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耀斌 《中国财政》2012,(22):27-29
十年时光荏苒,十年风雨历程。以史为镜,总结经验,继往开来,是推动事业发展的保证。过去的十年,是湖南财政发展史上不平凡的十年。十年来,湖南财政人励精图治,开拓进取,积极施为,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非凡的业绩,为服务富民强省贡献了积极力量。(一)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十年来,湖南各级财政部门牢固树立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哺经济的理念,始  相似文献   

2.
《中国财政》2012,(6):54-57
十年弹指一挥间。2001—2011年是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攻坚破难、爬坡上坎,追赶跨越、高位求进的十年。十年来,四川财政围绕构建稳固、平衡、强大的财政体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深入推进公共财政建设,严格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在促进经济跨越发展的基础上,谋求财政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在深入推进管理改革的基础上,谋求财政调控能力、保障水平、支出绩效的不断提升,浓墨重彩地书写了生  相似文献   

3.
《中国财政》2012,(20):40-41
十年来,四川财政围绕构建稳固、平衡、强大的财政体系,始终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深入推进公共财政建设,严格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在促进经济跨越发展的基础上,谋求财政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在深入推进管理改革的基础上,谋求财政调控能力、保障水平、支出绩效的不断提升。一、十年财政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财政》2012,(20):34-35
党的"十六大"以来,安徽省各级财政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这十年,是安徽财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十年,财政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健康、可持续的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初步形成;是服务经济发展措施得力的十年,适时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宏观调控机制更加完善;是保障改善民生力度空前的十年,坚持将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以来,我国财政既伴随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了更大突破,又在解决发展新问题中为发展大局贡献了重要力量。面对新阶段新征程的期待,本文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下,将时代要求和事实上已在运用的或逐步推进的财政工作实践加以梳理,提炼出新时代我国财政发展的指导思想、根本遵循、时代特征、体系支撑、战略要求与工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将笔者长期以来坚持的发展财政理论加以拓展和提升,突出新时代新阶段新征程之中国特色财政的新定位和新站位。  相似文献   

6.
砥砺前行,"十三五"财政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就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指出,五年来,我国财政工作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奋斗历程,财政改革发展工作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主要体现在:——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物质基础。在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情况下,五年收入总量达到88.6万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长38%,这是在高基数基础上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甘肃省兰州市工会财务工作围绕"增总量,上水平,在提升工会经济实力上创造新业绩"的工作目标,全面完成了工会经费地税代收和财政划拨任务,为繁荣和发展工运事业做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8.
2006年,是武汉市洪山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较快,财政实力继续增强,财政职能不断完善,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一年。一年来,洪山区财政局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按照"促进发展有新  相似文献   

9.
浙江财政支农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握"三农"压舱石战略定位和财为政服务理念,在"十三五"期间支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支持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乡村产业提升发展、支持质量强农绿色兴农、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浙江财政建立健全了一套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多元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机制、乡村振兴绩效提升奖补机制。其中,设立了总规模100亿元的浙江省乡村振兴投资基金,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支持乡村振兴重大工程项目实施;设立了规模100亿元的乡村振兴绩效提升奖补资金,探索建立以乡村振兴工作实绩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兴旺。"十四五"期间,浙江财政计划着力推动财政支农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实践有机结合,全面发展乡村产业、全面升级美丽乡村、全面深化城乡融合,聚焦打造"重要窗口"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以创造性张力奋力夺取乡村振兴高分报表。  相似文献   

10.
王迅 《黑龙江金融》2012,(12):11-16
促进科技创新和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哈尔滨实现经济大跨步提升、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经济结构提档升级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哈尔滨"实施新战略、实现新跨越"的重大举措。哈尔滨科技实力雄厚,为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科技资源;同时哈尔滨金融实力突出,为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夯实了金融基础。科学技术是第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财政》2012,(20):36-37
十年风雨兼程,十年春华秋实。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山东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9600万齐鲁儿女,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全省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齐鲁大地欣欣向荣。财政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十年也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实现了新跨越,谱写了开拓奋进的壮丽  相似文献   

12.
《财政监督》2016,(4):36-4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强调了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地位。预算是财政的核心内容,新《预算法》历经十年,四审通过,实现了"控权法"向"管理法"的转变,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必然要求。财政监督作为预算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适应新《预算法》的要求,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构建新型的财政监督体制机制,更好地为财政管理服务。本文拟分析新《预算法》对财政监督提出的新要求,并阐述新要求下财政监督的改革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钱国玉 《中国财政》2012,(22):25-26
党的十六大以来,河南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将科学发展观贯穿于财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十年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河南财政发展改革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突出成绩。一是财政实力不断跃上新台阶。2011年全省  相似文献   

14.
1949年到2009年,是历届保定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取得辉煌成就的60年,是保定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民生得到极大改善的60年,是保定财政实力不断增强、改革日趋深化的60年,更是令人欢欣鼓舞、激情澎湃的60年。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保定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大财政干部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财政》2016,(4):22-24
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财政局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新常态下财政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模式,开辟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不断提升现代财政管理能力,努力放大财政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效应。随着财政实力、保障能力和理财水平不断提升,一支"忠诚、勤勉、清廉"的财政干部队伍也在不断的创新实践中锻造而成。  相似文献   

16.
尤瑞章  徐蓬  王庆 《浙江金融》2012,(6):27-30,33
一、浙江财政体制改革主要措施和经验(一)坚持并深化"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实行的是"省管县"的财政管理模式,到了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各地"省管县"财政管理模式逐渐被"省管市—市管县"模式取代。而浙江却没有采取"省市县"三级模式,独把"省管县"模式延续了下来,成为全国惟一的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实行财政省管县的省份。经过多年实践,浙江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极大地增强了县域经济实力,全省财政经济"蛋糕"也不断扩大,得到了中央的肯定。  相似文献   

17.
<正>镇域经济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关键,是推进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化质量的基础。"十四五"时期是新发展阶段的开局起步期,是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镇域经济发展步伐,提升镇域经济总体实力尤为关键。为促进引导类金融资本向镇域经济倾斜,陕西省铜川市初步建立"财政+担保+保险"三位一体的财政金融支持体系,有效解决镇域经济发展资金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作为"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艰巨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复杂的国际形势、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运筹帷幄,经过持续奋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跃上新的大台阶。  相似文献   

19.
9月17日,《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正式对外公布,明确提出了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主要目标是"稳增长、调结构"。在这样的一个关键时刻,我们亟需重新审视这半年来浙江经济金融的新矛盾、新特点,高度关注地区金融发展的新问题,认真面对地区金融发展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20.
从党的十六大闭幕到十八大召开这十年,是党中央系统提出并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不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十年,也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财政改革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十年。十年里,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下,我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由1.89万亿元增加到今年预算安排的11.36万亿元,国家财政实力大大增强;财政支出结构的公共性进一步凸显,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促进就业和生态环境等民生投入的比重大大提高,有效促进了民生改善、“五个统筹”落实和各方面协调发展;财政体制和管理机制朝着科学化、精细化方向大步推进,公共财政体系的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国家财政调控国内经济社会生活和外源性波动冲击的能力不断强化,在助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