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资本监管三要素中,风险加权资产居于核心地位,它决定了所计提监管资本能否充分反映银行面临的风险。1988年资本协议(简称巴塞尔Ⅰ)框架下资本仅覆盖信用风险,1996年巴塞尔委员会将市场风险纳入资本监管框架,2006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新资本协议(简称巴塞尔Ⅱ)进一步将风险覆盖范围扩大到操作风险,并引入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大幅度提高了资本要求的风险敏感度;2010年底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简称巴塞尔Ⅲ)修改了资产证券化、交易业务、交易  相似文献   

2.
次贷危机以来,建立更加审慎的银行监管标准,有效防范银行风险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2010年11月G20首尔峰会上各国首脑认可了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巴塞尔Ⅲ一揽子银行监管新标准。2012年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建立了与"巴塞尔协议Ⅲ"接轨的中国银行业监管制度。WTO、巴塞尔委员会、银监会是中国银行业监督标准的主要来源,本文分析了来自于上述三个方面的银行监管标准,并做了简要评价。本文对于了解中国银行业监管的制度环境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巴塞尔委员会先后于2010年12月和2017年12月发布了《巴塞尔Ⅲ:增强银行和银行体系稳健性的全球监管框架》和《巴塞尔Ⅲ:后危机改革的最终方案》,在资本监管中对资本工具的定义进行了调整,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三大风险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进行全面改革,引入银行储备资本.  相似文献   

4.
2010年9月12日,27国中央银行代表一致通过巴塞尔协议Ⅲ。2010年12月12日,巴塞尔委员会网站公布了《巴塞尔第三版协议:更加稳健的银行和银行体系的全球监管框架》和《巴塞尔第三版协议: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和监测的国际框架》等文件。这是巴塞尔委员会针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而亡羊补牢出台的全球银行业资本新规。其在各国金融业接连掀起波澜。巴塞尔协议  相似文献   

5.
“巴塞尔协议”的精神江曙霞“巴塞尔协议”是1975年2月成立的国际性常设跨国银行监督管理机构“银行管制和监督行动委员会”,(简称巴塞尔委员会或库克委员会)近年来颁行的一系列国际统一银行监督管理的重要文件的合称,它包括“原巴塞尔协议”、“修订后的巴塞尔...  相似文献   

6.
苟骏 《西南金融》2004,(10):14-15
1988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规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统一资本计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简称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在推进全球银行监管的一致化和可操作性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001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继续延续1988年巴塞尔协议中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以信用风险为重点,突出强调国家风险的监管思路,并吸收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提出的最低资本金要求、外部监管、市场约束等三个支柱的原则,把有关风险的定义扩大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各种风险,基本涵盖了现阶段银行业经营所面临的风险。除标准法外,允许银行运用内部评级法来衡量和测算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新资本协议目前公布了第三次咨询稿,不久将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7.
内部评级法:银行业风险管理新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巴塞尔协议》1988年由巴塞尔委员会正式公布,主要内容是明确规定了资本的定义、风险资产的计算方法以及银行业最低资本标准,以有效控制风险,促进国际银行业公平竞争。1992年国际活跃银行开始普遍执行现行《巴塞尔协议》资本标准,即所持有的资本不低于风险加权资产的8%。表外业务按照一定的转换系数进行转换后,计算所需资本。协议公布后,巴塞尔委员会对其进行了几次补充,主要是对银行表外业务的处理方式进行了改进。1996年的补充规定将银行在债券、股票、外汇和商品上的交易头寸从信用风险框架中分离出来,并对每种工具的交易头…  相似文献   

8.
《中国外汇管理》2010,(21):12-18
“巴塞尔协议是巴塞尔委员会出台的一系列银行监管规定的统称。1974年,两家著名的周际性银行前联邦德国赫斯塔特银行和美国富兰克林国民银行倒闭,直接催生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成立和广义上的第一个巴塞尔协议通过。此协议经过两次修改,  相似文献   

9.
《巴塞尔协议》由国际清算银行的巴塞尔银行条例和监督活动常设委员会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主要制定出一个“新的管制框架”,通过银行资本与资产比率的计算方法和最低标准,促进银行增加安全系数,以维护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全和稳定。(巴塞尔协议)实施以来引起我国金融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就其对我国银行会计的影响以及对策作初步探讨。一、(巴塞尔协议)使我国银行会计报表体系由资产负他表内拓宽到在外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分类方法,表外业务大致可分为四类,(1)银行提供的各类担保,包括汇票承兑,贷…  相似文献   

10.
<正>国际监管组织1.巴塞尔委员会发布处理资本监管框架下相关衍生品交易的最终标准2014年3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处理资本监管框架下相关衍生品交易的最终标准,规定使用标准法来测量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改善了现有的以非模型方式评估交易对手与衍生品交易相关的信用风险的方法。因此,标准法取代了当前巴塞尔资本监管框架下的风险披露方法和标准方法。同时,新的标准法通过限制银行在判断交易对手方信用风险时可选择的方法范围来  相似文献   

11.
巴塞尔委员会制订的《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即巴塞尔原则),将金融风险管理范围扩展到银行业的各个领域,建立超更为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为规范银行监管提出了统一的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一、巴塞尔委员会监管改革动态 巴塞尔银行委员会自1975年成立以来,一直主导国际银行监管改革,其于1988年发布的《统一资本计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即老协议)和1997年发布的《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等文件早已成为国际银行监管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3.
《银行家》2014,(7)
正《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要义2003年,中国银监会成立,此时正值巴塞尔Ⅱ即将正式发布之时。银监会对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一系列有关银行监管的文件有了一定的认识,开始在中国银行业普及巴塞尔监管知识。2004年,巴塞尔Ⅱ正式发布,并要求巴塞尔委员会的成员国中的活跃银行,在2006年底之前实施。针对当时中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和监管的状况,时任银监会主席的刘明康,向时任巴塞尔委员会主席的卡如纳致信,提出中国暂缓实施巴塞尔Ⅱ。随即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2007年,银监会要求工、农、中、  相似文献   

14.
巴塞尔委员会是1975年由12个国家中央银行的银行监督官员组成的一个监督国际银行活动的联合代表机构和协调机构,自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银行审慎监管标准和指导原则.我们通常所说的巴塞尔协议,是1988年推出的规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统一资本计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它使得全球银行经营从注重规模转向注重资本、资产质量等因素,在推进全球银行监管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99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新的资本充足率框架>征求意见稿,对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作了较为彻底的修改,2001年5月完成了第二轮咨询.为了有充足时间详细考虑咨询期内收到的所有意见,巴塞尔委员会于2001年6月25日宣布将新资本协议的实施时间由2004年推迟至2005年,并在2002年初进行另一轮咨询.新巴塞尔协议的未来实施,不仅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战,而且将资本管理问题摆到了我们面前,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颇颖 《金融会计》2011,(8):24-27
2010年底,巴塞尔委员会正式发布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简称巴塞尔III)。该协议的出台旨在进一步夯实银行等金融机构资本质量,提高吸收损失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巴塞尔协议III(巴塞尔III)是巴塞尔委员会在总结了国际金融危机教训后,对银行业提出的新的监管要求。巴塞尔III草案试图通过提高银行业抗击冲击的能力、风险管理和治理能力以及银行的透明度,来保证银行经营的稳健性,进而保障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  相似文献   

17.
卷首语     
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迅速发展改变了银行的经营环境。加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同时金融的全球化直接推动了全球范围内银行监管与风险管理原则和框架的整合与统一.并促使这些原则和框架随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2001年1月16日.巴塞尔委员会经过长期研究和酝酿,发布了新资本协议草案第二稿,在全球范围内征求意见。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安排,新资本协议将在汇集各方面意见并全面修改的基础上于2001年年底正式发布.初步定于2004年实施.从而取代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 2001羊巴塞尔新…  相似文献   

18.
中国银行业接轨《新巴塞尔协议》的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捷 《南方金融》2003,(9):23-25,29
1996年,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新巴塞尔协议》。我国已加入了WTO,我国的银行与外资银行很快就要进行正面交锋,但我国银行在很多指标上都达不到原有的《巴塞尔协议》要求,而《新巴塞尔协议》的指标比原来的更高,这势必会对我国的银行构成一定的影响,而我国的银行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达到这些指标,中国银行如何与《新巴塞尔协议》接轨?本文将以新协议的三个支柱为原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发酵和扩散的过程中,影子银行扮演了重要角色。2009年4月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伦敦峰会要求将所有不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工具和市场纳入金融监管的范围。2010年12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巴塞尔Ⅲ,大幅度提高了银行资本监管和流动性监管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2004年6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BaselⅡ,以下简称“新协议”),确立了国际金融业风险管理及监管的新框架。其中,为防范信用风险,新协议规定银行对借款企业必须进行信用评级,并规定了两种风险管理与资本计提方式:一种是引用外部信用评级机构评级结果,并采用固定风险权重的标准法(Standardized approach),即外部评级法;一种是依据金融机构内部评级系统,并自行估计风险权重的内部评级法(IRB approach)。这既是对银行业经营机构的要求,更是对监管机关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