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转轨过程中,我国国有银行的行为特征表现为国有产权的变化特征,国家对银行的控制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形成了银行行为分析的框架。国有银行的市场化是最终目标,它的实现要依赖市场制度的培育和政府行政干预的退出。既有的银行制度安排是适宜于政府主导经济的渐进式改革的,政府行为与银行行为的耦合,形成转轨中经济的增长模式,银行行为与政府行为冲突,导出了相对最大化的金融“次优”产出均衡。  相似文献   

2.
银行的改革进行了二十几年,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却没有从本质上解决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问题。本文通过建立两阶段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与国有银行之间的利益博弈行为,阐明国有银行不良资产之所以仍然不断涌现,是由于政府对银行产权份额的过多控制而导致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彻底的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完善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建议,以便从根本上减少银行的不良资产。  相似文献   

3.
银行的改革进行了二十几年,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却没有从本质上解决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问题。本文通过建立两阶段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与国有银行之间的利益博弈行为,阐明国有银行不良资产之所以仍然不断涌现,是由于政府对银行产权份额的过多控制而导致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彻底的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完善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建议,以便从根本上减少银行的不良资产。  相似文献   

4.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应对过程表明国有银行具有其所有制方面的优势。强化大型国有控股银行的主体地位,不仅是夯实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要求,也是提高我国危机应对能力的需要。强化大型国有控股银行的主体地位,既要借鉴美国等西方国家在银行业保护方面的经验,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进行必要的限制,防止外资银行进一步蚕食国有银行的市场;又要通过为国有控股银行的国有股权安全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为大型国有控股银行提供公平的竞争条件等措施,巩固和提高其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5.
国有银行股权减持法律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的银行股权结构有利于提高银行的公司治理水平、经营效率和减少不良资产。股份全流通背景之下,中国国有银行之根本顽症在于股权结构不合理与国有股份高度集中。国有银行股权减持法律制度欠缺清晰,而连续的"顶层设计"存在着法出多门、相互矛盾、相互冲突,制度设计欠缺系统性和整合性,无法形成稳定的规范结构,导致法律的虚置和适用的困难。政府应重构国有银行股权转让法律规则,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形成私人银行与国有银行公平竞争的良性市场环境,最后完成政府有形之手从银行业全部退出之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6.
推进国有经济由传统政府管制向市场化转轨始终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主体内容。而国有经济是含国企、财政和国有银行在内的有机体。国有经济转轨必须从财政、国企与银行三维角度予以系统分析。一、国企、财政和国有银行:传统国有经济的“三套马车”体系基于“赶超型”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始终是按照国家计委点菜、财政银行配菜、工业包产、商业包销、物资统配、财务统管、农业剪刀差、工人低工资、剩余高积累、企业办社会的轨迹运行,财政、国有银行及国有企业都受国家计划严格约束并相互关连,形成国  相似文献   

7.
不良贷款是困扰我国银行的老大难问题,虽然国家针对四大国有银行已成立了四个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处理其不良资产问题,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科还靠银行自身,尤其对那些不能享受四大国有银行同等待遇的银行来说更是如此。本在对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最主要的成困及其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银行不良贷款处理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注资与国有银行改革的几个相关问题。其主要观点大致有:(1)国有银行改革的核心在资产部分,在微观基础未能得到有效改善的前提下,对银行的资本金结构进行单方面的改革注定不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2)我国国有银行的资本金是国家声誉与居民储备之间的一种奇特资本联盟,国家声誉的“入股”使得居民的核心存款变为附属资本,因此我国国有银行的资本金是充足的,注资没有必要;(3)国家声誉的不可分性使国有银行改革过程中必须保证国家对银行的绝对控股,国有银行制度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不能一味否定。本文的政策结论是,国有银行改革应和微观经济基础的改革结合在一起,从中国长期的制度变迁角度进行渐进式的改革,并在股份制改革上市过程中保持国家的绝对控股地位.片面追求短期效应的单方面注资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9.
国有银行产权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实现以市场关系的产权结构与竞争性,盈利性银行产业特性的相吻合。尽管以国家控股的资本结构多元化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的切入点有其客观的合理性,但国家持有控制权的股权结构,仍然将商业银行定位于“公共部门”,不会形成银行的经营支配权,所以它不是国有银行产权改革的最终模式。因此,在进行国有银行资本结构分散化,社会化改革的同时,必须进行国有商业银行的合理定位,由此才能构建以微观利益为基础的现代银行制度。  相似文献   

10.
问题银行与银行失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于问题银行的处置一般有两种模式:救助和退出。资本约束下问题银行处置方案体现了资本约束在界定处置模式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银行业竞争格局的出现 ,有必要分析国有银行与新兴商业银行的效率差异。文章综合评价了国有银行与新兴商业银行的效率现状 ,从规模经济、技术进步、资源配置、产权结构角度 ,探讨了新兴商业银行效率高于国有银行效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我国金融效率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个矛盾:一方面经济增长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货币资源存在较大比例闲置,表现为货币化比率偏高而金融化比率偏低.原因在于金融机构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致使货币资源未能有效转为金融资产.深层次问题是我国金融创新不足,实物经济效率受到限制.本文在分析我国高货币化、低金融化矛盾基础上,揭示了我国金融抑制的存在,反映了货币政策传导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金融领域、实业领域来优化金融发展的方向,以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效能,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金融体系,特别是银行体系的稳定对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银行体系的稳定,除依赖于经营优良的微观经济主体、良好的社会诚信制度等条件外,加强银行资本结构改造,提高监管效率,并运用资本监管的有效性来改造传统监管体系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银行业在一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银行业的规制。为此,分析了银行业规制的理论基础以及美国、意大利和韩国的银行业规制实践,指出银行业规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调整,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经济环境,需要采取不同的规制制度,才能使银行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实现健康增长。  相似文献   

15.
推行经济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为全体人民谋求福祉,提升国家实力。当原有机制、体制成为发展障碍时,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当缺少发展必需的资金时,在保证经济安全和独立的前提下,既要厉行节约,自我积累,又要吸引外来资金。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使得各国的经济越来越融为一体,但一国的经济首先具有民族的,然后才是世界的,其关键就在于国家是否拥有自己的民族资本。我国国企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机制和体制的问题,效率日下,国企改革成为必然,但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避免重现东欧各国改革中的失误,特别是跨国公司对其民族资本的掠夺,东欧的教训很值得反思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晚清湖南由于自然经济解体,商品经济发展以及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加深,其金融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呈现出以下特点:一、金融机构新旧并存,多种多样。二、金融机构内部分工精细,管理严格。三、市面多种货币流通,货币制度极其混乱。四、近代银行是间接由民族自救和发展省内工商业所造成。五、金融业地区分布和发展不均。  相似文献   

17.
合理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把人口资源负担转变成人力资本优势,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创造条件,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最主要途径,从教育投资的角度分析我国人力资本投资存在投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合理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应坚持科学发展观,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立健全人力资本产权制度,采取以市场机制配置为主、政府配置为辅的方式配置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8.
银行业规制,是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乡村型农业社会向城市型工业社会双重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在我国的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换中,银行业的资本配置效率虽然不高,但在我国资本驱动型二元经济转型中,因银行业规制而带来的极强储蓄动员能力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首先论证银行业规制是形成高储蓄动员能力的根本原因,然后对城乡储蓄率与二元经济转换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分析。  相似文献   

19.
深圳如何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经济时代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必然趋势。本文通过我国对外贸易、净出口对国民经济贡献率的分析 ,认为我国经济已溶入全球经济并带来了一定的利益。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深圳在进口贸易、利用外资、产业结构和体制创新等方面的现状 ,提出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 ,深圳要想立足于世界之林 ,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中国的银行结构存在着体系结构、业务结构、客户结构、市场结构和空间结构等问题,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制约作用。本文在分析银行结构与区域经济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银行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