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1季度,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得到较好贯彻,国民经济运行基本正常,保持了去年以来高增长、低通胀的格局。财政金融形势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适度,外贸出口较快增长,消费需求平稳发展,经济增长适度快速,物价涨幅继续回落。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后几个季度国家将继续按照“稳中求进”的原则,坚持贯彻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特别是新开工项目,降低物价上涨  相似文献   

2.
通胀猛于虎,将引发中国经济的多重两难,此时利率与货币政策,调整哪个能更有效率地抑制通胀?这又将引发哪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导刊》2011,(6):20-21
从目前来看,通胀仍在上行,但还不至于"失控",而货币政策收紧仍然十分必要。 今年以来,通胀压力持续上升。而随着4月5.3%的CPI等经济数据出炉,市场又开始担心经济增长是不是会往下调?而且央行已5次上调准备金率、两次加息,货币政策未来到底怎么走?让我们来听听几位国内外知名金融专家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决定2010年经济形势的是财政货币政策的调整力度。如果当前的财政刺激政策力度不减,货币政策继续适度宽松,2010年的GDP增长率将达到11.6%左右,全年CPI增长率将维持在2.9%的水平,但是到4季度,CPI增长率将上升到4.8%,通胀压力  相似文献   

5.
今年我国经济增速逐季放缓,全年会接近10%,明年我国经济增速前低后高,全年将在9%左右,超过9%的可能性更大;今年全年CPI涨幅将略超过3%,明年价格上升压力增大,全年涨幅将超过今年,预计在4%左右,若上涨动力过强,涨幅可能接近5%. 对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后期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特别是要向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方向倾斜,在保持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加强各项政策的协调配合.目前市场货币供应量已比较充足,建议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改为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当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通胀压力加大,经济增长趋缓,由此,关于中国济是否存在滞涨风险之争不绝于耳。从现在中国经济短期走势看,"物价上涨,经济下行"的格局似乎清晰可。一方面,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近期中国宏观经济数显示,6月的CPI为6.4%,创3年来新高。中国的通胀  相似文献   

7.
据《北京晨报》,2月26日报道,担任央行副行长刚两个月的易纲在25日在“中国经济观察论坛”上指出,“美国次贷危机和国内雨雪灾害发生之后,国内对于从紧的货币政策有些担忧。不过,次贷危机和雪灾不能动摇宏调基调,防通胀仍将是央行今年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中国朝着日本式资产通胀方向发展 我们相信中国的宏观经济状况会导致在一段时期里出现资产价格通胀。尽管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但得益于激进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中国经济正在快速复苏。鉴于预期政府引导型项目所需的资金只有不到一半来自地方政府,银行已经大幅扩大其贷款规模。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处于高通胀的不利状态下,百姓的实际购买力大幅缩水。目前通货膨胀的原因为进口原料价格上涨所导致的输入性通货膨胀,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有效供给不足及国家错误的货币政策。政府面对通胀,通常的对策是通过打压经济来减少货币的需求。那么在通胀情况下,个人应如何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日前接受媒体专访时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国新增7万亿的信贷规模远超出预期,从长远来看,信贷扩展过快,货币增量过快,将带来通胀压力,政府须将结构调整放在首位。张维迎表示,基于现在信贷规模的扩展和股市、房市不断攀升,有理由担心下次金融危机的出现。当通胀出现后,央行一定会采取紧缩货币政策,这个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同时会伴随着一次新的经济困难的出现,“过分扩大的信贷会埋下危机的种子。”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导刊》2011,(11):18-18
中国9月三季度数据公布后,经济增长平稳、通胀回落、房价上涨被遏制的形势也已基本确定。加上欧美经济复苏乏力和全球新一轮量化宽松来袭,让中国货币政策的总量调控进入观察期。此期间,资金密集需求的房地产企业已叫苦不迭,上市房企更是普遍出现高负债。  相似文献   

12.
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关乎成败。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表面上看是物价涨幅过快,特别是农产品价格涨幅过快的问题,似乎通过加息等传统的货币紧缩政策就可以达到抑制通胀的效果。然而,从通胀内在机制、经济增长动力等角度研究发现,中国经济越来越呈现出滞胀趋势。因此,寄希望通过提高利率等货币政策解决当前极为复杂的宏观经济问题,不仅通胀问题难以得到有效治理,而且有可能进一步加剧经济停滞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善用通胀的积极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经济明显复苏,世界经济也有向好迹象,可与此同时,通胀预期开始抬头。有媒体甚至发表文章提出,防通胀应成为2010年的重要政策取向。笔者认为,在目前经济环境下,中国即使出现通货膨胀,也将是比较温和的。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善用其积极的一面,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而不宜过高地估计通胀的负面影响,更不能因此而干扰调结构、保增长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14.
<正>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以“高增长、高效益、低通胀”的表现,赢得了世界的关注与喝彩。今年,最大的挑战就是避免经济出现大起大落。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宏观  相似文献   

15.
观点速览     
《中国中小企业》2014,(6):13-13
不会采取短期大规模刺激政策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开局良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4%,新增就业人数超过300万,通胀水平控制在2.3%。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合理回归,也是结构再平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指出,利率政策要考虑国内、国际经济诸多因素,并与货币政策其他措施综合权衡来决定。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不可小视,美国经济变化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还需要观察。周小川表示人民币适当升值。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胀,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抑制通胀更主要的还是靠国内综合措施。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主要是受市场供求的影响。谈及美国次贷危机问题,周小川说,次贷危机到目前还没有真正见底,影响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内维持了超乎寻常的高速度增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经济过热现象。随着政府一系列调控措施以及市场经济本身的规律性发展,目前中国经济增速已经趋近平稳。中国经济软着陆已逐步完成。"今年二三季度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四季度的各种指标显示,中国经济已经企稳。"两位数的增长对中国经济并不是好事。他说,经研究发现,中国经济正常的增长应该是在7%至9%,高于9%会出现通胀甚至经济过热,低于7%则  相似文献   

18.
通胀未失控     
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通胀与货币政策已成为全世界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是稳定物价。这是党中央国务  相似文献   

19.
声音     
中国经济仍然有着较强的基本面和政策协调能力,同时仍有着较大的潜在结构性调整空间,因此,市场也不应对中国经济的表现过度悲观。中国经济将在今年呈现出"前低后高"的走势,并在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下,全年有望实现大约9%的经济增速。——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撰文称,对未来一年的中国经济表现仍然充满着信心。  相似文献   

20.
泰勒规则与麦克勒姆规则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麦克勒姆规则不能为我国的货币政策提供一个参考尺度,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不适合将基础货币作为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泰勒规则可以为我国的货币政策提供一个参考尺度,衡量货币政策的松紧,货币市场利率应成为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但我们的估计表明,通胀缺口和产出缺口对利率的调整系数皆为负值,这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政策规则,这要求货币当局在实施货币政策中应提高利率时通胀和产出的调整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