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懂经济理论的人都明白,股市是经济晴雨表。理论上看的话,深沪股市应该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但客观而言,近几年的中国股市,实在不能反映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深沪股市长期熊相十足,而中国经济却一直保持8%以上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2.
经济预测是进行经济决策和制定有关经济计划、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许多行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近30年来,经济预测技术和理论发展较快,各类预测方法估计有300种左右,而且在经济领域的应用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3.
关于县域经济预警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县城经济是在县域内存在的各种经济。县域产业分布全面,除了第一产业(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外,第二、第三产业也都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县城经济的地位表现在,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各个层次的经济中都包含了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构成国家、省和中心城市经济的部分。我国12亿人口的日常消费品是靠县城提供  相似文献   

4.
<正> 治理环境整顿秩序实质是经济调整,这点现在已经明确。如今的问题是:改革是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经济调整涉及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哪里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我认为,经济调整应在经济利益这点上聚焦。  相似文献   

5.
赵晓 《中国企业家》2006,(15):56-58
我把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分两个层面来考虑,一个是基本面,另一个是综合面。基本面主要包括了:物流、资金流、人流、信息流、以及生态流。最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在物流方面的影响。物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国的出口和进口上。  相似文献   

6.
陈筠 《企业活力》2007,(12):20-22
<正>民营经济就是以民为主体的经济,老百姓办的经济。民营不是所有制概念,但这个概念是科学的。它包括了私营、个体、集体、联营、非国有股份制等经济类型,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经济形态。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以特有的生机和活力蓬勃发展,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现已被人们喻为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执政党和政府面临  相似文献   

7.
《中国中小企业》2001,(8):30-31
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指出,全球化就象新升的太阳,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工业化革命用了100年的时间才分胜负,即所谓的工业国家和欠发达国家,而全球化进程只需要20年就足够了。全球化包括三个含义:一是全球化的市场。即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以最有效的方式分离资金、技术、产品和服务。二是全球化的结构。即采取全球化的措施,来监管全球化的市场,确保公平的竞争。三是全球化的社会责任。一些人认为,全球化会带来很多弊病,是因为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些事实:全球化是被科技力量所驱动的,如运输成本的降低以及创造了地球村的通信革命,很多公司都非常成功地利用了由全球化所创造的机遇;闭关自守的国家远远地落后于开放的国家;政府在全球化过程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控制经济、保护环境以及支持文化。迄今为止,全球化还主要是经济领域中,今后应加强在综合领域的全球合作。  相似文献   

8.
东北已出发     
刘苏 《企业导报》2003,(11):4-5
<正> 这里是300多年前北方民族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龙兴之地”。 这里是100多年前山东 河北破产农民背井离乡,怀着希冀淘金的“关东”。 这里曾是爱新觉罗·溥仪1932年全部的踌躇满志·“满洲是全亚洲最富饶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关于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在竞争均衡的条件下,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是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变化长期作用的结果。需求变化和部门间的资源流动被认为是相对不重要的,因为所有部门的劳动力和资本都能带来同样的边际收益。第二种更为广泛的观点认为,经济增长受生产结构转变的影响,生产结构的变化应适应需求的变化,应能更有效地对技术加以利用。在预见力不足和要素流动有限制的既  相似文献   

10.
1996年是“九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软着陆”的最后一年,这年经济形势的突出特点是“高增长、低通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吃够了大上大下的苦头,总希望经济系统能够保持稳定、高速、健康发展的态势。过去每当经济形势好转,就头脑发热,扩张愿望、行动、机制一起开动,出现大上;由于各种条件支撑不住,通货膨胀加剧,实行“硬着陆”,出  相似文献   

11.
一、国民经济形势总体判断 1992年国民经济以高于12%的速度增长,经济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这一方面是全党一致,全国人民共同努力落实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是经过三年治理整顿之后,在较好的基础上加快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 1993年国民经济发展仍将继续保持较强的增长势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将继续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消费将适度增长,对市场的刺激和制约作用同时加强。物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是结伴而行的,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国家其经济增长不呈现经济波动状态。我国40多年来的经济增长也同样是在经济波动中实现的。认识这种波动的特征,分析导致波动的机理,控制波动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促使经济均衡稳定地增长是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基于统计资料从实证的角度对我国工业经济增长波动的周期作一划分,揭示这种周期波动的特征,并对波动的机理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全球化是指由于商品、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以及文化在全球范围的流动和组合,并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萌芽于15世纪末的航海大发现,起步于18世纪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及其技术的应用为标志),初步发展于19世纪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力的发明及其技术的应用为标志),二战后获得迅速发展,并于20世纪90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计算机的发明及其技术的应用为标志),最终演变为全球趋势。科技革命是经济全球化的技术动力,市场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基础,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中国加入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40—1949年,这是中国由一个古老的文明中心被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强行纳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过程。这一阶段中国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处于受控于强大外力的扭曲变形、低度发展状态;第二阶段,1949—1978年,中国仿效苏联模式探索脱离并抵抗不平等经济全球化的过程。这一阶段中国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呈现出虽自觉主动但充满曲折反复的状态,带有明显的探索性;第三阶段,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的中国主动并真正加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这一阶段中国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呈现出的最大特点是开拓与创造。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2010年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增速相对较快.2010年面对的主要不利国际环境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外部冲击.国内主要问题是通货膨胀压力的持续上升,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积极调控以及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2011年是中国经济"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面对许多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经济总体运行仍存在许多挑战.然而,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已经针对2011年经济运行中主要面对的问题作出了积极的部署,预计2011年中国经济总体运行仍较稳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5.
《企业研究》2001,(12):7-10
时针指向全球瞩目的这一时刻:北京时间11月10日23时38分,世界贸易组织(WTO)审议通过中国入世决定。 这一刻,凝聚了十五年的漫漫历程,中国终于以自信和稳健的步伐跨入WTD大门。 这一刻,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历史性时刻。中国,将为世界各国各地区提供一个巨大的开放的市场。 这一刻,是中华民族又一个崭新的起点。中国,将在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和亿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翻开对外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加入WTO,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相似文献   

16.
宋恩华 《经济界》2000,(6):11-13
经济市场化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如何理解和认识经济市场化,探讨推进经济市场化的途径和措施,对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市场化的理论含义 经济市场化就是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持续增大、经济对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市场机制从产生发展到成熟的演变过程,而这一进程往往同时引起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政府体制的不断进步。市场机制包括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风险机制和利益机制,是经济市场化理论含义的延伸。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出现过…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和设计我国经济体制中期(三年五年和八年)改革纲要时,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体制改革纲要”课题组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应当是“稳中求进”。内容主要是:在稳定经济的基础上推进体制改革,头三年(1988—1990年)治理经济环境,主要是治理通货膨胀,后五年(1991—1995年)在经济稳定的基础上,改革迈大步,并在企业——所有制改革和市场——价格改革双线展开,争取在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的最后10年,中国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可以说“出尽了风头”。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不少有识之士认为,照这种势头,中国的经济规模在2020年左右将会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这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泡沫经济崩溃已经10年了,但日本经济一直未能摆脱低迷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飞速发展显得更是光彩夺目。似乎是对这种心理的反映,最近,出现了不少介绍“中国威胁论”的书刊和杂志。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相似文献   

19.
周新生 《企业经济》1992,(11):19-21
周新生《重入关贸总协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是从宏观着手的,显然,这与他所处的工作岗位有关。致力于信贷结构调整与入“关”同向,是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 以对外承包劳务和合资合营为主体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事业,是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也是我国创汇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这一事业是在我国原来的援外事业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导下,迅速发展起来的。据经贸部统计,截至1988年9月底为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