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目的]在土地流转发展缓慢而农地确权工作已经完成之际,基于农地确权对土地转出的影响研究中产权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两派观点的分歧,同时引入交易成本和禀赋效应两个中介变量,深入研究农地确权对农户土地转出的影响机理,将有助于推进农地确权成果应用以及农地流转制度的完善。[方法]文章使用CHARLS2018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和一元并行多重中介模型实证分析农地确权对农户土地转出的影响机理。[结果](1)确权促进了土地转出,使土地转出的概率提高了6.60%;(2)确权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交易成本,进而抑制了土地转出;(3)确权有利于增强禀赋效应,但禀赋效应反而促进了土地转出;(4)中介效应上交易成本和禀赋效应为部分中介作用,交易成本中介效应比例为-10.46%,禀赋效应中介效应比例为13.35%,从而禀赋效应的中介作用更强并能强化确权对土地转出的促进作用。[结论]农地确权工作有其正面的成效,但还需完善政策并建立配套制度以克服负面效应,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和交易平台,宣传普及农地确权和相关“三农”政策,提高农户认知,同时还需防范禀赋效应过强和流转租金过高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农地流转及其契约安排是学界重视的前沿研究领域。其中,关于契约选择的内在机理一直未能达成共识。本研究基于广东和江西两省农户调研数据,探究农户分化对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的影响及其决定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分化与农户农地转出的意愿契约,无论是契约形式还是契约期限,均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农户对土地的禀赋效应起到了中介作用。此外,农地确权强化了农户间的异质性,使得不同类型农户的禀赋效应出现不同程度的强化,导致农户更不愿意在农地转出时选择签订正式契约和长期契约。文章强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降低禀赋效应,强化农民的契约意识,有助于推进农地流转的契约化与规范化。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探索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规模经营意愿的影响,特别是风险偏好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以期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采用中介效应检验流程,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Ologit/Logit模型。研究结果:(1)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规模经营意愿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下的农户,其规模经营意愿存在差异。(2)家庭生命周期会通过风险偏好间接影响农户规模经营意愿,空巢夫妇家庭的风险偏好程度最低,农户规模经营意愿最弱,成长中核心家庭的风险偏好程度最高,农户规模经营意愿最强。(3)家庭的农业专有资产积累越多、土地产权越安全、灌溉条件越好,农户规模经营意愿越强。研究结论:为引导农户规模经营意愿,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政府政策的制定应考虑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具有的劳动力和资金资本规律;积极发展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农户规模经营意愿的实现;建立正规的农业避险机制;促进农户农业专有资产的积累、保障和提高土地产权安全、改善土地灌溉设施条件。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探索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规模经营意愿的影响,特别是风险偏好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以期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采用中介效应检验流程,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Ologit/Logit模型。研究结果:(1)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规模经营意愿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下的农户,其规模经营意愿存在差异。(2)家庭生命周期会通过风险偏好间接影响农户规模经营意愿,空巢夫妇家庭的风险偏好程度最低,农户规模经营意愿最弱,成长中核心家庭的风险偏好程度最高,农户规模经营意愿最强。(3)家庭的农业专有资产积累越多、土地产权越安全、灌溉条件越好,农户规模经营意愿越强。研究结论:为引导农户规模经营意愿,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政府政策的制定应考虑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具有的劳动力和资金资本规律;积极发展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农户规模经营意愿的实现;建立正规的农业避险机制;促进农户农业专有资产的积累、保障和提高土地产权安全、改善土地灌溉设施条件。  相似文献   

5.
农户向家庭农场流转土地的续约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农地流转期限普遍较短、流转合同不规范、合同违约率高等问题导致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不稳定,严重抑制了家庭农场主对流入土地的长期投入。因此,如何引导农户向家庭农场长期稳定地流转土地,成为推动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湖南省498家农户土地流转数据,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农户向家庭农场流转土地的续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农户向家庭农场流转土地的续约意愿模型中,行为态度是主要影响因素,主观行为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也是重要影响因素;②在农户行为态度方面,农户对土地流转预期收益越有信心,或农户对家庭农场上一轮土地流转行为越满意,在此基础上构建起的行为态度越能促进农户土地流转续约意愿的形成;③在主观行为规范方面,当农户感知到来自周围的人特别是亲人对农户续约的支持态度越强烈,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主观行为规范越能促进农户土地流转续约意愿的形成;④在知觉行为控制方面,农户对农户禀赋和环境禀赋两方面的感知会影响农户土地流转续约意愿的形成,其中户主工作性质和上一轮流转期限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学界关于农地确权是否促进农地流转尚未达成统一共识。本文构建农地确权、农地依赖影响农地转出行为的理论框架,采用Probit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究农地确权对农地转出行为的政策效应,以及农地依赖在农地确权对农地转出行为影响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农户对土地的禀赋效应并非完全存在,农地依赖呈现分化特征;农地确权对农地转出行为具有促进效应;农地依赖在农地确权与农地转出行为的关系中起负向调节效应,农地依赖会抑制农地确权对农地转出行为的促进效应。未来中国应加快运用和拓展农地确权成果,推动农地流转和保障农地产权;依据农户的农地依赖程度,因户制宜、分类治理;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培育农地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江苏、湖北、广西、和黑龙江四省(区)111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地产权安全性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农地产权安全性会形成生产性效应、交易价格效应和交易成本效应,进而影响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农户最终是否流转农地以及流转农地的规模取决于农地产权安全怀所产生的三种效应的叠加影响。经验检验结果表明,土地承包合同提高了转入户转入农地的可能性和农地流转率,但并不显著影响转出户转出农地的可能性和农地流转率;签订农地流转合同提高了转入户和转出户的农地流转率;而农地流转纠纷并不显著影响转入户和转出户的农地流转率。为了促进农地流转,应该加快推进新一轮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强化农民农地流转合同意识,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8.
农地确权对农户生产性行为的影响受到学界广泛重视,但现有文献大多忽视了对确权所隐含的产权交易含义的研究。农地确权在提升农户产权强度的同时,有可能因土地的人格化财产特征而强化"禀赋效应",并进一步因"产权身份垄断"与"产权地理垄断"而加剧对经营权流转的抑制。研究发现,针对产权主体与产权客体不可分的交易约束,拓展科斯定理并通过产权细分、迂回交易及其有效匹配,能够在尊重农民土地人格化财产特征的前提下,实现农业的规模经济与分工经济。进一步的案例研究表明,以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管住用途、盘活产权、多元经营"为主线的制度内核,有可能成为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分析确权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并探究禀赋效应的中介作用和社会资本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为落实宅基地确权政策提供经验借鉴。研究方法:有序Probit、逐步回归以及基于Bootstrap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检验方法。研究结果:(1)确权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在考虑选择性偏误后,结果依然显著。(2)禀赋效应在确权抑制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社会资本能够削弱禀赋效应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抑制作用。(4)对于户主年龄较大的农户家庭和宅基地距离县区更近的农户而言,确权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负向影响作用更大。研究结论:细化确权颁证工作内容,通过政策宣传引导农户正确认识确权的目的和意义,同时重视社会资本等非正式制度在宅基地退出中的补充作用,因地因人制定宅基地退出政策,分类保障农户差异性权益需求,充分激发宅基地确权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农户对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效应的认知差异及其原因,为提高确权政策的实施绩效、促进农民宅基地合理流转提供一定依据。研究方法: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有序Probit模型。研究结果: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具有一定的产权制度效应、经济效应及社会效应,但城市近郊农村、远郊纯农村和远郊风景秀丽区等不同类型农村的农户对确权效应的认知存在一定差异。(1)在产权制度效应方面,受益于政策宣传,三类农户均认识到确权具有法律上的产权安全效应,但远郊农户更倾向认为宅基地的财产权利与确权无关;城市近郊及远郊风景秀丽区农户比远郊纯农区农户更认可确权具有的产权排他性;离城市越近、受市场化影响越强烈的农村,农户的宅基地完整财产权利意识越强烈。(2)经济效应的认知上,大多数农户认为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后可自由交易且收益应全部归自己所得,仅有5.97%、4.44%和2.94%的近郊、远郊纯农区和远郊风景秀丽区的农户同意将流转收益在自己、国家和集体间进行分配。(3)农户对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的社会效应认可度较高,特别是近郊和远郊风景秀丽区农户认为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对促进社会公平、改善干群关系、减少邻里纠纷等方面具有较显著的意义。(4)农户所处区域的自然经济区位对农户认知的影响显著,同时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非农收入占比越大的农户越能清楚认知确权效应。研究结论:不同类型农户对确权效应的认知程度不同而可能影响确权的预期效果,因而有必要针对不同类型农村执行差别化的确权管理政策,以提高农村宅基地确权的政策实施绩效。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中国农地确权制度改革的政策背景,以及备受关注的土地细碎化的资源特征,构建“产权权利界定、产权资源特性与农户生产要素投入”的理论分析框架,借助广东粤北山区阳山县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条件混合处理模型的计量结果表明:农地确权未能有效激励农户的生产要素投入行为,但土地细碎化显著抑制了农户雇佣劳动力和机械服务购买行为,还显著促进了化肥施用。进一步纳入农地确权和土地细碎化的交互项的模型结果表明,农地确权与土地细碎化两者之间不存在互补或替代的交互效应。采用中介机制、子样本分析等模型验证了上述结论的稳健性。由此认为,农地确权政策的影响具有情境依赖性,不可教条式地过度吹捧农地确权政策的生产投入影响效应;对于丘陵山区地带而言,农业政策应从聚焦于地权制度改革调整到缓解农地细碎化问题上。这不仅对激励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而且也有利于农地“减肥”,缓解中国日益紧迫的农业资源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黑龙江省农户土地流转现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提升农户土地转出意愿途径推动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生产。[方法]基于元分析的要求和步骤对黑龙江农户土地流转意愿进行实证研究,以农户个人特征、农户资源禀赋、农户所处环境特征和政策及生产特征4个层面来分析黑龙江农户土地转出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基于主效应分析发现农户土地转出意愿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文化程度、年龄、性别、人均纯收入、耕地面积、非农收入比重以及是否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其中,农户年龄在土地转出意愿中的影响显著为负,有阻碍作用;农户人均纯收入和耕地面积对土地转出意愿的影响显著为正,具有促进作用,说明土地转出的发生率在人均纯收入高和耕地面积较多的农户中相对较大;政策的过渡与完善对受教育程度较低和年龄较大的农户的土地转出意愿在逐渐加强。[结论]黑龙江省日渐完善的土地流转政策以及地方政府的大力宣传对农户土地转出意愿的调节作用越发强烈。  相似文献   

13.
规模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其又必须以农地流转为前提。以农户个体及家庭特征为对象,采用Logit模型分析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农户文化水平、搬迁意愿、家庭劳动力数量、土地细碎化程度及土地流转经历对农户土地流转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农户文化水平越高、搬迁意愿越强烈、家庭劳动数量越多,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越强烈:土地细碎化程度是农地流转的一个限制因素;已有过农地流转经历的农户,越愿意进行农地流转;②研究区农地流转意愿较强,有52%的农户期待农地流转,需建立完善的农地流转市场,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促进农地合理流转。  相似文献   

14.
农户对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所普遍存在的禀赋效应,将导致农地流转市场效率低下。对此,本文基于禀赋效应中"人对物"、"物对人"及"人对人"的3类互动关系,构建"农地确权—农地特性—交易对象—禀赋效应"的分析框架,揭示农地禀赋效应的成因及其对象歧视性根源。利用全国4105个农户样本构建IV-Tobit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农户的禀赋效应具有对象选择性与歧视性。特别是当农地流转对象是规模经营主体时,农地确权是显著增加农户的禀赋效应的重要因素,即使强化外出就业政策的扶持力度以化解农户对农地保障价值的依赖性,亦无法降低其农地禀赋效应。由农户与农地的情感关联所决定的农地心理价值的不可替代性,是诱发农地禀赋效应的重要根源。本文有助于深化对我国农地流转市场特殊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推进,农地产权的市场化问题成为农村土地问题的中心,但面临着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不高的困境。笔者认为,农民流转土地意愿不高的主要原因已经不是农民的土地情节,而是政府的农地流转抑制。流转抑制替代了农地产权市场的演化以及演化进程中农地流转方式、定价机制、交易协调机制之间的适应性匹配。笔者认为,推动农地流转的关键是支持地方性的制度和创新,赋予农民自主交易权,尊重农地产权市场的适应性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16.
赵飞 《南方农村》2023,(1):10-14
农户农业生产专用性资产的产生会增加土地流转的租金,承租者之间的博弈会抑制农户土地转出。为探究资产专用性对农户土地转出意愿的影响,本文以铜仁市江口县274份问卷调查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土地资产专用性、实物资产专用性、人力资本专用性、地理位置专用性四个方面来讨论对农户土地转出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人力资本专用性中农户参与专业培训以及农业生产管理能力显著抑制农户土地转出意愿;实物资产专用性、地理位置资产专用性以及土地资产专用性分别显著抑制农户土地转出意愿。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推进,农地产权的市场化问题成为农村土地问题的中心,但面临着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不高的困境。笔者认为,农民流转土地意愿不高的主要原因已经不是农民的土地情节,而是政府的农地流转抑制。流转抑制替代了农地产权市场的演化以及演化进程中农地流转方式、定价机制、交易协调机制之间的适应性匹配。笔者认为,推动农地流转的关键是支持地方性的制度和创新,赋予农民自主交易权,尊重农地产权市场的适应性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现有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研究作为基础数据库,运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了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强度的变化以及在中国农户范围内,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是否存在异质性及其异质性来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土地流转规范性、非农生计能力和养老保障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年龄、婚姻状况和家庭非农收入存在显著的异质性;东部地区家庭非农收入对农户土地流转影响显著;家庭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的作用强度逐渐增加,其余变量作用强度均不同程度的减弱。  相似文献   

19.
农地确权与农户要素配置的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地确权会如何影响农户生产要素的配置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文章认为:(1)农地确权在强化农地产权改善农地潜在价值的同时,将诱导农户不断提高其转出农地的保留价格,从而抑制农地流转。(2)农地确权并不必然促进农户对农地的长期投资,在农民倾向于非农就业的情景下,投资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并非是有效的行为选择,甚至存在农地非农化的风险。(3)在小农经营格局下,农地确权对抵押贷款市场的促进作用将是有限的。因此,农地确权并不必然存在促进农地流转、诱导投资激励、改善信贷可获性的内在逻辑。作者强调,挖掘农地确权的制度红利,关键在于盘活农地经营权,通过迂回投资、生产性社会化服务,从而将农户卷入分工经济。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释了金融知识影响农民农地流转行为的机理,并引入农地确权颁证变量,根据陕西90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知识对农民农地流转选择及流转规模的差异化影响以及农地确权颁证对金融知识影响农民农地流转行为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知识对农民是否流转农地及农地流转规模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农民农地转入行为的影响大于对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研究进一步证实,农地确权颁证对金融知识影响农民农地流转行为发挥了调节作用,即通过提升农地产权强度和强化农地禀赋效应等抑制了金融知识对农民农地转出行为的正向影响,但增强了金融知识对农民农地转入行为的促进作用。因此,需从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推进农地确权颁证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系列改革措施等方面促进农民农地流转参与理性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