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特有的现象,农民工回流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在对国内外关于农民工回流问题的研究文献进行详实的回顾和梳理基础上,从农民工回流的原因、回流的影响因素以及回流行为所带来的效应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当前研究的不足及未涉及之处进行了简单述评,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有关农民工群体城市融入和心理状态的研究成为我国学者广泛关注的研究主题。本研究旨在发掘城市融入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农民工个体生活满意度的作用,并以社会关系理论为基础,研究个体社会安全感在上述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本文以河北省秦皇岛、唐山、保定、石家庄等四个城市的310名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为研究对象,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工作时间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城市融入程度能积极促进个体生活满意的水平;个体的社会安全感越高,城市融入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正向联系就越弱。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13年全国东部、中部、西部21个省份的进城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因素,并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群体差异进行OaxacaBlinder分解。研究结果表明,以教育和培训为主要形式的人力资本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健康人力资本是农民工实现低层次融入向高层次融入转变的重要因素。基于"三缘关系网络"形成的初级社会资本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基于"市民网络"形成的新型社会资本能显著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心理资本、迁移模式、户籍地等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显著影响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性别差异和代际差异主要归因于群体内的特征差异,而城市融入的户籍地差异则主要由户籍地歧视性因素所造成。  相似文献   

4.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理论、实证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收入的增长事关"三农"全局,决定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国内外文献研究早就显示:农民收入低且不稳的这种状况,不但是发展中国家的难题,而且是发达国家的难题,更是现代国家发展中存在的一大难题。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在于建构了以二元经济理论、倒U曲线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制度创新理论以及人口流动理论为代表的经典理论模型,试图找到农民收入增长的源泉。国内学者则主要通过实证表明,制度化缺陷、城镇化发展、人力资本投资、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当前,应该从优化制度环境、统筹城乡发展、积累人力资本、改革金融体制以及创新农业科技等方面入手,多管齐下,破解农民增收瓶颈,促进农民收入的稳定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5.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而文化融入则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关键和最终归属点.因此,应该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建立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文化工作机制,并通过农民工自身的主动诉求和努力,实现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文化待遇,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空心化问题开始引起学者的高度关注。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空心村的内涵分析、形成机制、重大挑战、治理途径等四个方面。当前的研究缺少对新型城镇化时代背景的全局性把握以及对民族地区农村空心化问题的专门化关注。立足于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民族地区农村空心化的问题应成为未来学界关注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发展,农民工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涌现,农民工城市融合问题成为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问题研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视角》借鉴国内外学界的相关理论和研究,从公共利益均等化的视角切入,进一步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的影响因素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加快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任务,社会参与是衡量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进程的核心要素之一。本文以过度劳动为切入点,审视农民工社会参与低水平发展状态,并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系统考察过度劳动对农民工社会参与的影响。研究表明:①中国农民工的过度劳动现象非常严重,68.10%的农民工周平均劳动时间超过50小时,45.88%的农民工周平均劳动时间超过60小时。②过度劳动会显著降低农民工的社会参与水平,即过度劳动对农民工社会参与存在"挤出效应",在运用泊松内生处理效应模型控制潜在的内生性偏误,并运用2014年社会融合专项调查数据重新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③过度劳动之所以会降低农民工的社会参与水平,可能是因为过度劳动会造成农民工心理压力过大、主观社会地位下降。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的代际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军 《农业经济问题》2012,(1):52-59,111
文章基于江苏省农民工调查数据对第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的代际差异及其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目前江苏省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总体上已经达到"半"市民化以上的水平,但存在着显著的代际差异,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高于第一代农民工;Gfilds分解结果表明,两代农民工内部城市融入程度差距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受教育水平、收入、社会资本和外出务工目的;进一步的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显示,第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之间城市融入程度差距的89.03%应归结为禀赋差异,系数差异所导致的城市融入程度差异仅占10.94%。  相似文献   

10.
人口城镇化是国内学者关注的焦点。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工具,以CNKI数据库中相关论文为数据来源,分析2000年以来人口城镇化研究的发展状况和前沿问题。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人口城镇化的文献呈稳步增长态势,于2018年到达峰值;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且发文作者之间合作较少;人口城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口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人口城镇化与经济方面的研究、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协调发展研究以及人口城镇化质量研究等。  相似文献   

11.
促进农民工在城市"落地生根"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命题。本文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构建了社会保护理论分析框架,然后利用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专项调查数据检验了农民工所拥有的社会保护对其在城市中市民化水平的影响。在克服了异方差、多重共线性和内生性等问题的基础上,研究结果显示,和其他因素相比,社会保护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因素;城市社会保护对农民工市民化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村社会保护对农民工市民化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社会保护对弱势群体的市民化作用更为明显;在农民工群体内部,文化程度或者职业地位越低,社会保护对其市民化的作用越明显。农民工市民化进展缓慢的重要症结应该是农民工在城市社会保护的缺失,而农村社会保护因素的稳定性和不可替代性又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回流意愿,或者在城乡之间进行往复式流动便成为部分农民工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社会质量理论为指导,从"制度—非制度"、"集体—个体"两大维度,梳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主要因素,构建其城市融入的社会质量分析框架,明晰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关键因素和主要路径。在此基础上,运用该分析框架对成渝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问题集中体现在公共服务质量较低、人力资源开发不足、身份认同不高三个方面。据此,当前成渝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工作的重点,应当是在逐步完善无差异公共服务供给的基础上,改善其融入条件,开展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人力资源开发,以强化融入能力、提升融入动力,进而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增进他们融入城市的文化归属和身份认同,实现"高质量"的融入。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在我国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化发展的浪潮之下,新一代的农民工在对我国城乡的认同方面有别于第一代进城的农民工。这批农民工主要在城乡之间进行徘徊,在城市文化的逐渐熏陶下已经无法适应农村地区的生活方式,而且对于乡村地区的情感认同以及心理上的依恋正逐渐减弱;受到城乡之间的二元结构方面、生活习惯方面、社会资本方面、人力资本方面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工还未完全构建对城市方面的认同感,导致其无法融入城市又难以融入农村。本文主要对农民工目前社会融入方面的情况和阻碍其社会融入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寻找出突破困境的相应措施,进而促进其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颇受关注的人群。他们在外表、学历、素质等方面较上一代农民工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在融入城市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困境,这就限制了城镇化的深入发展。本文从主客观两方面就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参与的困境作了详尽的分析,并着重从三方面阐述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参与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健康快速发展的紧要问题。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全国人大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强调城镇化建设中人的核心地位,在人的因素中新生代农民工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最重要力量,他们的居留意愿成为决定新型城镇化的现在与未来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的意愿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的形式对郑州市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调研,在以第一手资料为基础的提前下,运用随机森林模型,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制度因素和社会文化等4个方面中的24个因素实证分析影响郑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的特征和因素。[结果]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最显著的要素依次是从事职业类型、在城市工作时间、个人收入、家庭收入因素、是否参加城镇养老保险和是否享受城镇住房公积金。[结论]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教育、增加家庭收入和改善社会福利等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江苏省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分别采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的代际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两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高于第一代农民工;收入水平、社会资本和受教育水平是影响两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关键;在城市融入程度的不同分布水平上,受教育水平对第一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影响的差异更大,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作用更大。因此,促进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必须考虑两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影响因素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呈现2015年国内外土地经济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研究重点,进行国内外比较,并对2016年土地经济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研究方法:文献法。研究结果:(1)国内学者主要关注土地市场研究中的土地价格、土地市场运行效率与外部性、土地市场中参与主体的博弈以及土地供应中的政府行为;国外学者更多关注发展中国家土地规模经营的效率、土地价格的影响因素及其计量方法的创新,以及发展中国家农村土地制度演进中的参与主体行为。在土地市场自身运行效率及其参与主体行为特征分析方面,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2)国内学者在土地制度研究方面主要关注土地产权结构、土地流转制度及其外部性、土地征收制度、土地财政与税制改革以及土地制度改革,国外学者更多关注土地产权边界、稳定性与社会福利、发展中国家的土地征收以及长时段的土地制度演化研究。国内对于土地制度演化轨迹和影响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夯实。  相似文献   

18.
解决农民工市民化是促进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目前,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主要有制度性因素和实践性因素;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何在?创新多元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建立城乡对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城乡全覆盖的公共服务机制.进而使农民工真正融入城镇社会,实现市民化.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城市融入是其社会发展权的重要内容。文章以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为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新视角,基于杭州市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证调研,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可行能力",从个人期望、健康能力、经济机会、参与能力、社会权利五个维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个体融入期望高但相对剥夺感较强,健康能力因长期高强度劳动而弱化,经济收入尚可但就业机会不平等,主动性社会参与机会少且组织生活边缘化,社会权益保障因城身份边缘化而无法实现。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如何破局,必须从政府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形成整体性"合力",培养新生代农民工的"可行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实现城乡协调和区域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成为学者关注的重要论题。本文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在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次约束理论构建了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模型,通过有无次约束时各地市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值及其排序,找出了影响各地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的优势因素和劣势因素,并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山东省各地市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划分为4个类型区。本研究为山东省各地市有针对性的制定城镇发展政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