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发达国家,金融、财税、贸易是经济新闻的三大支柱.而在我国,受传统轻流通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闻媒体,尤其是地方的新闻媒体还没有把金融报道放在经济新闻的应有地位,在经济报道中忽视金融报道的现象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2.
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主流媒体头条报道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角度多样,精彩纷呈.本文以此为案例,就当下媒体报道会议新闻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写好会议新闻,提出了几点可供借鉴的意见.通过翔实的事例,探讨新闻媒体如何做好会议新闻的策划及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3.
张金玲 《理论观察》2009,(6):167-168
2008年末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在2009年开始席卷全球,我国的经济也受到了严峻考验。在这危机中,我国的经济界人士也在思考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向与发展,而作为新闻媒体对于经济新闻的思考也该加深一步。如何更好的报道好经济新闻,让经济新闻充满活力与独特的魅力,可以从以下三种视角来考虑。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从新闻学的角度来说,按照新闻的性质可将新闻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科教新闻、军事新闻、社会新闻、文艺新闻、体育新闻和会议新闻等。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受众对新闻承载力要求的提高,随着新闻时代性的变化,社会新闻也已经被赋予了更多内涵。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媒体的需求也更高,读者希望从报纸上看到能够引起广泛社会兴趣的,反映生活、意识、问题、现象,有深度、有启迪、有传播意义的事实新闻报道,这就要求强化社会新闻,使媒体向平民化靠拢。在这种大趋势下,新闻媒体必须走“三贴近”的路子,走平民化的路子,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党报,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李赤 《黑河学刊》2004,(6):100-101
在现实新闻宣传中,国内外的各新闻媒体,常常对即将发生的事件进行报道,这类报道,我们称之为"预告性新闻"."预告性新闻"的主要作用,关键在于让受众对即将发生的事件提早知道."预告性新闻"既然是对即将发生的事件进行预告性报道,那么在采写这类新闻就要特别强调新闻纪律.对"预告性新闻"的报道一定要征得党政及有关部门的同意,甚至要严把审查关,不能有一点纰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要注意新闻源的可靠性以及"预告性新闻"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6.
向曦 《魅力中国》2014,(6):315-315
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是电视新闻报道最为核心的内容部分,但是相对于近年来新兴起来的民生新闻,部分地方台电视时政新闻关注度不高的背后反映出的是观众对时政新闻民生化的期待,尝试让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相有机融合是创作此类作品的必然趋势。我们需要从新闻采编、新闻创作实践和新闻创作理念等方面积极探索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创作规律,提升时政新闻是的节目质量和关注度。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对一批领导干部大案要案的查处,新闻媒体对反腐案件的挖掘报道也在不断深入,营造了严惩腐败的社会氛围。然而也有少数媒体不是鞭挞腐败,而是以"色情"为噱头、当卖点,大肆渲染甚至刻意炮制"情色新闻",以吸引读者和网民,提高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网络新闻报道经过近一两年的飞速发展,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总体看来还存在着不足与缺陷,只有改变新闻媒体网站内容单一、信息雷同的现象,增加原创新闻数量,推动新闻媒体网站内容及服务综合化;改变新闻媒体网站报道浅显、解释性不够的缺陷,推动新闻媒体网站报道及分析深入化;改变新闻媒体网站形式单调、表现力太弱的缺陷,充分运用网络传媒的多媒体特性。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以及全球性的经济竞争,作为新闻媒体面对经济形势怎样搞好经济类的报道工作.或者说怎么样抓好经济新闻,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对此作者从自己自身的工作实际出发,总结几年工作的报道实践体会.认为在新闻战线上要做好经济报道工作大体需要具备以下几条要求.即:一要全面了解国内外经济形势,熟悉国家当前的经济政策:二要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熟悉经济理论;三要具有从社会学角度选取经济学主题能力;四要深入了解被采访对象情况,具有把硬材料进行软处理的能力;五要具有多视角看问题,善于从冷门中提出热点新门,并能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能力;六要具有从全方位、全局性采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张国霞 《魅力中国》2010,(24):175-175
真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应该简洁、准确地概括新闻内容。俗话说,纲举目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好的电视新闻标题在报道中所起的作用,就象纲或者规矩一样重要,会让读者立即产生看的兴趣,这基本上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新闻标题如果没有吸引力,许多读者就可能对这条新闻一扫而过。没有人看的新闻,价值再大也不是好新闻。把标题制作的抢眼,说到底是为了提高电视新闻报道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新闻媒体和记者传播问题新闻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是报道失“度”。新闻媒体和记者传播问题新闻如何才能做到适度而不失度呢?文章认为,一要把握好数量上的“度”;二要把握好分寸的“度”;三要把握好热点问题的“热度”。  相似文献   

12.
社会心理失衡、情绪偏激现象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大量存在,这对营造和谐社会有极大的影响.研究发现,新闻媒体正确实施倾向性传播,巧妙策划传播议题,精心选择报道内容,做好"三贴近"新闻,从负面舆论中报道正面新闻,对一些可能产生歧义的信息及时作好解释工作等,可以有效地平抑社会偏激情绪,培育积极健康的国民心态,增强人们对社会的基本认同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13.
社会心理失衡、情绪偏激现象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大量存在,这对营造和谐社会有极大的影响.研究发现,新闻媒体正确实施倾向性传播,巧妙策划传播议题,精心选择报道内容,做好"三贴近"新闻,从负面舆论中报道正面新闻,对一些可能产生歧义的信息及时作好解释工作等,可以有效地平抑社会偏激情绪,培育积极健康的国民心态,增强人们对社会的基本认同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14.
闫杰 《理论观察》2012,(2):101-102
成就报道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和经常性的任务,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辉煌业绩为成就性报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审视近年来的成就性报道,受众叫好,有吸引力的少;空洞平淡的"官样"文章多。为增强成就性报道的吸引力,必须强化新闻的时效性,恪守真实性;转变新闻视角,贴近百姓生活;讲究宣传艺术,创新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媒体种类和数量剧增的情况下,一般性报道很难引起人们的兴趣,深度报道是新闻媒体发展的趋势。新闻策划是深度报道成功的关键。为此,新闻工作者必须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丰富的生活底蕴,不断增强驾驭新闻事件全局的能力,才能搞限新闻策划和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公众法律意识的提高,维权明显增强。反观某些新闻采编人员法律意识、知识等诸多客观因素欠佳,新闻侵害名誉权诉讼越来越多。比如新闻侵害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名誉权等,统称为侵害名誉权。为此,本文仅此谈点粗浅看法。一、关于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表现类型所谓新闻侵害名誉权,是指新闻媒体所发表的报道或文章,侵害了公民或法人享有的应当受到社会公众公正评价的权利。侵害名誉权案件,一般发生在报刊、杂志、广播或电视等新闻媒体与公民或法人之间,而且绝大多数是由于新闻失实或报道不当引发的。透析…  相似文献   

17.
对写好会议新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议报道一直是困扰着新闻单位和记者的难题。目前,会议新闻存在着报道模式僵化,写作手法呆板的问题,读者不愿意读。有人对会议采取一概排斥态度,显然有些偏颇。作为党的新闻机关,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给群众的任务,报道党政部门的一些会议也是新闻宣传的一项重要职责。那么,怎么才能把会议新闻写好,又吸引读者,笔者结合近几年会议报道实践,谈谈一些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信息》2011,(3):54-57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当极不平凡的2010年成为历史,中国经济开启新的五年之时,本刊编辑部通过采访经济学家、总结财经媒体报道、统计读者反馈和网络投票等形式,评选出关注度最高的“2010年十大经济新闻”。  相似文献   

19.
传媒的发展的实践推动了新闻报道的不断创新。报道的创新是要立足于新闻传播的接受者,以受众为中心来发现和挖掘报道题材、寻找报道角度,运用和创造新颖的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把握新闻采访技巧。1.建构关联,寻找平民化视角新闻媒体,应从平民的视角开掘出国家建设成就与老  相似文献   

20.
新闻活动中受众经常会因为新闻制作者在报道过程中的一些失误对新闻媒体产生逆反心理。由逆反心理而容易产生的对传播者的怀疑、不信任的态度,也会产生对后续的其他传媒内容不信任,这种不信任的伤害在某种程度上对新闻媒体来说是致命。新闻活动中的逆反心理主要由报道新闻的失实以及发布新闻传播媒介缺乏权威性造成的。传播媒介的权威性、传播人的权威性、信息来源的权威性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