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关键环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探索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从生产关系变革到现代农业经济体系重塑,从全面进行乡村改造到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不同体制条件下不断演进,其基本逻辑在于动力塑造中对个体与组织、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深邃思考和不断调整。在新发展阶段,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进一步考虑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动力、资源注入、市场联结等问题,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出发,形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内在激励和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现代化不可能是西方现代化的“翻版”。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格局,相应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会有守正和创新。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体现人民至上的理念,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中国所要推进的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不能没有必要的增长速度。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现代化建设需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不仅是应对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格局,也是应对逆全球化的格局。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其必要路径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新发展阶段推进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还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由此创新的现代化道路可称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守正创新。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现代化需要由理念到发展道路的转化,由此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表现为:现代化的创新发展之路;现代化的协调发展之路;现代化的绿色发展之路;现代化的开放发展之路;现代化的共享发展之路;以及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就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拓展,是发展中大国特有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3.
王茹  刘秋娥 《新经济》2013,(26):111-111
传统农业的经营方式已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农业经营体制要创新,创新的重点是培育新的经营主体和构建新的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农业园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实现着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嬗变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应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以做强自身为基础,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着力应对好三重压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要全面落实好扩大内需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五个方面的阐述,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进一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具体任务出发,赋予区域协调发展新的内涵。此外,还应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方向.本文从分析现代农业的特征入手,针对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经营状况,对如何加快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基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从本国实际和国情出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探索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基本生产关系。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所有制领域的改革和制度完善需要新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拓展;要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充分发挥公有制主体、市场机制和政府在一、二、三次分配中的作用;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发展现代农业就是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来建立现代化的农业.山西农业只能根据现有的自然禀赋和农业经济的投入能力,走"并合赶进式"的现代化之路,走非均衡发展之路;在农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走优势农业之路,这才是山西农业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8.
陈健 《经济问题》2023,(1):10-18
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数字经济发展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新征程走深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方案。但是如何实践好这两大重要方案呢?推动这两大方案的互促性发展成为重要举措。之所以如此,主要在于新发展格局与数字经济具有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理论创新动力、相互促动发展空间延展的可能和相互引领的优势等互促性发展的内在机理。同时,二者的互促性发展也是适应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经济治理创新的实践要求、落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要任务的现实需要和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的实践必然。基于此,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数字经济互促的联动机制、筑牢新发展格局与数字经济互促的根基、明确新发展格局与数字经济互促的价值导向三个精准路径助力二者的互促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苏州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一是要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实现"四化同步",为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经验。二是要扎实推进《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以到2030年全面实现区域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为目标,为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树立样板。三是要顺应世界现代农业发展规律,把握苏州现代农业当前特征,以率先实现农业二次现代化为目标,为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作出表率。  相似文献   

10.
杨杰生 《经济论坛》2013,(12):164-170
中国正在进入经济结构转型和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根据发展经济学理论,在这个阶段中,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会给整个国家发展带来新的重大贡献.中国正在寻找现代化农村经济的发展道路.新西兰是一个发达的农业国家,上世纪80年代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经历过结构转型的深刻变革.本文对新西兰的农业改革历程与中国农业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作为现代化、市场化、一体化农业发展的路径之一,新西兰的农业发展历程告诉人们,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农产品市场网络,一个支持而不是阻碍这个市场形成和发育的国家制度及宏观调控体系,一个高效的、对农民有利的、采用现代化管理方式的农业组织和经营管理体制.对中国而言,完成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改革,还必须按照渐进性和有决心的改革原则进行.改革中也需要考虑到非市场因素对农业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