度,用微观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对当前农村信贷配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解决"涉农贷款难"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