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缺水11亿立方米,地下水严重超采;南水千里北上,明年10月全线通水。北京缺水的严重程度已经超出了想象。早在2008年,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就已建成,开始从河北省4座水库调水,以解燃眉之急。2014年10月,南水北调中线将通水,到时北京市民将用上千里之外、跨越湖北河南引来的丹江口水库里的水。但由于丹江口水库多年来水量丰枯不均,为了保证北京市的用水安全,北京市在"体内"也进行了百公里的大调水。  相似文献   

2.
正水源区四十三个县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北京9月16日电南水北调中线千里调水,水质如何?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等6部门最新考核结果显示,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口水质达到Ⅱ类标准,主要入库支流水质基本符合水功能区要求,汉江干流省界断面水质达到Ⅱ类。这表明丹江口水库水质符合调水要求,为南水北调中线今年汛后通水奠定了基础。这是记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一项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现状年均缺水量在60亿立方米以上,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得不靠大量超采地下水维持。中线工程建成后,沿线城市居民优质饮用水能够得到保证,干旱年份一些城市将不再出现“水荒”现象。对于数百万长期饮用高氟水、苦成水和其他含有害物质的深层地下水的当地群众来说,中线工程将从根本上改善其饮水质量。中线工程还将带动南方调水区、调水沿线地区、北方受水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设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社会。  相似文献   

4.
我国降水量南多北少,南部湿润,北部干旱。长江流域水量多,黄河流域水量少,兴建跨流域调水,将长江流域里的水调到黄河流域来,是解决水危机的唯一有效途径,本文展示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及可行方案,预测受水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较全面地评价南水北调工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继续抓紧进行前期规划研究工作,力争早日实施。  相似文献   

5.
2010年,随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完成,北京人将喝上甘洌洌的“陕西水”。  相似文献   

6.
《中国报道》2014,(6):16-19
在中国水资源分布图上,一方缺水,一方多水。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量占到全国河川径流80%以上;而在黄淮海流域的广大北方地区,水资源量只有全国的十四分之一。能否让宝贵的水资源实现地区、空间上的腾挪,使南方充盈之水滋润北方,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代中央领导层挥之不去的战略构想。南水北调,这一优化中国水资源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工程,经过50年勘测、论证,于2002年12月27日付诸实施。按照总体规划,南水北调工程将通过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连接,构成“四横三纵”的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新水网。  相似文献   

7.
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促进调水、受水地区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库区,实现南北双赢的目标,必须整合国家相关政策资源,集中向库区项目倾斜;必须整合社会各界资源,搭建库区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8.
2010年,随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完成,北京人将喝上甘洌洌的陕西水。南水北调,是国家为改变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而实施的一项  相似文献   

9.
动向     
天然草原保护工程——来自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的消息,在三年试点的基础上,我国决定今年正式开始实施天然草原的保护和建设计划,先期是用五年时间治理十亿亩。南水北调——刚刚获国家批准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再次对工程总体布局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证,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其中西线工程将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相似文献   

10.
用长江的一江春水去接济干涸的北方大地,这是国人近一个世纪的美好愿望。今天,这个愿望正在变成现实。重新调配水资源,已成为摆在国家面前的迫切任务,南水北调工程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 经过专家长期、科学的论证,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方案被确定下来。东线方案是从长江下游扬子州三江营江面抽引长江水,沿着京杭大运河苏北段和沿途河湖北上,在山东东平县附近穿过黄河进入河北、天津;中线方案由汉江上游的丹江水库引水,经过河南、河北,穿过黄河,直流到北京、天津。目前,东、中线工程部分项目的初步设计已开始紧张地进行,为2002年开工奠定了技术基础。 那么西线调水方案即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解决西北地区缺水问题的方案现在进展如何呢?为此,记者专程赶往郑州黄河水利委员会,采访了黄委会设计院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总工程师谈英武先生(简称谈总)。  相似文献   

11.
渭河水系资源无以为继,引黄入渭是陕西人民渴求的水利工程,近百年来不少专家学者为之奔走呼号。于今令人鼓舞的是,国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后期将实现从长江上游流域,截引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三水,每年向黄河调入多达195亿立方米水量。为了有效和充分利用这些调水,陕西省应当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及早建设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配套的引黄入渭工程。  相似文献   

12.
要搞好生态治理,要使山变绿、水变清为了形成中线调水水源保护的长效机制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绝对必要的。需要付出治理与保护的成本。实现水源保护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本着“谁建议国家建立水源地生态保护和水资源补偿机制是南水北调,不能以牺牲当地人民的生计作为代价。即使见了温总理,我还是这样说。  相似文献   

13.
经济视野     
《首都经济》2009,(7):11-11
城市轨道交通将拉动投资逾八千亿元;南水北调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北京电网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北京市京平天然气管线供气工程获批;北京地铁投资712亿创历史新高;北京地铁4号线将建千车停泊站。  相似文献   

14.
绿色的脚步     
《首都经济》2010,(6):6-6
再过十来天,2010年北京市节能宣传周将拉开大幕,在举国共谋绿色发展、建设绿色北京如火如荼的背景下,这次绿色的盛会格外令人期待,届时北京将面向社会公众充分宣传展示节能减排环保的丰硕成果。在节能减排环保的道路上,北京市迈出了扎实有力的绿色脚步。  相似文献   

15.
蔡金水 《科学决策》2006,(12):17-18
2006年,“大西线”热遍全国,成为众所关注的一个话题。(编者注:本刊第10期曾发表了大西线南水北调工程的倡议者郭开同志和他的三位合作者接受本刊记者的专访)年初,军旅作家李伶的《西藏之水救中国》一书出版,引起热烈反响。7月27日《南方周末》发表的长篇报道《惊动高层的“大胆”设想》、8月13日香港《亚洲周刊》发表《贫困地区穷就穷在水上,西藏调水一专访军旅作家李伶》、9月28日香港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播出的《西藏之水救中国的理想与现实》节目,再度引发了对大西线的热议。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的陕西贡献 《当代陕西》:2014年底,总长1432公里、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怎样评价我省汉中、安康、商洛3市对南水北调工程的贡献? 李佩成:众所周知,我国中线调水工程的水源主要来自陕南的汉江和丹江,约占93亿立方米调水总量的70%.把宝贵水资源供给调入水区也就是受用水区,陕南便成为中线调水名正言顺的水源地或主要水源地.作为水源地,这就是陕南做出的第一位,也是最直接、最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地方     
北京南水北调确保08年奥运用水,罕见风暴潮袭击山东 60多万人受灾,香港将试发行十元塑质钞票,国内主要香蕉产区面临“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北方长期缺水,严重影响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党中央、国务院经过几十年论证,终于下大决心作出了“用50年时间将长江之水送到北方”的重大决策,于是便有了举世闻名的南水北调工程。  相似文献   

19.
王寅 《中国报道》2014,(6):26-27
因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需要而产生的移民搬迁不仅规模大得多,而且情况也复杂得多。南水北调关键在中线,中线调水关键在移民。2005年,我国开始加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丹江口水库大坝,数十万移民为此搬迁安置。湖北省移民主要来自十堰市所辖的五个县市区。其中,丹江口市是南水北调中线控制性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所在地,同时也是湖北省移民人数最多、任务最重的县(市)。而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所在地浙川县则是河南省动迁移民的主要来源地,河南省动迁移民16.5万人全部来自淅川。移民将被搬迁安置到南阳、平顶山、漯河、许昌、郑州、新乡等6个省辖市的25个县市。  相似文献   

20.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若干问题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于2010年开工,然而,论证尚不充分。相关领域的许多专家,特别是长期在该区域工作生活的四川学者,从地质、生态、水利、经济、社会、宗教、替代方案、科学决策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汇集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备忘录》,其中尤其对是否存在“安全岛”和“避让”可能、调水量是否可靠、投资预算和运作方式、超乎寻常的移民难度和文物保护难度、西线调水与国家能源战略和生态安全、全局利益和替代方案、公平性和科学决策机制等问题,提出了令人震撼的质疑和结论,专家们还提出应从源头治理生态、恢复若尔盖湿地功能、调整工业布局、加大中线调水(重庆开县小江调水方案)、长江黄河水电互济等多方面来缓解北方缺水,并认为,西线工程不仅仅是技术工程,而且是社会工程,科学决策应包括广泛征求各界专家和老百姓意见。本文的作者作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备忘录》编者之一,就该书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涉及的这些重大问题进行综述和探讨,希望西线工程论证和决策能够更加科学,尽可能避免和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