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安徽省庐江县柯坦镇城池村巴电稻虾种养专业合作社积极推广“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即在同一片稻田里既种稻又养虾,稻虾共生、稻虾互补,从单一的种植向种养一体化转变,做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稻田的水面供龙虾生长,龙虾的排泄物可为水稻提供天然有机肥,水稻与小龙虾“互为供给”,形成水稻护虾、虾吃虫草、虾粪肥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稻虾生态种养技术是将水稻种植与小龙虾养殖紧密地结合起来的一种复合种养模式。不仅能提高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稳定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而且能提高小龙虾和水稻的品质;不仅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而且生态效益显著。陈正江现有“虾稻田”106亩,其中,一个25亩的“虾稻田”今年已经养殖结束,  相似文献   

3.
正小龙虾稻田生态养殖模式通过改善稻田种养生态条件,加强鱼虾类投饲增肥等措施替代化肥,少施或不施化肥农药,建立以实现稻田养虾种稻,谷、虾优质高产增效的稻田种养良性循环的生态体系。我市依托优质的自然环境资源,积极开展小龙虾的稻田生态养殖,以达到调整本地水产品养殖产业结构、提高渔业效益的目的。本文就小龙虾稻田生态养殖关键技术进行总结,供参考。一、养殖条件选择与优化(一)稻田条件选择宜选择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排灌方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各地掀起稻田综合种养浪潮,浪潮中的浪花之一就是"稻虾连作"。其具有投资少、养殖风险小等特点。我市芜湖县一养殖基地利用低洼田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试验示范——"稻、虾、鱼"综合种养模式。根据水稻与水生动物的共生互利关系,在不破坏地块耕作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正>稻虾共作是依据水稻小龙虾共生理论,遵循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在稻田生态系统中进行种养结合,水稻小龙虾共生、互补,进入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现将稻虾共作绿色高效养殖技术总结如下:1.养殖稻田的改建1.1稻田选址要求农田水利设施要配套,  相似文献   

6.
<正>稻田养殖小龙虾,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措施,既种稻又养虾,以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生产效益的一种综合种养模式。虾稻连作,促进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不仅虾可丰产,每亩龙虾产量可达100-200kg,亩获纯利2000元左右,而且稻田养的虾可以吃掉田中消耗肥料的杂草和其它水生动物,节省了除草的劳动力,虾在稻田中不停地活动,  相似文献   

7.
浅谈洪湖市稻田综合种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稻田综合种养是将稻田种稻和养鱼(虾、蟹等)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水稻和水产品共生互利的作用,在不减少粮食产量的前提下,从而获得有机水稻和有机水产品双丰收的一种生态养殖。近年来,洪湖市将稻田综合种养作为"稳粮增收、提质增效"的民生工程和"富民强市"的亮点产业来抓,通过"转方式、调结构",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扩大种养规模,稻田综合  相似文献   

8.
正稻虾种养模式,小龙虾和水稻有一段时间的混作,一方面它涉及稻田的施肥、除草、排灌、收割、防治病虫害等,同时,也涉及到小龙虾养殖的投喂、水位控制、防逃、防敌害、防病治病和捕捞等。因此,要种好稻养好虾,必须在物质、技术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才能上马投产。  相似文献   

9.
<正>荆州市监利县和潜江市,在大片开有回形沟的稻田上,成群的鹭、鹳等水鸟飞翔追逐,回形沟里也不时有龙虾、甲鱼、泥鳅、螃蟹等水产品冒出水面。这就是我省近些年来大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带来的景象。养虾必须种好稻在洪湖西岸的监利县汴河镇匡老村兴星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徐星东正在田边与理事长徐幼堂商量水稻收割机械作业问题,一谈到"虾稻共作",他就打开了话匣子:"我们这里是低湖田,水稻一年只能产一季,常年亩产就是千  相似文献   

10.
<正>龙虾是大众喜爱的名优水产品种,江苏盱眙、安徽合肥等地还举办特色龙虾节,受消费市场急剧增加和出口加工的增长,野生资源越来越少,龙虾的人工养殖势在必行。1稻虾共生养殖模式选择水质良好,水量充足,周围没有污染源,保水能力较好,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没的田块进行稻虾共生养殖,可有效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稻  相似文献   

11.
正人物导读:涂旭,男,湖南省长沙县人。2016年参加长沙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同年在长沙县果园镇花果村流转110亩农田,尝试"水稻+龙虾"生态种养模式,当年就大获成功。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也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稻虾共作",并组织举办花果村首届龙虾美食节,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长沙县果园镇依天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涂旭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后,实施"水稻+龙虾"生态种养模式大获成功,而后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尝试稻虾生态种养  相似文献   

12.
<正>稻田养殖鱼虾,尤其是"虾稻连(轮)作"模式,目前在我国中部地区发展很快,它是充分利用稻田水体资源,增加单位面积产出,增加农民收入的种养结合项目。在稻田养殖鱼虾用药时,必须处理好稻田用药和鱼虾生长的矛盾,既要确保水稻健康生长,又要保证鱼虾安全。对于水稻及鱼虾的  相似文献   

13.
正天刚麻麻亮,湖北省潜江市洞青垸村书记朱常清就站在自家的虾稻田里干起来活来——起虾、分虾,忙得不亦乐乎。朱常清以前单种水稻,去年加入千特水稻种植合作社,采用虾稻共作模式,每亩收入增加了近两千元。潜江养殖小龙虾传统悠久,而"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近几年才逐渐兴起。几十上百亩成片作业的稻田,四周挖有一圈两三米宽的环形水沟。通过排水降低水位,让虾子自动回到水沟,田里就可以插秧。待到秧苗长壮实,再灌水升水位,虾子就和水稻共生了。如今,在潜江,这样的生态复合种养模式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4.
正"稻田养虾顶呱呱,稻香虾肥人人夸。一水两用循环好,一田双收效益高。绿色稻米无公害,生态龙虾很走俏。"近年来,正阳县大林镇人大代表、民兵种稻养虾专业户涂桑田在创办的桑田家庭农场百亩稻田里大胆实施稻田养虾,年收入40万元,靠科学养殖走上了致富路,并带动周边17户贫困户依靠种稻养虾脱贫致富。2017年,涂桑田所在的涂店村被大林镇列为"稻虾共作"农渔综合种养示范区。为搞好"稻虾共作"示范,该镇组织涂桑田等30名稻田养殖示范户到湖北省潜江市、信阳市潢川县  相似文献   

15.
正稻虾共作种养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小龙虾并种植一季水稻,实现小龙虾与水稻共同生长。主要有两种养殖模式,一是投放幼虾模式,在每年9月底至10月中稻收割后投放幼虾,经幼虾培育和成虾养殖两个阶段养成商品虾;二是投放亲虾模式,在每年8月下旬至9月初,中稻收割前投放  相似文献   

16.
淡水小龙虾稻田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一、稻田养殖淡水小龙虾的原理在稻田里养殖淡水小龙虾,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措施,既种稻又养虾,以提高稻田单位面积效益的一种经营模式。稻田养殖淡水小龙虾共生原理的内涵就是以废补缺、互利助生、化害为利,在稻田养虾实践中,人们称之为"稻田养虾,虾养稻"。二、田间工程建设1.稻田的选择(1)水源:水源要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要配套完好,有  相似文献   

17.
<正>“虾稻共作”属于一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两季小龙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小龙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近年来,“虾稻共作”综合种养发展模式因为有较高的综合效益价值,而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发展。从发展现状来看,“虾稻共作”模式目前在湖北省尤其是潜江市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突出表现为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8.
<正>为提高稻田综合种养效益和农业生产能力,实现"一田多用、渔农获利"的发展目标,2014年,安徽庐江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与芜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进行技术合作,在芜湖县一养殖基地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试验示范——"虾鱼稻"共生轮作养殖技术模式。根据水稻与水生动物的共生互利关系,在不破坏地块耕作的条件下,通过开挖环沟、加高和夯实田埂,保持水深1.2-1.4m,实施种植一季稻,轮养两季青虾、两季鱼等综合种养模  相似文献   

19.
正巢湖市为探索新型养殖模式,推动绿色农业发展,2019年在巢湖市烔炀镇某养殖企业,尝试将稻虾养殖和循环流水养殖两种模式有机结合,形成稻渔虾综合种养模式,即在稻田中挖掘环沟,沟中建流水槽进行鱼类养殖,现将该企业综合种养案例浅析如下:1基础建设1.1地点选择  相似文献   

20.
<正>利用稻田水环境,既种植水稻又养殖鳖虾,使稻田内水资源、杂草、水生底栖生物、浮游生物、昆虫及其他物质和能量充分地被鳖虾所利用,并通过所养殖的鳖虾的生命活动,达到为稻田除草、除虫、疏土和增肥的目的,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高稻田的综合效益。通过该种养模式可达到亩产特色水产品100-150kg;亩产优质稻谷450kg以上,亩纯收益可达8000元以上。现将鳖虾稻生态种养技术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