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亚太地区各主要经济体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与气候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其中,碳排放交易机制作为一种激励性减排政策工具得到广泛运用。本文总结亚太地区四个主要国家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建设现状及有益经验,分析中国未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尝试从顶层设计、碳交易产品设计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3.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中国亟需改变高能耗、高污染的"透支式"发展模式,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对比分析了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差异,考察了两种机制国际与国内的实施现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联合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4.
碳排放权交易已成为国际社会推动全球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我国也在积极探索建设国内的碳排放市场.这些都为地方政府建设“低碳城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要通过创建区域内的碳交易试验平台、构建完善的碳交易信息平台、建立碳交易的法律保障机制等措施,利用经济手段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以市场手段来推动“低碳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通过市场供应与需求间的杠杆性功能,实现环境资源高效、公平利用的一种制度安排。增进大湾区绿色金融市场与服务密切合作,建立区域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须以制度构建为基础,明确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坚持政府主导,促进市场发展,以信息公开制度和市场交易监管制度为核心,以多层次市场交易机制为制度支持,遵循“三步走”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6.
碳排放权是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权利,因受限而具有稀缺性,方成为法律权利。最早源于国际法,目前存在物权、新型财产权、特许权的性质争议,但是对其是财产权利基本达成一致,设立担保也有了可行性。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梳理,分析了碳排放权担保设立的形式、公示的方式及存在的风险,为碳排放权融资从贷款产品设计、登记机构选择、选择非典型担保、强化碳排放权价值管理等方面提供现实可行方案,推动碳金融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新会计》2017,(6)
随着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形成,建立配套的碳排放权交易会计核算体系刻不容缓。财政部于2016年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为解决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问题提供了全新思路。本文评价和分析了《征求意见稿》的核心内容,提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认为《征求意见稿》存在碳排放权资产等会计信息的欠完整和不可比,以及碳排放权收益和成本的不配比等局限性,其源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制度建设的不完善;而当前发展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核算和披露,更为务实的策略是从简核算与加强表外披露,从而为投资者提供有用的信息。长远还须制定系统的碳排放、碳减排和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8.
9.
2020年9月,我国首次提出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构建绿色经济发展格局,为实现这一目标,需持续深入推动我国碳市场体系建设。本文基于我国碳排放基本情况,从全球碳交易大背景入手,深入剖析我国碳市场发展现状,以欧盟经验为鉴,得出深化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探索意见,切实推动碳市场的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1997年12月11日通过的“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于2008~2012年期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对于1990年水平至少减少5%。普遍认为,总量管制与排放交易(简称碳交易)是一个较好的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建立良好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以对碳排放权进行合理定价,已成为全球各经济体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举措。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已建立24个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遍及美洲、欧洲、亚洲和大洋洲。本文着重比较国际上运行时间较长且相对成熟的五大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欧盟碳交易市场(EU ETS)、韩国碳交易市场(K ETS)、新西兰碳交易市场(NZ ETS)、加州总量控制与交易计划(CCTP)、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RGGI),分析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制度框架和实践进展,为我国碳市场运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我国碳会计的发展急需突破理论认识和实践设计上的瓶颈。立足于法定碳排放权配额的经济实质,通过考察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依托的"总限-交易制",提出"二元观"理论视角,将法定碳排放权配额理解为:依法实施碳排放的权利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遵从法定配额进行碳排放的义务。由此,将企业获得的法定碳排放权配额等量地确认一项资产"碳排放权—法定碳排放权"和一项负债"应缴碳排放权—法定配额义务",建立逐期核销机制,以及按碳排放权配额的交易、清缴和结余等实际管理情境开展核算。这一碳会计方案,可契合"总限-交易制"的环境管制和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经济实质,预期可助力企业低碳转型和国家碳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会计调研课题组 《金融会计》2023,(4):11-15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不断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正式开启,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也逐渐成为亟需完善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碳排放权的交易现状与会计核算方法,对财政部2019年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两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为后续碳会计核算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助力建立良好的会计基础推动我国碳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14.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利用市场化机制配置碳排放权,以较低的成本促进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实现,当前在国际上被主要经济体广泛采用。本文梳理了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发展现状,分析了未来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碳市场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是碳市场的核心基础设施,其运行情况直接影响我国碳市场的有效性。2021年,我国正式启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这是在全球气候治理格局变化“、双碳”目标提出的大背景下采取的重大举措。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的建设经验表明,推动参与主体多样化、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创新金融工具等对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成熟运转至关重要。展望未来,碳交易中心将呈现全球化并购、市场层级丰富、监管体系完善等发展趋势。针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建设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制度建设滞后的问题,本文提出从完善法律体系、自律规则,构建多层次交易平台,强化技术服务,实现交易清算一体化等方面入手,吸取国际成功经验,加强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建设,以增强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关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还没有明确规定,法律的滞后已严重制约了国内碳市场的良性发展,为此本文从法律规制、金融创新、市场整合和管理集约等多个方面建构适合我国国情的碳排放权交易法律体系,为解决环境危机和节能减排提供理论探讨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关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还没有明确规定,法律的滞后已严重制约了国内碳市场的良性发展,为此本文从法律规制、金融创新、市场整合和管理集约等多个方面建构适合我国国情的碳排放权交易法律体系,为解决环境危机和节能减排提供理论探讨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19.
20.
《会计研究》2017,(7)
碳排放量控制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战略,而京津冀区域是我国特大城市群与新兴的经济区域,以区域碳市场与控排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北京市场交易量与金额整体上升,天津市场活跃性下降,河北省没有实际参与碳交易。已发布的会计处理指导中,北京市场更注重监管核算。各碳市场的信息披露形成一定规范,且披露与市场活跃程度直接相关。在全国2502家控排企业中,北京市场纳入大量服务业企业,天津市场则均为重工业企业。大部分控排企业的会计处理倾向简化,上市公司的碳信息披露程度较低,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决策,且京津冀市场发展不一的重要原因即是会计准则缺失。对代表性企业进行案例描述,并针对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