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本地农户向非产业的溢出,外来农户正成为上海郊区重要的农业生产经营者.本文以上海郊区1000多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比分析了本地户和外地户在作物选择、经营规模、成本投入、劳动力投入、销售渠道、品牌建设等生产营行为方面存在的差异,认为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是外来户的年龄结构、经营专注度和生产目标等有别于本地户,并由此提出了合理利用外来房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沪郊1135户农户问卷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劳动力转移条件下上海郊区现代农业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问题:本地农业劳动力总量不足、老龄化现象严重、文化素质偏低、外来农业劳动力难以成为生产经营主体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现代农业难以为继。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着力培育新生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切实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地使用权流转及适度规模经营等政策建议,以期有益于沪郊现代农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敬  张阳艳 《农村经济》2012,(7):105-108
基于1980年到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对农业劳动力转移与我国粮食产量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业劳动力持续的减少显著地增大了我国粮食的供需缺口,表明我国农业劳动力存在着过度转移的现象。所以当务之急就是通过减少种粮成本,降低种粮市场风险等政策,增加种粮收益,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减少农业劳动力转移,提高粮食生产量,减少我国粮食缺口。  相似文献   

4.
农业女性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社区为基础,从微观社会学视角,通过对留守妇女从事农业生产状况的实地调查,在分析农业女性化现状、妇女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能动性应对策略的基础上,探讨了农业女性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留守妇女在农业生产中遇到劳动力不足、没有掌握生产技术、购买生产资料难等问题,她们主要采取延长劳动时间、多途径学习农业技术和合理利用劳动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策略来积极应对这些困难.研究认为,农业女性化不一定带来农业生产的退化,但留守妇女对家庭粮食安全的考虑会影响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及国家的粮食安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应考虑留守妇女进行农业生产的需求,也应出台新的政策和市场调控措施鼓励妇女的农业生产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产环节外包是开启我国农业规模经营的金钥匙,坚定不移地走农业规模经营道路可以从农业生产环节规模经营开始。发展生产环节规模经营,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重点推广以机械插秧为核心的劳动力替代型  相似文献   

6.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设备、经营管理、信息等)的最优组合和有效运行,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因土地是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故农业规模经营在很大程度上指土地规模经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随着农业劳动力转移而出现的一种新现象,与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并不矛盾。农业适...  相似文献   

7.
周海文  周海川 《农村经济》2022,(11):125-133
当前除草剂在中国农业生产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但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未获得学界的足够重视。本文运用农业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分析了除草剂能够节约农北生产中劳动力和土地要素投入,并基于中国农垦系统2000~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实证估计了除草剂对农业产值增长的边际贡献以及对其他生产要素替代作用的大小。研究发现:除草剂能显著提高农业总产值,且年均增量贡献率高达11.24%;产出弹性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农业生产促进作用提升;与其他投入要素相比,除草剂对农业产值年均增量贡献率排在第一位;除草剂与劳动力、土地、机械、化肥和农药等投入要素之间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基于此,文末提出重视除草剂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增加除草剂投入,充分发挥除草剂对其他生产要素的替代功能,推动除草剂减量增效利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生物入侵的现状与预防(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上期)三、外来入侵物种的预防与控制外来入侵物种与本地农业有害生物的管理控制策略有所不同。对本地农业有害生物的治理,不提倡种群灭绝的策略,而是考虑到生态平衡,将其种群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之下即可。  相似文献   

9.
农地流转是促进农地要素优化配置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途径。文章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农业机械应用对农地转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抑制家庭农地转入,且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越深,对农地转入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农业机械应用对农地转入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能够有效缓解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地转入的负向影响;仅东部和中部地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地转入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农业机械应用均显著正向影响农地转入。因此,应继续提升农业机械应用水平,加快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完善农村农地经营补偿机制,创造老龄农户生产经营条件;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提高种田农户职业素质;针对地区差异,发展实用性强的农业机械,缓解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农民农地转入参与积极性,实现农业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岭回归分析方法,基于河南省1995-2014年的面板数据,拟合了河南省农业生产产量与劳动力投入、土地投入和机械动力三要素之间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探寻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结果表明:目前劳动力投入是河南省农业增产变化的最大贡献因素,占所研究三要素总和的46.68%;机械动力产出弹性增加了8.09%,是增加最快的因素,机械动力能有效的替代人力劳动;农业生产函数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  相似文献   

11.
发展现代农业是各国应对青年劳动力短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出路。基于2018年陕西关中地区620个农户的随机问卷调查数据库开展相关研究,分别利用一般线性回归及Logistic模型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潜力;研究发现:低受教育家庭相较于其他家庭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农地利用规模和农业生产效率均对高受教育劳动力职业化从事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吸引力;农户高受教育子女子承父业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农业生产代际更替路径,以加速高素质劳动力职业农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劳动力转移条件下农业发展模型表明:劳动力转移→现代要素替代→农业生产率提高→部门收入均等化→现代农业实现,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主流思潮和基本实践。日本经济起飞阶段刚好与二元经济提出、兴起时期相一致,具有一定代表性,并且其二元经济转换过程的特  相似文献   

13.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道路选择姚传江一、我国农业劳动力剩余状况探析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改革的突破口选定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重要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作为稳定全局的第一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逐渐...  相似文献   

14.
对4个"农民荒"典型案例分析,研究发现:农业投入产出率较低,农村公共服务环境差导致"宁可打工,不愿务农";农村高素质青壮年劳动力急剧减少、务农者平均年龄老龄化;农产品"卖难"导致撂荒;不愿种地的"代际传递效应"等都是"农民荒"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建议是千方百计地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积极着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逐步建立与完善农业生产辅助支持系统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科技推广,走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经历了从生产队集体经营到以户为经营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转变,这种经营体制的变迁极大地释放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粮食总产量增加的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显性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导致农村空心化、农业弱质化。但也为农业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了条件。农村劳动力转移联结着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三者之间互相促进,最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人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苏南农村地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利用乡镇企业改制前后两次调研的相关数据比较分析乡镇企业外来职工地区之间收入差距及外来职工与本地职工收入差距的变化,研究乡镇企业改制对当地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乡镇企业改制以后苏南农村地区外来职工地区间收入差距以及外来职工与本地职工之间收入差距逐渐缩小。这一结果表明,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减少劳动力市场的扭曲,有利于优化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也有利于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7.
发展现代农业是现阶段三农工作重点之一。由于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农业组织化程度仍然较低,农业劳动力文化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建立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业人才队伍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农业人才队伍薄弱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辽宁省农调队2003—2006年的农村固定农户连续跟踪调查数据,对辽宁省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辽宁省的农业劳动力已表现出"老龄化"现象,而且近年来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还在进一步加剧;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总体上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的发展不能长期建立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基础之上,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难题,必须找到合理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各地农牧团场加快了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市场化、壮大经济实力、调整经济结构、产业发展重点与布局的步伐。农牧团场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能否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加快农业经济发展,关系到团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本文介绍了农牧团场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生产现状,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劳动力剩余量的界定与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资源间的合理替代关系,讨论农业劳动力剩余的界定理论,并应用此理论对我国农业劳动力剩余量进行估算,1992年我国农业劳动力剩余量约为10663万人,剩余率为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