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陕西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陕国投”)是我省唯一金融上市公司,这个“中国首家上市非银行金融机构”国有控股企业,“十五”末,亏损的同时面临因历史负债不能清理有被中国银监会摘牌的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2.
<正>2010年4月16日,高盛"欺诈门"的爆出和股指期货的正式上市,再次引发人们对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关注。然而自08年以来,金融衍生品交易一直与"亏损"绑定。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沧州市商业银行(下称"沧州商行")作为金融改革创新的产物,起步于1998年9月。经营四年之后,却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戴上了严重亏损的"帽子",在全国城市商业银行系  相似文献   

4.
何光辉 《西部论丛》2007,(10):46-48
2007年8月初,国务院正式批复光大集团财务重组方案。重组是在出现巨额亏损背景下发生的,似乎亏损越严重越会引起政府重视;光大集团本来就是金融控股集团,这次重组获得金融控  相似文献   

5.
明洪盛 《特区经济》2005,(10):242-243
对金融衍生市场的风险进行分析,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运用金融衍生市场,避免风险给金融衍生品市场造成巨大的损失(如巴林银行违规进行期货交易亏损14亿美元、美国奥兰冶县政府由于从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失败,造成20多亿美元巨额亏损,不得不宣布破产、美国大卫阿斯金投资银行,由于预测利率走势失误,损失了6亿美元、因衍生工具交易,日本东京证券公司损失了32亿美元,德国冶金公司损失18亿美元,中国万国证券公司损失了15亿美元等等),因此金融衍生品市场给金融业提供了巨大的交易空间和多样化的金融产品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金融风险,而且这样的风险轻则给一个公司造成巨大的亏损,重则导致公司的破产,甚至会影响到一个国家、地区的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6.
金伟 《产权导刊》2010,(2):11-13
在外部市场监管滞后、内部风险控制机制缺失现状下,一些上市公司贸然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结果造成巨额亏损?多年来,上市公司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导致巨额亏损的案例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7.
由于对金融衍生工具运用不当,中国三家航空公司于2008年下半年使用的燃油套期保值策略均造成公司巨大亏损。文章将就这一案例展开讨论,对金融衍生工具中的期权买卖进行分析,剖析这次亏损的缘由,并寻求正确使用期权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莹 《中国经贸》2009,(16):140-141
一,引言 2009年3月24日,国资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监管的通知》,要求央企严守套期保值原则,禁止投机。这不禁让人想起此前国内众多央企爆出的在金融衍生品中的巨额亏损事件,包括中航油(新加坡)因参与石油期权衍生品交易造成5.5亿美元亏损;中国国航和东方航空在航油套保值上分别高达68亿元和62亿元的亏损;以及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出现的19元亿和3亿元的大额汇兑损失等。在一系列投资复杂金融衍生品亏损事件中,最令国人震惊的当属中信泰富155亿元港元汇兑损失。  相似文献   

9.
2008年底,一场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将全球经济直接逼入"弯道".金融、房产、汽车三大产业首当其冲,美国通用遭受重创而面临破产、丰田公司首度亏损而一蹶不振……以传统汽车车业为主导产业的襄樊高新区也深受牵连.  相似文献   

10.
王蔚松 《上海国资》2012,(10):82-83
近年来,随着金融创新和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日益成熟。在当前复杂而困难的经济形势和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出于筹资利率风险管理的需要,参与了各种金融衍生品交易。其结果是,一方面企业运用金融衍生品对冲降低利率风险的重要作用正日渐显现,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企业包括深圳南山热电、国航、中铁、中信泰富等,都曾因涉及金融衍生品交易而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数额较大的亏损。人们开始以一种质疑的眼光来看待金融衍生品,甚至还出现了反对金融衍生品的呼声。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衍生品的广泛使用成为了金融风险管理领域里面一个很突出的现象.尽管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出现大大提高金融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灵活性,但它也同时给使用者带来了另类风险,更为关键的是其亏损事件有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从政府的立场来看,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对金融衍生品交易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12.
今年就要结束了,截止到11月15日收盘指数,较之于年线开盘点位1643点,股指已经跌去大约180点.也即:在2001年股民平均亏损20%以上的基础上(期间最大32.5%),2002年11月15日为止股民平均亏损10%以上.问题是:为什么2002年度市场出现了停止国有股减持、降低佣金、降低印花税、新股配售、快速发展基金业、允许外资购并国有股、推出中外合作基金、实施QFⅡ、业绩水平较之于2001年提升、积极推动上市公司重组等10大实质性利好、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稳定是发展的基础"的大政方针,股市仍旧起不来、股民仍旧要亏钱?原因至少有下列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数字     
<正>1至7月台资银行大陆分行获利同比大增61%台湾"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十家台资银行大陆分行税前盈余累计9.18亿元(新台币,下同),同比大增61%,每家分行平均获利近1亿元,无一家亏损。"金管会"公布的资料还显示,今年前七月,三家大陆银行台北分行税前盈余累计2.84亿元,除今年6月  相似文献   

14.
每年5月都是中国股市梁山英雄重排座次的时候.让我们来看看2001财政年度中国股市10大亏损股的情况. 看罢这张表让人心情沉重.2001财政年度中国股市10大亏损股中,亏损最严重的"ST深石化",每股面值不过1元的股票,每股收益居然为-5.195元,而亏损最少的"ST兴业"也亏损到1.85元.  相似文献   

15.
3月28日下午,中国最大的航运企业中国远洋(601919.SH,1919.HK)的业绩发布会现场,气氛格外沉重。副董事长马泽华与众高管公布了亏损数字:中国远洋2012全年亏损95.59亿元。马泽华还表示,巨额亏损差于预期,"对此我们深表歉意"。继2011年亏损104亿后,"A股亏损王"中国远洋2012年继续巨亏。3月29日,复牌后的中国远洋正式"披星戴帽",更名为"*ST远洋"。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间金融(非正规金融)作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也是未来"财富金融"和"消费金融"的重要渠道。本文通过分析民间金融内生性和风险性探讨了其内在脆弱性,并通过借鉴欧美日民间金融成功模式和我国曾经实行的"价格双轨制"分析了"金融双轨制"的可行性和价值性,为民间金融阳光化模式提供借鉴或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金融衍生品围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铮 《上海国资》2009,(7):28-33
自2008年年末,国企从事套保交易巨额亏损消息便一直连绵不绝。2009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伟透露,有28家央企在做金融衍生品业务,亏损居多,仅国航、东航、中国远洋等亏损就高达数百亿元之巨。据官方公开资料,在从事衍生品交易的央企中,很大部分企业开展此项业务并未得到批准。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6月13日,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筹)旗下支付宝联合天弘基金推出了一款名为"余额宝"的货币基金产品,包括创始人和开发团队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款产品会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创造出那么多的奇迹:余额宝让原本国内排名中下、连年亏损的"小公司"天弘基金一跃超过华夏基金成为国内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全球排名第14位。即使是在互联网这样"一个产品改变一个行业"的奇迹发生过很多次的行业里,余额宝所引起的互联网金融热潮也前所未有。从李克强总理的  相似文献   

19.
中信泰富为规避澳元汇率上涨而使其采购成本增加的风险投资于金融衍生品KODA,却导致了巨额亏损,该事件除了警醒我们认清KODA的真面目之外,也为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缓慢,不能为有避险需求的企业提供相应的套保工具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20.
汤池 《上海国资》2009,(5):26-28
2009年3月、国资委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监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已经从事金融衍生业务的各中央企业重新进行风险评估和整改,并将各自的清理整顿情况于3月15日前向国资委作书面报告。该通知出台的背景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一些中央企业在金融衍生业务上出现的巨大亏损。如何加强风险管理,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处理好金融创新、金融开放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再一次引起各界的关注。《上海国资》特对上海东证期货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剑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