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笔者探讨了鲁迅对于基督教的两种倾向,一是赞成的倾向,是对基督教的一些合理思想的肯定、保留;二是否定的倾向,是对基督教的毫不留情的激烈批判.通过批判,鲁迅发现了人生的虚无与绝望,同时也在绝望中寻找着希望,在虚无的世界中用不断的前行寻找着生存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哲学思维方式的历史性转变——论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凡属哲学理论的重大变革,都同时伴随着哲学观的改变.如果从原来的哲学框架去看待新理论,或者将新理论纳入旧哲学的框架中加以理解,那么,新理论往往会失去它的创新本质,而变成一个“怪胎”.前苏联学者所厘定的哲学体系就是这样一个怪胎,现在是拨乱反正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3.
讴歌自由选择的曲调还在空中飘荡,创业的潮水还在拍打着时代的沙滩,而更多的年轻人已经默默地转向,拥挤在人群中,向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进军. 而二十年前,他们的叔叔辈争先恐后地从中出逃.那一代人,对体制内的世界绝望,这一代人,对体制外的社会绝望.谁造就了这些绝望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4.
刘敏 《经济论坛》2001,(1):23-23,41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怎样使人才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是整个企业管理发展史研究的主要脉络。企业文化管理理论的提出,是管理思想史上的一次变革。许多管理学者认为,这一变革的主要贡献在于对人的新理解,即把人看成是“复杂人”、“管理人”,而不是单纯的“经济人”、“社会人”。本文认为,其重大的突破在于管理角度的转向,它不再把人仅仅看成是提高生产率的手段,而是提出了“让人得以发展是管理的目的,实现企业目标仅是一个结果”的思想。正确理解这一内涵,对于我国成功运用企业文化管理方式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一、过去管理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主要论述关切在如下三个问题:一、在日本发动“大东亚战争”的思想根源中,存在着一个对现代这一体系进行批判的侧面。竹内好正是从这个侧面来看战争的。二、通过与难以得到现代化恩惠的社会底层的感情的结合,对现代这一体系的批判被吸收到日本民族主义中去了。三、在八十年代以后,这一民族主义构造正在发生着变化。而要认清日本的民族主义构造和演变,思考日本民族主义的改造,以上三个相互关联的观察视点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6.
日本侵华期间,周作人在沦陷区的北京出任伪职。与此同时,竹内好也滞留于北京,从事过一些文化工作。在此期间,两人多有接触。周作人强调中国文化的特质及其在“东亚文化圈”中的重要性,竹内好也一再强调汉字作为“东亚文化圈”的共同媒介所具有的特殊地位。但在历史潮流的裹挟中,两人都遭到了失败。  相似文献   

7.
王卫红 《经济师》2008,(9):42-42
将杜威作为“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误读。只有将杜威的思想置于特定语境中,才能恰当地理解杜威关于“儿童是中心”的教育主张;只有深入理解杜威对“新个人主义”和“旧个人主义”的辨析,才能正确定位杜威的儿童观;只有理性分析杜威反对传统“二元论”的思想方法,才能恰当把握杜威提出“儿童中心”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8.
由“箍水桶”原理浅谈企业文化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 《经济师》2004,(11):196-196
文章结合“箍水桶”这一简单的道理 ,对于企业文化变革中 ,中高级管理者如何当好“箍桶匠” ,如何抓好员工的再塑造以及如何进行制度变革 ,为企业变革做一个合适的“箍桶圈”三方面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作者所探讨的是“新文化运动”中知识者的价值观念与心态,主要清理这一运动中知识分子的“国家”,“生命价值”观念.作者认为,由于长期以来对“爱国”这一概念的思维定势,这一运动中的知识者对国家的感情是并不能以“爱国”一词来界定的,他们的思考更深邃,是一种“健全的个人主义的爱国主义”,他们对文化变革、个人健全发展的关注重于对政治运动的关注;在具有了强烈自省精神的同时,他们对个人价值的理解也超越了古代士人的价值观念,而代之以“以学术为天职”、充当社会的良心的现代知识分子价值观;与此同时,他们独立不羁的民间立场和不卑不亢的战斗姿态首次显现在作为群体的中国知识分子身上.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伦理思想主要表现为“幼者本位”、“弱者本位”、“生存本位”、“独立本位”四个方面,是鲁迅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伦理思想实质上是个体生命伦理,坚持人道主义和个性主义,维护人的生存发展和独立自由。当下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伦理的支持,这使我们很容易与鲁迅相遇,领略思想者烛照的光辉。  相似文献   

11.
JIT管理哲学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菁华 《经济论坛》2003,(24):32-34
上世纪50年代以前,“日本制造”几乎是假冒伪劣商品的同义语,但二战以后日本却以其强大的企业竞争力和过硬的产品质量改写了世界制造业的历史。这一历史嬗变源于过去几十年间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引领的生产管理思想的变革,而这一变革集中体现在JIT(JustinTime:适时制)的管理哲学中。有人把JIT理解为一个装有各种管理技巧和管理决窍的容器,但实际上JIT是一种与传统管理思想迥然不同的管理理念的集成,它与传统管理思想有着不同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视角,所以我们常常把它理解为一种辩证的管理理念———管理哲学。为阐述方便,论述中将与…  相似文献   

12.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结合中国的实际,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于是改革的浪潮席卷了中华大地,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邓小平同志曾经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改革是一场革命”。历史上的任何一次革命,都在引起深刻的社会震荡的同时引起深刻的思想震荡。改革作为一场伟大的革命,与以往的革命相比,又具有新的特点。如果说以往的革命所要触动的是一个方面的陈旧事物,那么这场改革所要触动的则是来自两个方面的陈旧事物:一方面是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另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正是因为如此,它必然要遭到旧的思想观念的顽固抵抗,既来自于“左”,又来自于“右”,这就为改革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命题,即如何把握思想政治工作与改革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江泽民同志关于“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重要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认为这一思想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对怎样认识和理解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怎样认识和理解其发展要求 ,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如何实践“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问题 ,从新视角进行了阐述 ,突破了当前学习文章在认识上的局限 ,深化了对“三个代表”思想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4.
章永乐 《开放时代》2023,(6):154-171+10
后冷战时期的诸多论者致力于将托克维尔的“大革命进一步加强了‘旧制度’业已推进的‘中央集权’”这一论断,“移植”到20世纪中国的语境之中。这一尝试忽略了两个国家在近代国际体系中的不同位置。在托克维尔的视野中,中国居于与法国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类似的位置,而被殖民者如何争取托克维尔式的自由,恰恰构成托克维尔思想的“薄弱环节”。托克维尔对于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的不同态度,与其贵族色彩强烈的“自由”观念有着深刻的联系。对于中国在近代国际体系中的位置的自觉,不仅是重新理解托克维尔的关键所在,也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正当性的关键所在。中国式现代化建立在对殖民主义的否定之上,深入反思殖民主义对于近代西方区域与国别研究知识传统的塑造,有助于在“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中真正落实中国主体性,实现“自建光荣”。  相似文献   

15.
梁嘉 《经济研究导刊》2013,(27):199-201
马克思恩格斯从德国古典哲学出发,又超越和扬弃了它,实现了哲学的伟大变革。在人类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然王国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既“终结”了一种哲学形态,又开启了一种新的哲学形态。在经济利益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市场经济的弱点和全球化进程中的不良信息都对电视台员工的思想意识产生负面影响。新形势下如何利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武器加强和改进工会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当前工会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6.
超强的战斗精神,是我国军人特有的意识形态.在现今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里,大学生的战斗精神意识形态的培养形成越来越重要.本文联系实际,试从军人的战斗精神这一概念入手,分析现今大学生的思想现状,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在大学的思政教育阵地里如何构建大学生的战斗精神形态.  相似文献   

17.
《野草》包含着鲁迅先生的人生哲学,“90后”青年通过阅读《野草》来学习鲁迅哲学是很有意义的。《希望》告诉了我们永怀希望,反抗绝望;《死火》阐释了鲁迅的生命哲学:与其冻灭不如烧完,要让生命发出光辉,没有白活白死,生死都要有价值;《过客》则讲述了过客明知前面是坟,都要坚持向前的那种向死而生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是“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概念第一次在党的报告中正式提出,它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变革和方式创新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委婉语是语言交际中人们协调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委婉语的翻译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美剧绝望主妇中大量存在的委婉语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了英语委婉语的汉译。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开启了“中国梦”并以引领者的身份指引着中华民族的独立统一,其关于民族精神变革与发展思想,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崛起。通过研究和探索,深入理解孙中山民族复兴思想,进一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