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指依托互联网技术向客户提供消费贷款及相关金融服务,是传统消费金融与互联网理念、技术、渠道全面有机融合的产物。与传统消费金融相比,互联网消费金融在提高金融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性方面发挥了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无论从金融产品创新还是扩大内需角度看,发展消费金融都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从梳理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宏观环境和政策环境入手,分析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发展面临挑战,并从征信、风险控制、营销、场景化建设四个方面探讨大数据技术对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消费政策的批量出台、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征信是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基石,在防范金融风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个人征信体系还处于基础性建设阶段,尚且存在征信监管体系不完善、征信机构供给不足、征信标准不统一、信息共享难度大等问题。本文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征信监管体系、优化征信供给、统一征信标准、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等建议,以期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征信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消费金融行业在我国不断发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也扩展至全国。但是,这个新型的金融产品在我国的市场认可度、产品类型、风险防控等方面都面临各种问题。本文在分析国外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在国家法律体系、征信体系、风险防控、产品创新、员工队伍等方面提出了策略建议,以期为消费金融发展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陈宝国  曹健 《海南金融》2016,(11):50-53
日本消费金融呈现主体多元化的特征,由市场实体需求推动,并与商业流通业紧密结合.以行业协会、信用信息机构、信息披露和审查机制为特征的征信体系,为消费金融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的消费金融正在兴起,管窥日本消费金融的发展历程及征信体系,可为推动我国消费金融健康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作为"科技+消费金融"的产物,互联网消费金融对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提高金融交易便捷度、降低金融交易信息不对称性以及改善金融消费者体验大有裨益.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消费金融领域应用程度的不断深入,以及一系列刺激消费政策的出台,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迅速,在拉动社会经济增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系统梳理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情况的基础上,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视角分析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问题,并从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进行金融消费者分层、引导金融消费者树立理性消费和负债理念、规范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宣传工作、打破"信息孤岛"、以"沙盒"监管测试技术适用性和安全性、加强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经营活动的监测等方面提出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促进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以网络经济为特征的新兴经济形式席卷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如日中天。2014年以来,一大批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极大地方便了新生代消费群体——大学生、工薪阶层等的日常消费和中长期消费。然而由于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征信体系发展不健全、风险防范措施不足,加之互联网金融消费群体的特殊性,使得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良莠不齐,出现了一系列扰乱金融市场的现象。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和挑战,为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更好地契合金融市场良性竞争和服务好大众生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金融行业呈现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共存局面,随着金融产品越来越细化,金融行业与金融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也越来越明显,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遭到侵害事件屡见不鲜。从四个体系看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与问题,通过我国金融消费投诉与发达国家投诉及关涉业态的比较,就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模式选择,提出了完善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的思路与举措:即"一行三会"协调统筹设立专门的金融消费者权益监管机构,进一步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逐步完善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在评估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基础上做好金融知识普及,以自律与监管相结合规范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等。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消费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产生的新型金融服务方式,其本质属于信用活动,与传统金融服务相比,它更为强调客户体验性和服务可得性。随着我国互联网+战略的推进,互联网消费金融出现了快速发展势头,在经营模式、征信方式和服务对象等方面呈现了新特点。为了促进和规范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应进一步加强市场制度环境、主体、配套制度、服务范围及消费信用文化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对互联网征信的需求也日趋丰富和多元化. 根据当前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征信机构的发展现状,分析发展新型征信机构的三类路径,指出在互联网征信机构发展进程中,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准入限制和监管标准不明确、信息安全存在风险隐患、信用数据难以实现共享等问题. 今后,应完善征信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互联网征信机构的监督管理,强化对信息主体的权益保护,构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等,以推动互联网征信机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剖析互联网消费金融快速发展背景下征信监管存在的问题,秉持服务实体经济、关注和防范系统性风险及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原则,建议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及跨区域协作监管机制、规范接入机构开展互联网征信业务、提升技防手段防止冒名贷款、实施接入机构动态管理机制等,以促进互联网消费金融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林慰曾 《金融论坛》2021,26(3):30-36,80
权力导向型监管模式有利于矫正市场的力量对比失衡,建立长效稳定的外部监督机制。从金融消费者教育、市场环境净化和非正式制度向正式制度演变的现实需要来看,权力导向型监管具有正当性。美国监管经验表明:良好的消费信用监管与权威意志紧密相连,并以完善信用基础设施、监管科技和法律闭环为监管要义。中国消费金融监管面临着威慑有余、手段欠佳和监管滞后的现状。优化监管决策的信息供给、完善监管方式、创新监管出路等方式,有助于改良监管权力的配置和运行程序,重构中国消费金融的监管格局。  相似文献   

12.
吴卫星  魏丽 《金融论坛》2021,26(1):14-24,36
本文针对消费金融市场金融服务和产品不断创新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以及消费者金融素养参差不齐的现状,从消费者、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三个角度分析目前消费金融市场的问题,综述近年来欧美颁布的重要消费金融监管政策和计划,涵盖信用卡借贷、抵押贷款再融资、贷款合同条款再协商、消费者保护等领域,详细阐述其实施的经济效果,以期为中国未来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从发达国家消费金融监管的经验教训来看,应重视信息呈现方式的经济效果,完善披露制度,制定政策时需考虑同目标不同政策组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在国外,消费金融公司已在个人消费信贷领域形成与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信用卡业务三分天下的局面。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立法始于2OO9年,2O13年《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办法》对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业务经营和审慎监管等规定予以修改。为保障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我国应当提升立法位阶,制定《消费金融公司条例》,完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加强风险的内部控制,规范金融监管制度,强化借款人权益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4.
农村金融作为融通资金的重要工具已经成为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是世界性难题,合作金融体制是被发达国家证明了的可行之举。而我国合作金融组织曾在20世纪初昙花一现;新中国农村信用社几经演变,合作金融属性已被异化,产权关系模糊,商业化日趋明显;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艰难,作用有限;农村民间金融中虽有合作金融组织形式,但缺乏规范性。至今,中国农村合作金融仍然严重缺位。  相似文献   

15.
刘宁 《济南金融》2010,(4):53-55,62
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不断推进、中产阶层不断扩大、国内消费潜力巨大。印度政府在早些年即出台了拉动国内消费的举措,其中消费金融对转变印度消费者观念、刺激国内消费需求可谓功不可没。本文通过总结印度消费金融的各种实践,以期对中国消费金融的全面启动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SCF调查数据,分析了1989-2007年间美国家庭在收入、资产、负债和储蓄方面的特点。指出消费者金融在我国将面临重要发展机遇,应加快对消费者金融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征信系统的发展脉络与信息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已于2009年5月22日在全国范围内停止使用,宣告着以贷款卡为标志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时代的结束。本文从新旧系统发展脉络、功能差异以及两大征信系统(企业及个人)等多方面对我国金融信息化进程进行全面梳理及回顾,以期为下阶段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的推进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8.
Studies of U.S. loan and deposit markets have found that consumer interest rates respond asymmetrically to changes in market rates. If this finding is repeated across many different consumer finance product markets, then it could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This paper tests for significant interest rate asymmetries in consumer finance markets that differ markedly from those examined i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The main result of this paper is to reject the hypothesis of significant asymmetries in most (but not all) of the longer-term loan and deposit markets examined in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explanations for asymmetries given in the literature are not generalizable across different product market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我国信用卡消费金融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采用银行大样本数据做了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一是宏观消费水平提高,特别是境外消费增加;二是收入来源主要是循环客户;三是逾期情况可控;四是宏观风险引起高度关注。文章最后给出了控制信用卡消费金融宏观风险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朱荣华 《济南金融》2011,(12):14-17
2009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0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把扩大居民消费、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本文对金融与消费需求关系的有关文献进行回顾,从消费信贷、股票市场、保险等三个方面对国内消费需求所受的影响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