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怀化建成五省周边中心城市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关于怀化建成湘鄂渝黔桂五省周边地区中心城市的呼声很高。就交通和区位条件,以及目前的发展现状看,怀化建成这一地区的中心城市确有很多优势,但距此目标仍有一定距离。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给怀化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为此,怀化首先应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构筑五省边区经济增长极;其次应立足区位优势,建成区域交通、商贸、金融、信息和文教医疗中心;三是要发挥山水资源优势,建成特色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2.
湖南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及结构优化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湖南省122个县(市、区)为基本研究单元,选取1995、2000、2005、2010、2016年5个时间截面,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析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演变规律和变化趋势。研究表明:①湖南区域经济处于集聚发展阶段,发展水平趋同性集聚较为明显。②湖南经济发展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长沙、株洲和湘潭,其发展较快;低值区分布在湖南西部及西南部边缘县市,其发展速度缓慢。基于研究结论及资源禀赋等地区优势,文章提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优化发展建议: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重点建设长株潭城市群,培育岳阳、怀化二次增长极和张家界旅游的增长极,着力完善湘东京广发展主轴,扩大湘北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发展的轴心,积极推动湘南开放,湘西开发,以岳阳、郴州、怀化作为促进区域开放的重要节点,积极构建新的开放模式,促进湖南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湘考察,要求湖南发挥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加快形成结构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为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湖南提出加快实施"一带一部"发展战略,并将之作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4.
怀化市旧区榆树湾七十年代初仅有4,000人,建成区还不足1平方公里。自1977年湘黔与枝柳两铁路在怀化交叉形成十字架交通枢纽后,城市迅速发展,1985年底城市人口已达10.2万,城区面积已达15万平方公里。我认为怀化市发展前景宽广,它不仅可以成为怀化地区的经济中心,发展成为20~50万人口的湖南的“西大门”,而且地处湘、鄂、黔、川、四省老、少、边、穷武陵山区的经济中心,在将来,还可以成为拥有50万以上人口的中国东部发达地带向西南部边缘地带经济推移的收撑点——湘黔、滇、川、桂间的经济中心。为此,从现在起就  相似文献   

5.
滇黔桂结合部包括百色、文山、曲靖和黔西南等四个州市,是资源富集的地区,也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它们有各自的发展优势,有合作的基础和必要性,要通过建立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声业对接与互动和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合作,争取取得比单打独斗更多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经济》2008,(2):114-115
地处湘黔渝鄂桂五省(市、区)边陲的湖南省怀化市,以市中心200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圈,找不到一个3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这对怀化发展区域经济来说是个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经济月刊》2008,(2):114-115
地处湘黔渝鄂桂五省(市、区)边陲的湖南省怀化市,以市中心200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圈,找不到一个3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这对怀化发展区域经济来说是个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李毅  李明  罗媞  邓正华 《经济地理》2019,39(6):147-153,182
基于产业技术选择指数的面板数据模型,对2009—2015年湖南省各地级市的资源禀赋和产业技术选择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①湖南省各地级市的产业发展战略呈现出湘西北、湘东发展失衡,而湘东北、湘南发展基本协调的"十字型"空间特征。②张家界、怀化和常德等湘西北地区和株洲、益阳两个湘中东地区都严重偏离资源禀赋结构的比较优势。③岳阳、湘潭、娄底、永州等城市的产业发展政策对资源禀赋结构的比较优势偏离不大,并且大部分地区的偏离幅度随时间的演变得到持续改进。建议湖南产业发展战略应该遵循产业动态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地区间资源禀赋结构的差异;通过相对降低湘西和湘东地区产业的资本劳动比重以及提高湘中东地区产业的资本劳动比重来优化湖南省各地级市的产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融圈"抉择及湖南加速融圈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湘桃 《经济地理》2004,24(4):477-479
珠三角位于东亚与东南亚区域结合部的位置,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是一个具有活力和竞争的区域,是湘、赣、黔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和“桥头堡”。对融入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华南经济圈来说,湖南区位态势极其优越,融入华南经济圈是最优抉择。文章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就珠三角、湖南的区位态势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湖南加速融入华南经济圈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0.
徐斌 《经济论坛》2005,(8):20-22
江苏沿江地区包括南京、镇江、常州、扬州、泰州、南通6个市区及所属11个沿江县市和无锡、苏州所属4个沿江县市,总面积24600平方公里,人口2400万。2002年,这6个市、15个县(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548亿元,约占全省的47.8%。这个地区位于我国沿海与沿江生产力“T”型布局的结合部,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既有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又有苏北乃至中原广大地区为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和开发条件优越,  相似文献   

11.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中国西部资源型经济与东南开放型经济的结合部,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广西区位优越,南临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东邻粤、港、澳,北连华中,背靠大西南。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合理开发和保护传统村落,通过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了湖南省101个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从市州尺度来看,湖南省传统村落的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湘西土家族自治州、郴州、永州、怀化、邵阳五市;传统村落在五大地理区域中集中分布均衡性较低,最集中的为湘西地区,其次是湘南地区;相对封闭的区域环境、险要的地形、不太便利的交通以及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等因素,都为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了重要条件,成为影响湖南传统村落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积极创新财政政策措施大力助推中部地区崛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部地区基本概况及比较优势中部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安徽、山西六省,地处中国内陆腹地,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其土地面积10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65亿人,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2088亿元。可以说,中部依靠全国10.7%的土地,承载了全国28.1%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3.5%的GDP,在中国地域分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部地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区位优势明显。中部地区的区域关联度强,南、北、东面分别与珠三角、环渤海、长三角三大增长极接壤,西面与大西南、大西北贯通,交通便捷,公路总…  相似文献   

14.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区域,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2006年3月,北部湾经济区正式成立。2008年1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  相似文献   

15.
一、区域条件 (一)区位条件优越 黄石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为湖北省辖市,面积1850km~2,1986年总人口119.18万。是工业、原材料基地和水陆交通枢纽,为东部沿海先进管理经验、技术优势与内地自然资源优势结合部。随着我国工业布局战略西移,全国工业重点将逐步转到中部地区,为黄石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 黄石市襟江带湖,铁路、公路、水运四通八达。水路凭借长江,上连汉渝,下通沪宁。铁路长途有武(汉)——大(冶)线,武(汉)——黄(石)线,宜(昌)——黄(石)线;短途有黄石——灵乡,黄石——大广山。  相似文献   

16.
正一、SWOT分析(一)优势分析(Strengths)。1.区位优势。广西南邻北部湾,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作为我国西部唯一的沿海省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处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国大陆东、中、西三大地带交汇点,是中国对外开放、走向东盟、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和前沿,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口,在中国与东盟、泛北部湾、泛珠三角、西南六省区协作等国内外区域  相似文献   

17.
一、借京兴县是易县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易县地处北京西南,距北京125公里,是河北省环京津35个县市之一,在正谋划中的世界城市大北京的范围内。特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资源,优越的人际关系决定了易县的发展必须依靠北京、服务北京、面向北京、利用北京。  相似文献   

18.
怀化地区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沅水上游。区境辖怀化、洪江两市及芷江、黔阳、淑浦、沅陵、辰溪、麻阳、新晃侗族自治诸县。根据生产地域综合体的内在联系,邵阳地区的城步、绥宁二县应列此区。该区东与省内邵阳市、娄底地区、常德地区接壤,南连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与贵州市铜仁地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毗邻,北接湘西自治州。在我国自东向西推进的整体战略中,具有承东启西的作用。因此,研究怀化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对振兴湖南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原经济区县域交通优势度与区域经济空间耦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路网密度、可达性和区位优势度三方面构建交通优势度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原经济区2008年县域交通优势度进行评价与比较;并在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基础上,对交通优势度与县域经济的耦合及协调度进行测度,并进行耦合—协调类型区划分。中原经济区交通优势度区域差异突出,呈现出以郑州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的圈层状空间格局;县域经济水平西北部高于东南部,山区资源县高于平原农业县;虽然各县市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度均较高,但大多数县市处于中度协调或勉强协调状态;绝大多数县市交通超前发展,仅西北部边缘县市交通对区域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中原经济区应充分依托现有的交通支撑优势,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实现经济与交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光泽 《当代经济》2002,(4):26-26
西藏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占祖国疆土面积的1/8,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地位,以下六方面的优势特别突出。 一、区位优势。西藏地处祖国的西南,边境线长达1400多公里,接壤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边境贸易发达,口岸较多,是下步开展双边贸易的理想地方。尤其是山南地区,地势较为平坦,纵横交错的交通,为西藏物流和农牧业深加工、铬矿等矿藏的集约化经营奠定了较好的区位优势,大有形成我国西南边境外贸的“龙头”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