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切实做好外出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外出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的就业环境,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简化农民进城务工手续,依法维护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及时为农民工提供服务。2·建立健全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社会服务体系,及时传递就业信息。调查显示,没有外出的劳动力中有47·2%担心外出找工作困难,有49·3%的农村劳动力希望政府提供就业信息,39·3%的农村劳动力希望得到权益保障和法律援助,多数…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已成为城乡统筹的一个难题.本文在明确劳动力实现合理的转移就业是农民工融入城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关键的基础上,从农民教育的角度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就业对农民工提出的提高就业能力以更好融入城市、提高创业本领以更好反哺农村的要求,进而提出了要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和创业本领,以期更好地实现他们在行为上融入城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创造和维护公平发展的环境。政府的责任是:保证整个社会的公平,创造和维护一个公平发展的环境,保证迁徙、居住、就业、发展权利;减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费用、负担,废止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切经济活动的各种不合理税费;消除农民进城的种种限制,改善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的条件;建立统一开放的和有序竞争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以经济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来带动就业的增长;壮大农村地区接受城市经济辐射的能力。2.增加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从长期看,建立在农村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基础上的农…  相似文献   

4.
解决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融入问题是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公平面临的重大挑战。文章通过建立城镇就业壁垒的三阶段Bertrand博弈模型,分析了我国城镇就业壁垒对农民工城镇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农民工提高劳动技能,其就业需求函数和收入水平随之上升,而城镇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函数和收入水平则会有所下降;如果城镇就业部门对劳动技能设定一个最低下限的进入壁垒,则将造成农民工的就业收入减少,而城镇劳动力的收入不受影响;如果城镇就业进入壁垒过大,将会导致农民工无法在城镇部门就业,进而产生加大城乡收入差距等其他后果。最后,文章提出在制度创新、经济发展和宣传教育等方面着手,消除农民工的城镇就业壁垒,加快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融入进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1.实行就业政策和管理体制一体化。在城乡分割的就业政策和体制下,城乡劳动力市场是两个相互隔离的部分,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缓解城乡就业融合可能带来的摩擦,采取了城乡分开、分而治之的办法,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面对不断涌进的农村劳动力,不断出台限制农民进城的措施,通过行业限制、文化要求、限期清理等政策压缩农民工。城乡就业一体化战略是要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将就业问题纳入城乡协调发展的共同政策框架之下,把城市就业和农村就业放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经济高增长并未拉动就业同步增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城乡二元结构影响了就业总规模的扩大。农民只要进行了一定时间的劳动,就算是就业了,尽管这种就业是不充分的,农村中绝大部分劳动力被统计到就业人员中。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转移,经济增长创造的相当一部分就业岗位由农村转移劳动力占有,而这些农村劳动力是带着“已就业”的身份实现转移的。目前,在城里的农民工已超过1亿人,这种“平移”的就业方式并不完全纳入城镇就业规模统计。但由于进城农民工从生产效率相对较低的农业领域进入效率相对较高的非…  相似文献   

7.
1·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和基本保障,也是降低我国农业弱质性的重要举措。具体要做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三农”倾斜。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伤事故缺乏保障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管理…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深刻论证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化大生产的运动规律,深刻地揭示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流动的必然性,科学预言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必将带来的巨大社会变革。在我国,数量庞大的农民工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同时,农民工流动就业没有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盲目流动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大量问题。马克思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理论对于指导我们解决农民工流动中存在的问题、破解城乡二元经济困局具有指导性。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由农民和农民工构成的农业户籍人口始终面临贡献与所得的失衡问题。在城乡关系上,我国长期采取“一国两策”;作为其延伸,城市劳动力市场也呈现出二元性。该文分析了“一国两策”及其在就业制度上的演化,指出其基于国民待遇原则的公平缺失,进而提出了建立国民待遇体制以最终解决这种失衡问题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1.为农民工顺利流动和就业提供制度保障。必须深化户籍制度等体制改革和创新,给予进城农民工以市民的待遇,保证城乡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我国要通过法定程序,调整城乡、地区利益格局,建立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消除户籍的城乡和地域分割,确认居民自由迁徙、择业和居住的权利,并对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建立覆盖全体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要针对农民工的职业特点,建立农民工的分层保障体系,使进城农民工能逐步享受工伤、医疗、养老等基本社会保障。当务之急是要在农民工工伤和职业病风险比较高的行业(如建筑、矿山等),大力推进农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民工发展趋势与展望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韩长赋 《经济研究》2006,41(12):4-12
本文在对中国农民工群体的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农民工问题解决的选择性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民工城乡流动和人口城市沉淀模型,描绘了农民工的人口城市沉淀曲线,指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历史过程和基本思路。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农民工问题是个战略问题,将伴随我国现代化的全过程,并将伴随现代化基本实现而终结。农民工亦工亦农、亦城亦乡,流动就业,逐步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这种现象将长期存在。解决农民工问题要持城乡统筹方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要以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为动力,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要以人为本,公平对待,构建解决农民工问题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2.
1郾国有企业改革需要释放计划经济形成的大量企业冗员。在长期计划经济下,国有企业形成大量冗员。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实行的是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这一政策造成了难以承受的人口压力。大量的劳动适龄人口需要工作,而在体制上国家基本上采取了城乡封闭的劳动力管理制度,农村劳动力的95%以上滞留在农村;城镇劳动力就业基本上实行单一的全民企业计划安排,使得国有企业容纳的人数剧增,加上有关部门规定待业率不能突破3%,国有企业不得不靠牺牲效率来维持安定,许多富余人员在国有企业内部沉淀下来。这种就业配置的代价是企业效率和效益的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不歧视原则是人权平等在就业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平等就业权的核心内容。不歧视原则为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保障提供了最直接的理论证成和最充分的现实依据。农民工不平等就业是我国当前不平等就业问题的一个最为突出的表现,对劳动者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负面影响是全局性的。走出我国农民工不平等就业困境的关键,是重构农民工平等就业权保障的制度体系,并着力解决好三个主要问题:依法确认农民工平等的劳动者身份;建立健全农民工平等就业的权利内容;完备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当前,随着我国大中城市劳动力择业“贵族化”倾向的逐步强化,总有一些不被看好的就业岗位不断空置出来,需要“平民化”的农民工来接替。这种情况不可避免地长期存在和循环往复,为农民工源源不断地进入大中城市就业提供了机会。可以说,农民工是现阶段工人阶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为大中城市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但是却没有得到“城市社会”的全面承认,反而在许多方面遭遇不公正待遇。1郾正视对待在大中城市农民工方面存在的问题。目前绝大多数农民工的生存环境恶劣,发展环境基本没有,从事的往往都是最苦、最累、最脏、最危险的工种,…  相似文献   

15.
产业发展、人力资本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把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类型分为本地非农就业和外出务工两种类型基础上,利用2009年河南农村住户和农民工监测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发展、人力资本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粮食种植与非农就业具有互补作用;非农产业发展对本地非农就业具有正向但较为微弱的影响;人力资本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显著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我们提出加大粮食补贴、发展非农经济以及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1.就业制度。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就业制度虽然进行了改革,但农村劳动者在求职、就业、管理等方面仍然受到不平等待遇。(1)农民工进城就业机会相对有限。一方面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依然严重;另一方面农民工组织化程度低,进城农民工以非正规就业为主,大多数是没  相似文献   

17.
李琳 《发展研究》2006,(9):96-98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务工就业,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城市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制约农村劳动力平等就业的诸多体制、政策性障碍还没有消除。本文深入分析城乡二元就业制度的特点和弊病,提出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的政策建议: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准入机制、就业投入机制、就业培训机制、劳动保障机制及就业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就业渠道不畅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进城就业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但由于就业渠道不畅,致使大量农民工进城后寻找工作面临很多困难,出现了农民工就业难的局面。从农民工就业渠道调查结果分析,主要有农民工、劳务中介和用人单位三个方面原因。那么,要解决农民工就业渠道不畅的问题必须建立有效的就业信息平台,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9.
最低工资会打击农民工就业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智勇 《财经科学》2007,(10):103-110
本文对最低工资不利于农民工就业的各种观点进行了反驳.指出,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劳动力保护政策,以维护社会公平.通过制定最低工资,吸引农民工加入工会,壮大农民工在经济利益上合法抗争和博弈的能力,同时建立和健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阻止农民工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的无限制发散.本文提出了农民工实行最低工资的可行性,并对最低工资法的实施效果给予了肯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的深化,城乡分割的二元制度逐渐松动,农民可以畅通无阻的进入城市就业,成为农民工。然而,农民工在城市中长期处于"半城市化"状态,既不利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又为社会安定埋下隐患。农民工市民化有三个层次的内涵,其中,深层市民化是核心、中层市民化是过程、表层市民化是目的和结果,这三个层次的市民化同时受到制度、政策以及市民态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要积极寻求制度创新,实现农民工与市民平等的就业权,按照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实现农民工的公平待遇,同时加强对农民工的正面宣传,消除农民工与市民的心理隔阂,并增加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在充分尊重农民工意愿基础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市民化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